塔洋镇2012-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10-26 00:00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2016年1026日在塔洋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塔洋镇按照市委“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总体发展战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服务宗旨,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以建设“塔洋古邑小镇”为发展带动,在全镇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强党建、转作风、夯基础、抓经济努力提升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2016预计全镇社会生产总值12.37亿元,2011年增长63.4%,年均增长10.5%农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162011年增长84.9%,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占社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86.5:1.2:12.3转变为2016年的72.9:1.525.6,第三产业比重处于提升趋势,以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形成的新兴业态正在蓬勃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不断优化。

过去五年,塔洋古邑小镇被列为海南省百个特色产业小镇中的农业特色小镇进行打造,并被省政府评定为“新型城镇化试点单位”之一。鱼良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2015年度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海南省“百镇千村工程”建设示范点,“七星伴月片区”成为我市唯一一个海南省高效低碳基础设施社区试点单位。

一、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一)坚持“三不一就”原则,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我镇按照“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原则,充分保护和尊重了农村现有的地形地貌、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和农业业态,保持村民熟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村环境,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顺应自然、征求民意,就地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历史文化的装点、景观绿化的加强,不断优化整体功能,使当地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村民们在村庄里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生活品质,城乡边界逐渐模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镇近年新建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区——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的塔洋核心区“七星伴月”。七星伴月景区对鱼良、群良两个村庄的龙起湖及湖周边的七个自然村进行连片打造,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利用村庄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将村庄环境进行点缀和提升,将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进行建设和完善,把农村就地变为公园,展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汁原味的琼海乡村。2016年我镇共投入473万元对鱼良上坡村进入七星伴月景区核心区的主要道路沿途围墙进行改造升级和特色化点缀、对上坡篮球场及宣传文化室外立面进行改造、将农耕文化园进行重新修整、完善,村民的公共文体活动场所硬件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配套建设停车场、旅游公厕、景区和镇墟公共免费WiFi覆盖等公共设施,在优化环境、完善设施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景区内涵,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带动当地农民创业致富,农民收入渠道变得多元化。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年来共投入1800万元开展冬修水利工作。新建12公里渠道,维修红庄、红花、鱼良等多处水利设施,解决裕山、千秋村委会260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9000万元对200公里机耕路进行硬板化改造。投入9781万元对163条乡村道路进行硬板化改造,总计达到181公里,进一步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26公里浆砌路肩和养护乡村道路,不断改善乡村道路质量。镇墟主要街道人行道及路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特色化改造,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化改造使得塔洋人居环境及镇墟品味大幅度提升。

截至2016年10月,全镇道路硬板化率达到78%,15个行政村通往村委会的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硬板化,镇墟及主要村路均实现路灯覆盖,村庄内大部分巷道也已安装巷道灯,水网、电网已全面贯通全镇15个村委会,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村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发挥多种文化优势,展现小镇独特魅力

一是挖掘展现古县治文化。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我镇紧抓发展机遇,“湖伴七星,邑立塔洋”为主题(湖伴七星即借用七星伴月景区周边如诗如画的美景来引喻塔洋美丽的田园风光及原生态环境,邑立塔洋即塔洋的近千年古县治历史文化),采用明朝的建筑风格,以仿古元素为主对镇墟主要街道的沿街建筑进行特色点缀,重现塔洋古镇韵味;建设莲塘门楼,在莲塘路沿路设置莲花系列石凳,并计划恢复“琼东八景”中的“赵水凝香”莲塘景观,目前莲塘项目已动工建设,莲塘景观的恢复将进一步发扬我镇莲塘文化;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奎塔的院落及周边环境进行修整,展现“奎塔凌霄”的历史风貌  

二是传承发展琼剧文化。建设古邑剧场,为当地琼剧学校的小学员提供练习场地,并计划将剧场发展成为当地居民及外地游客观看琼剧演出的休闲文化场所,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琼剧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

三是宣传发扬饮食文化设计打造《塔洋炒粉》系列雕塑,以及不断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发布微信公众号、拍摄宣传片等方式,宣传塔洋各类美食及特产,将塔洋本土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塔洋镇墟品味的提升和古邑文化展现的亮点,带动了镇墟传统手工业及特色小吃餐饮业的发展壮大,各类品牌专营店和超市不断进驻,前来旅游观光的岛内外游客络绎不绝,镇墟土地出让价格和铺面租金明显上涨,商业发展愈加繁荣。风情小镇建设以来,镇墟铺面平均租金2012年的1000元提高到2016年的3000元,社会投资金额超过1亿元。

升级产业结构激发经济活力

(一)加强农业帮扶,夯实热带特色农业基础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现代化标准完成了打犁洋和中洋的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巩固和提升“菜篮子”基地和三个万亩瓜菜基地建设菜篮子工程基地,保持常年瓜菜基地种植300亩完善罗非鱼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财政补贴59万元,帮助22家养鱼户完成1180亩的鱼塘标准化改造指导建设了罗非鱼文化区和“渔家乐”等休闲观光示范园。

二是扶持优势产业发展。推广种植辣椒、杂交水稻等新优良品种农作物1.4万亩;推广柠檬高产栽培技术,有效指导全镇柠檬种植面积扩大至6000亩,亩产值从1万多元增加到4万多元;落实现代休闲采摘园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交流学习,帮助农业增效

三是农业品牌打造。指导我镇柠檬、番石榴、野猪肉、千秋酸菜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目前塔洋番石榴已成功申报成为“无公害农产品”,塔洋柠檬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程序,野猪肉等其余农产品正在准备开始申报。

发挥“三龙三万”带头作用,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利用3个龙头企业和3个万亩农业基地(简称“三龙三万”)的优势,带动农民将农业生产与企业发展相融合,逐步拉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及销售量,做大做强热带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创新体制。探索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入温氏禽畜有限公司,帮助大型农业企业温氏禽畜有限公司养猪基地在我镇顺利落户投产,该公司与本地38家养殖户签约,公司出种苗、技术、饲料,养殖户出土地、管理、人力,共同发展养猪、养鸡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扶持三个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二是以现有的万亩水果基地为基础,聘请专业公司对全镇柠檬产业从种植规模、养护管理、加工销售等一条龙的产业链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为壮大柠檬产业做到有规划、有方向、有路径。

发挥农民主动性,共同合作将新兴业态做大做强

在巩固已有的8个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指导帮助鱼良、诗书、福寨等村再成立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2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拓宽农产品产、购、储、运、销渠道,集中资源有效发展。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镇种植、养殖大户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自主合作,以抱团发展的模式将农业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推进,达到互惠互利、共享发展红利的目的

引导传统农业的单一发展模式向休闲农业转变。一是将本地特色水果、千秋酸菜、千秋月饼等产品由土特产包装成旅游伴手礼,走农产品精品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发展路线;二是以七星伴月景区和大顺农场为依托,鼓励开发农业体验、观光、采摘等新项目,利用塔洋“农业重镇”的优势,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休闲观光农业过渡,增加农民收益。三是培育农产品品牌。2016年我镇在已经注册了“琼东”牌等6个品牌商标的原有基础上,成功注册“古邑塔洋”和“塔洋农夫市集”两个品牌商标,并成功申请商标使用于指定商品或服务项目;为我镇千秋月饼、米糖贡、特色水果等产品设计新包装以及小吃礼盒,大力宣传我镇独有的旅游商标、旅游产品及周边,持续实施好品牌战略。

借助风情小镇和农业公园建设的契机发展乡村旅游业。一是依托特色农业资源、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壮大服务产业布局,促使农民加入到文旅、农旅的融合产业中,积极在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构成发展过程中就业创业二是以七星伴月景区和大顺花果园区为主导区域,联合周边农田、果园、湖泊、农场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将各农户的果园等产业点串联成线,发展“农耕文化体验游”,以及以古邑风情小镇建设为支撑,结合本地特色如琼剧、美食、民俗、历史文化等,将多条旅游路线联结成面,让游客吃喝游乐购,发展全域旅游三是通过参与举办“琼海味道”嘉年华塔洋站、520“有一种幸福叫琼海--我们的爱情丰收啦”主题婚庆月活动和青年联谊等各类活动,并着力打造“塔洋农夫市集”品牌活动,吸引人气、推介产品,搭建农民与游客之间的桥梁,促进新业态的形成和农民增收;四是不断在我镇“古邑塔洋”微信公众号以及琼海在线等网络平台发表我镇特色美食、美景等旅游攻略介绍专栏,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我镇旅游产品关注度不断提升。2016年我镇旅游人数预计将持续突破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00万元。

三、加强生态建设,提升文明程度

(一)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我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的,推进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五年来共投入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及垃圾转运、处理费965万元;保护生态环境,拆除传统烟熏槟榔灶1536个,新建绿色环保槟榔灶128个;年底将开工建设投资577万元的镇墟污水处理系统;坚决打击非法占地建房、取土填方、污染环境、私采河砂等各种违法行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逐年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庄布局、村落规划更加合理。

(二)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村级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宣传教育阵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扣《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围绕政务、法制、社会、生态等“八大环境”,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深入开展创文工作。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最美家庭”评比活动,树立身边典型,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逐年对镇墟环境进行完善,琼文线进入镇墟的两个路口新修建的古邑小镇入口展现了塔洋乡村青瓦红砖的特色建筑风貌,镇上的环境绿化、亮化和道路硬板化,让镇墟面貌焕然一新;建设红庄、先亮文化长廊,以及在红庄、红花、裕山等村主入口建设景观工程,经改造后的村庄巷道面貌焕然一新,古邑特色及美丽乡村氛围愈发浓厚。

四、抓好社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一)民生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做好社会兜底保障工作。一是扎实做好动态管理。截至日前,全镇共有低保469户,907人;五保户152人,其中敬老院2人,分散五保150人。二是切实落实保障金发放及供养政策。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金188348元,城市低保月发放低保金15000元;五保户均实行镇、村统筹供养,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我镇每月按时社会化发放生活费,时常走访照料,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5年来,共接访、受理、办理个人医疗申请救助585人次、临时救助85户,完善个人信息录入并上报市民政局审批;为15位到安宁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精神病人提供救助。二是积极开展教育救助工作。五年共受理、办理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困难学生教育救助申请700余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残疾人或残疾人子女教育救助申请100余次,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基本权益的保障。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我镇根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要求,并通过入户调查摸底,最终将96户398人确认为我镇2016年贫困户,并对确认的贫困户实行了建档立卡。我镇按照“一户一策”的扶贫原则,和帮扶结对单位、企业共同努力,进村入户对贫困户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对每一户建档立卡,把脉诊断,找出致贫原因,提出对应的脱贫措施,落实精准扶贫。截止日前,我镇贫困户已全部得到帮扶并且实现了全部脱贫。

提高为民服务水平。2012年开展达标升级创五化支部活动以来,我镇15个村党支部阵地有14个已全面达到标准化建设;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全覆盖,并且全面建起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即1个镇政务中心、15个村便民服务窗口(点),形成全覆盖的便民服务,让村民办事可以不出村、不出镇,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办妥。2016年7月26日,我镇15个村级组织换届全部结束,15个村全面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配置更加合理。

 

扎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在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如超强台风“威马逊”、强台风“海鸥”、“莎莉嘉”中,我镇镇、村干部显示出强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反应迅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放应急物资,全部提前转移低洼地区及危房户、瓦房户群众,竭尽全力救灾减灾,并在灾后帮助群众清除道路障碍,恢复交通及重建损坏灾房,进行一系列灾后重建及补救措施,确保受灾人员顺利度过灾情。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有效

加快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五年来共处理各类报警651起,查处治安案件162起,行政处罚204人,破获刑事案件47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51人。五年以来,调解民事纠1420起(其中土地纠纷达250宗),成功1373起,成功率96%,大大化解了矛盾。指导红庄村创建省级“无邪教村”示范点,并顺利通过验收;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工作,获市“六五”普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加强对涉毒人员、社会闲散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努力做好铁路护路、防控孔明灯、法制宣传、平安创建、矛盾调解等工作。圆满完成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全国两会、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特殊时期的社会维稳工作和各级领导视察塔洋的安全保卫工作并荣获2014年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三)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文化方面:我镇2012年-2016年来共新建文化室10间,篮球场15个,农家书屋15间。文化站主要工作:一是积极举办各类文艺演出142场,其中包括了如国家少儿小梅花奖巡演等大型演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二是成立镇级琼剧协会,大力支持全省唯一的一家琼剧学校——陈华琼剧学园办学,琼剧文化得以传承;三是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五年间镇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为全域旅游提供了文化支撑。

教育方面:我镇近五年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多,在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转型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是解决了多年遗留问题中心幼儿园用地问题和塔洋中学旁猪场环境污染问题;二是投入了50多万改善中心校和中学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用于购置教学和安保设施等,并每年举办一次全镇教育促进大会,2012-2016年共对185名考入重点学校的优秀学子进行奖励,奖励金额共计达20.8万元;三是引进琼剧课程,试行教育转型,丰富教育内容。五年间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心校和中学的升学率和重点学校录取率逐年稳步上升。

(四)计划生育工作有序开展

    塔洋镇近五年计生工作稳中求进,计生指标完成较好。新生人口2070人,年均414人。性别比年均115.6,多孩率年均4.13%,均在指标线以下,孕检指标、节育率、孕情掌握率完成较好。2016年我镇鱼良村自治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计生协会。

    (五)社会事务其他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2012年以来,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共征缴新农保共50536人次;征缴城居医疗登记每年超额完成任务;积极开展全民参保、失地农民保险等工作。积极组织24批农民参加各类社会技能培训,组织参加就业招聘约40次。 

此外,侨务、信访、食品安全、质监等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青年、妇女、武装、工会、残疾人等事业发展都取得新成绩。

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镇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取得的上述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镇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成果,是全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成果。在此,我谨代表塔洋镇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关心和支持的各位代表,向所有为塔洋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及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塔洋镇人多地少,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涉及到土地的矛盾纠纷更加突出,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矛盾时间长、跨度大难以突破,例如东环铁路征地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大,比较棘手,是影响当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

二是房屋报建审批不够严格,有些房屋建设立面设计没有按照全镇统一要求,影响古邑小镇整体风貌;镇墟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土地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优势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旅游资源的途径较少,经济发展手段单一,乡村旅游项目等经济增长点仍处培育阶段,农民老旧思想急需转变,特产品牌效应发挥还不够,尚不足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琼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和向海南省东部中心城市建设迈进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我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跨越期。今后一段时期,我镇紧随全市建设“一市两区三地”的步伐,在巩固农业重镇地位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以“湖伴七星,邑立塔洋”为主题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产业和精品旅游线路,大力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全省“百个特色产业小镇”规划中的定位,最终将塔洋打造成热带农业生产基地、独具古邑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小镇。

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到2021年争取社会总产值达18亿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451元,年均增长8%;增加就业岗位3000个,继续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抓好贫困户脱贫后的巩固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果,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完成以上目标,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要扎实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做精做强热带特色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一是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品牌兴农”战略。依托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创建注册农产品品牌,发掘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土特产品,扶助他们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通过“互联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农民自主开办网店、引进农村淘宝等,通过网络销售帮助村民拓宽市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网络化销售;通过签约供货直接和合作社、农户合作,网罗诸如塔洋美食、水果、手工制品等产品,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和销售。

  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一是注重对古民居、古树和庙宇、祠堂等历史遗存的有效保护和修复,通过在镇区建设古邑小巷和古剧场,在鱼良村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和陈华纪念馆,在镇区南边恢复重现“赵水凝香”景观的大莲塘,积极申报“琼剧名人之乡”称号,支持琼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使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二是定期举办特定内容的文化活动,如农夫市集、闹军坡赏民俗等活动培育市场、打造名片,让游客通过对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的了解、认知、参与过程,获得对本地文化的体验;三是着力打造罗非鱼养殖十里长廊基地、大顺花卉基地、温氏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罗非鱼文化产业园“渔家乐”项目等休闲观光示范园,并通过慢道系统串联成片,着力推介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并在七星伴月景区等旅游片区引入社会资本,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我镇旅游吸引力

    三、优化联先片区产业布局,促进产旅融合发展

一是依靠城郊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做大做强汽车销售、汽车维修配件、汽车驾培等一条龙的汽车服务产业,将联先汽车城打造成全市重要的集物流、商贸、博览、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汽车产业城;二是通过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仓储物流、汽车贸易、人才培训等第三产业服务业,例如与培训机构合作,把联先城乡结合部作为课外实践基地,大力培养服务型人才,促进地方就业创业。

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强组织保障带推发展

今后我镇将继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两学一做”活动为学习实践契机,提高党性修养和大局意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决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在镇级换届工作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对待人事调整和个人的进退留转。二是党员干部要加强不同领域知识的交流学习,特别要涉猎法律、政治、财务、审计、社会管理、三农服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提高党员干部自身修养和依法执政能力。三是加强廉政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强化岗位职责,履行好“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将履职尽责、民主议事、财务管理、党务村务公开等事项,以制度的形式卡实卡定,用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的制度来管钱管物管人。五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规范党务管理,完善党内帮扶机制,保质保量按时开展组织生活,打造一支真正担当干事、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五、进一步完善乡镇基础设施

持续提高乡村道路硬板化率;完善裕山罗非鱼基地道路建设并对路边排沟进行修整,建成罗非鱼基地垂钓及展销平台,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落实琼剧文化戏院工程建设,提升我镇文体场所设施水平及服务范围;对龙腾湖周边进行改造及亮化,完善七星伴月景区道路、绿化、路灯、木栈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景区业态丰富和产业升级,扩大文明生态村及乡村旅游业的建设成果。

六、提高镇墟及联先城乡结合部的服务管理水平

(一)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充分发挥摄像头作用,与交通部门联网,有力震慑交通违法行为;制定交通优化方案,合理引导车辆分流,开辟更多小型停车场;建立巡查制度,做到常态化监管和疏导。

(二)加强商业秩序管理。优化管理整治方案,治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敦促商铺文明经营,还路于民。注重宣传引导,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卫生死角的清理和管理;形成保洁和监管常态化制度;增加垃圾桶配置。

(四)加强建房报建管理。做到报建手续完善,施工过程规范,严禁乱搭乱建等影响镇容的行为出现。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雨水流通及排污问题;逐步实现镇墟及全镇重要的景区景点wifi全覆盖。

七、抓好社会服务和管理

进一步规范农村“逢建必报”工作切实抓好社会维稳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两医两保”收缴工作,加强贫困人群脱贫减贫的工作力度,同时抓好弱势群体的保障工作确保惠民政策得到落实百姓安居乐业

切实抓好文化教育工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文化发展及时抓好落实对优秀和贫困学生的奖励、优惠、帮扶政策打造琼剧之乡,发扬本土文化

切实抓好宣传工作,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确保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取得好成绩,并抓好便民服务工作,使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建设群众的贴心工程

充分利用工青妇和侨务的工作力量,确保其在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维稳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塔洋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如今琼海的“田园城市”和特色城镇化建设让塔洋这座古城焕发出了新的光彩。面对新的历史出发点,让我们继续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砥砺奋进,继往开来,通过不懈努力让塔洋成为琼海打造田园城市、建设东部中心城市战略中独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塔洋更快更好发展而奋力拼搏,为建设塔洋人民的幸福家园而不懈奋斗!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