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
公益慈善是党领导下的崇高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共同富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柔之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强调“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全民慈善”提出了实践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激发全民慈善的热情,拓宽全民慈善的路径,彰显全民慈善的力量。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彰显十分紧迫,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市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一、制约我市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慈善文化的不够成熟。琼海市的大企业较少,经济总量相对薄弱,企业家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了解度较低,社会民众也仅存在于“独善其身”,过好自己生活的情况,未养成做慈善的习惯。
(二)民间慈善机构募捐能力较弱,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还需提升。而我市的民间慈善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慈善资金劝募方式单一、数量少,救助面窄,慈善事业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二、关于推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培育多元慈善主体,打造便民慈善平台。一是加快培育各类慈善组织。加强慈善组织党的建设,实施“党建强、慈善红”行动计划,实现慈善组织党健全覆盖,增强慈善事业发展原动力。大力推动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重点培育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助医、助学助困、乡村振兴等支持型和服务型慈善组织,使之形成覆盖公益慈善各领域、布局合理的现代慈善组织发展格局。二是加快发展慈善行业组织。健全慈善组织体系,推进“市—镇—村(社区)”三级枢纽型慈善组织体系建设,带动慈善行业整体发展,实现以市级慈善组织为龙头,镇慈善工作站、村(社区)慈善服务点三级全覆盖的慈善组织分布格局,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拓宽慈善参与渠道,激发慈善创新活力。一是打造慈善项目品牌。重点培树“慈善+儿童”“慈善+养老”“慈善+社工”“慈善+教育”等社会反映好、可持续的优秀慈善品牌项目,有效精准开展公益慈善工作,优化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探索慈善事业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应急救援有机衔接。完善慈善救助体制机制,畅通慈善对接渠道,推动慈善活动精准发力,满足公众多样化、多层次慈善服务需求。加大慈善项目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支出,打造慈善帮扶困难弱势群体的品牌项目,发挥慈善事业在保障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三是推动智慧慈善发展。稳步推动“互联网+慈善”模式创新,借助互联网公益平台创新开展“指尖公益”,增强网络募捐能力,通过“99公益日”“随手捐”“月捐”等形式多样、便捷高效的慈善活动,方便群众广泛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三)完善慈善监管体系,打造“阳光慈善”工程。一是强化政府监管。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款物募集、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实施效果等监管。审计部门根据职责开展审计监督。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重大慈善项目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慈善组织募捐活动、财产管理和使用、信息公开等内容,及时纠正或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全面推进“依法行善”“依法治善”。二是强化行业自律。鼓励慈善行业组织通过制定行业公约,加强对慈善组织及其活动的引导与规范,支持慈善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评估,提升慈善行业的自律性和公信力。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完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畅通公众监督举报渠道,支持社会各界对慈善组织及其活动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曝光。支持捐赠者、受益者、志愿者对慈善组织监督,保障捐赠者对捐赠财产使用情况的知情权。民政部门及时受理回应公众的举报和投诉。
(四)落实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市政府要将慈善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慈善工作协调机制。民政部门牵头统筹,各有关部门、慈善组织、行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总体规划、协调分工、分步实施、逐项落实的工作合力。宣传部门要将慈善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及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工作特点做好慈善工作。二是健全激励制度。积极开展慈善评选奖励活动,对慈善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社会影响较大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予以奖励,并择优推荐参加“琼海慈善奖”“中华慈善奖”等评选。对发生公益性捐赠的个人、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法落实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大社会支持。倡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支持企业和个人通过依法设立基金会或冠名基金等方式参与公益慈善活动。鼓励大型企业、高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公众进行慈善捐赠,扩大慈善事业的群众基础。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