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裕秋
仙窟村有个古老的传说,村庄被称为船上人家,不宜挖井取水,挖井如凿穿船底,船漏村沉,村民遭殃。过去,村里的农户都是到河边、塘边、窟边去挑水,把水倒进家里的水缸,沉淀后使用,不管旱季涝季、水浑水清,向来如此。有时水缸里会发现水蛭,或小虾小鱼,缸壁几天就长出青苔,缸底几天会有一层沉淀物,水缸几天非刷洗一次不可。一代又一代,仙窟村人就这样靠河水、塘水、沟水饮食,劳作繁衍。
民国中期,华侨王先辑公在村里挖了一口水井,命名“仙窟清泉井”,并刻石碑,竖在水井边。无奈井水少,也不见清泉,后来便废掉了。那块石碑被村民抬回来放在王氏祠堂的旁边,以资纪念,现在已成为村里的文物了。到了“文革”时期,华侨王春松先生捐款挖井,井挖好了,出水了,而水不清,带有泥味,且水位不高,供水不足,村民只用来洗衣服、冲刷物品。“文革”后期,村民又在鲤眠塘边重新挖了一口井,井深8米,出泉水,清甜,村民喜出望外,都来打水,为喝上清泉而欢欣,甚至邻村的人也来挑水,分享泉水。用水量增加后,遇到旱期,井水还是不够用,清泉的喜悦又被缺水的烦恼冲淡了。
改革开放后,仙窟村民因地制宜、自筹资金在河边挖了一口沙井,有十几米深,垒了十几个水泥管圈,买来水泵、水管、水龙头等设备,还在山坡上建起一座水塔,把管道铺设到各户。完工那天,村长按下电闸,井水流向家家户户,仙窟村终于有了自来水,也给其他村庄做出了榜样。仙窟村人从不挖井到锲而不舍地挖井,从喝脏水到喝净水,从挑水到自来水,观念改变,生活改善,踏实走上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几年后,仙窟人对自来水的流量、水压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琼海市水务局也在关注仙窟村、上洋村、美善塘村、排岭村的饮水问题,联光村委会老书记蔡德平穿针引线,积极配合,促成了仙窟水井水塔配套工程项目实施,对原来的鱼塘边的泉水井再次扩建、加深,企望有充足的水量让临近村庄也分享到仙窟泉水。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水井挖深至12米时,挖出来的是浅墨色的土,似石墨而非石墨,水浑浊还带锈气,经村民王春雄做水质化验,发现水质恶化,含有矿物质,不宜饮用。在他的指导下,村民当机立断,关闭泉水井,重新启用河边沙井,恢复仙窟村正常用水。由于河水流动,井水经沙层过滤,抽压上高高的水塔再流下来,只要九曲江水质不受影响,再挖深3米,水压、水量、水质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仙窟村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加深工程后,高耸的仙窟水塔成为仙窟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政府利民工程的象征。琼海市水务局跟踪服务,废除锈化了的水塔攀登梯,重新安装避雷针,保证水塔安全维护,定期清洗,仙窟村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仙窟村从无井到有井,从挑水到用上自来水,几次挖井取水,不但没有使仙窟村船漏村沉,反而随着时代变迁,仙窟村这艘船在政府的辅助下,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只水涨船高,还能乘风破浪,向前发展。如今,村里建起了电灌站,铺置了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方便;建起多个养殖场,鸡、鸭、鹅、羊成群结队,畜牧业兴起;鲤眠塘里放了几万尾鱼,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垂钓者,增加了村里的收入;菠萝园、槟榔园一片片,村民种植的经济作物收益年年增多。最近,村里还办起了仙窟鱼庄、民宿,实行多种经营,还办起一所中原国学堂,开展中外民间交流。仙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村民与时俱进,安居乐业,共建幸福家园。
爬上仙窟水塔,居高临下,环视一周,那郁郁葱葱的槟榔园,那碧波荡漾的鲤眠塘,那充满时代特色的民居,那河对岸的乡村公园,那彩带般流向博鳌港的九曲江,那飞驰的高铁动车,那从水塔上空掠过的飞机,这一切,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多么富有时代动力啊!在迎新辞旧之时,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仙窟村文化室门口挂了块金光闪闪的写生基地的牌子。2018年,仙窟村要争取评为“琼海市文明生态村”,这就是仙窟人饮水思源的新年祝词。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