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历险记

发布日期:2018-01-22 00:00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麦兴镁

    

    闯海人在大海上遇风斗浪,是司空见惯的。但翻船覆舟,落身于茫茫大海中,在波涛中浮游三天三夜,最后从阎罗王的大殿案桌前走回来,这就很罕见了。潭门镇的郑二哥和郑三哥等14位渔民,就经历了这么一回。

    那是1994年的冬天,离1995年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郑二哥和郑三哥工作的渔船,在南沙海域生产了两个月后,满载着一船丰富的鱼产品,欢欢喜喜地返航。他们的渔船是木质机动船,不像木帆船那样需要南风。这个季节,海上多是东北风,虽然有点逆风,但机船还是顶风破浪,一路前进。

    航行了一天多,船位大概在北纬14度左右的地方,正好是半夜子时过后,海上突然刮起大风。根据渔民的经验,南沙海域经常会刮这样的大风,渔民称为“风时”。这个“风时”风力至少有10级以上,海上大浪翻滚,船身颠簸得非常厉害。船长立即叫全部人员起来,各就各位,对抗大风。大家都起来后,忽然一个巨浪卷过船身,海水冲上甲板,船身倾斜。又一个巨浪卷来,船身“嘭”的一声响,全船颤动,船身横竖起来,船已半身插入海中。全船人员站不住,都落入海中。又遭一阵巨浪横击,船身晃几晃,便一下子倒翻过来,覆伏在海面上,随着波浪的涌动,一荡一荡的,但没有沉下去。落水的人赶忙奋力爬上船背,死力抓住船底中部的龙骨脊。

    当时是半夜,天空乌云笼盖,海上一片漆黑,有寒雨凄凄而袭,又有风声呼呼而叫,有浪声嗡嗡而吼,海上仿佛来了一群魔鬼在吵闹。落水的人谁都看不清对方,只是相互呼唤,拼命抓住船底的龙骨脊,不被风浪摇落到海里去。不时有大浪打过来,浪花溅在他们的脸上,眼被海咸水刺得睁不开,只好闭着眼,任由浪水冲泼。

    由于大风来得太突然,翻船发生得快,大家没有充分准备,都没有穿救生衣,也没有抓些食品淡水等物资。但这时,大家都没有想太多,只盼船不要沉下去,坚持到其他船来救。船上的16人,都如壁虎一样,紧紧地趴伏于船背壳上。久浸在海水中的船底壳,已附着生长了一层小海蛎,锐利的海蛎甲已刮破了许多人的手和脚,但这些都成了无所谓的小轻伤。

    风渐停歇,雨也渐渐停静,浪也小了,东边的海平线上露出了一缕曙色,可以依稀看见海面上的情景了。大家缓缓松了一口气,都眼巴巴地眺望远方,希望远方突然出现一艘船来救起他们。随着东方越来越亮的光,远方看得更清晰了,看见有海鸟在海面上飞翔,看见白云在海平线上飘动,就是没有看见过路船的影子。那时候还没有手机,船上虽有长途对讲机,但由于翻船太快,还没有发出求救信号,一切设备都泡在海里了,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过路的船只上。他们知道,他们所处位置在一条南海的主航道线上,过往的商船和渔船都很多,心中都抱着很大的希望。

    就在大家都眼巴巴地眺望远方,盼望发现有船过来的时候,未曾想到,赖以栖身的船体在波涛的摇晃中慢慢解体了,船突然颠摇几下就无情地沉下海底,所有人都慌慌乱乱地落入海中。大家只好凭各自的游水本领和体力在海中浮游。在茫茫的大海中,他们像十多片凋落于水中的枯叶,随着海浪的卷荡,时而抛上浪峰,时而甩落浪谷,好不凄惨。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大概过了一个多钟头,太阳升上距海平线一竿高的时候,在他们的浮游处附近,海里突然浮起三块木板,这显然是船体解散沉下海底后,这些木板被分离而浮上来的。一块是船驾驶台的台顶板,有五六平方米宽;第二块是船首舱的盖顶板,有三四平方米宽;第三块是一个鱼舱盖,有一二平方米宽。这些板都是杉木做的,有一定浮力。看见木板,大家都拼命向木板游去。船长等8人抓住了大的那块;郑三哥和其他4人抓住第二块;郑二哥抓住最小的那块。抓住了救命木板,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就在这时,他们发现有两个兄弟不见了。他们叫,他们放声大喊,都没有应声;放眼巡视四方的海浪上下,都没看见任何踪影。这俩人,一个是五十多岁的老厨工,一个是三十多岁但身体较瘦弱的中年渔民。他俩人可能是体力不支,扛不住,默默地沉下海底走了。大家的心都变得很沉重,但也很无奈,谁知道自己以后又会怎么样呢?

    死者长安之,生者须拼搏。木板由于浮力有限,人坐上去就会下沉,所以,经商量后决定,谁都不要坐上去,都抓着木板浮游,半身浸在海水里,借木板的浮力而减轻游水的疲劳。船体破散后,有不少零零碎碎的东西都漂浮在海面上,其中一个黑色大包引起郑二哥的注意,他推着木板游过去,把黑包托上木板,再游回大木板处,打开包,里面是10条保温衣。这是船上备用的,还没有使用过。船长把保温衣发给年纪较大和身体较弱的10个人,郑三哥和三个年轻的渔民没有得到。经船长提议,大家一致确定,保温衣在必要的时候要轮流穿,一定要保证14个人都安全回去。

    郑二哥顺手拾起一个红色塑料洗菜盆。他把盆洗了洗,放在木板上。有人问道:“拾菜盆干啥啦?”郑二哥说:“天下雨了就用盆盛雨水吃。”大家觉得很对,于是塑料盆便安置在大浮板的中间处。船长称赞郑二哥想得周到,同时鼓励大家不要害怕,一定要坚持到得救。有了浮板和保温衣,大家都增强了信心。

    太阳已升上他们的头顶,暖和的阳光照在他们头上,大家心中充满了希望。他们的眼睛,都像探照灯一样,聚神地观察四方,希望看到有船只到来。

    太阳从头顶滑到了西边的海平线上,一天的光阴就将过去了,他们的眼睛望穿了天空,望穿了海水,却没有看到船只过往的影子。他们的眼睛干涩了,心也干涩了。就在这时,东边的海平线边出现了一艘船的远影。这是一艘大商船,正向北航行,但离他们较远。船长叫一位青年爬上浮板,站直身向商船招手呼唤,又拿起红色塑料盆,高举于头顶摇动,尽量向远方的商船显示。可惜,对方没有反应,商船渐渐远去,太阳也落下了海平线,夜已来临,落海的第一个白天过去了。

    一天的空望让他们悟到了一个道理:白天有船过往,要靠得近才能发现他们;夜间过往的船只,由于没有发光信号灯,远的近的船都不容易发现。因此,大家商量后决定,两个浮板分开,郑三哥等5人推着他们的浮板向东边浮游,郑二哥一个人只能和大浮板在一起。入夜后,东边的海面上亮起很多灯火,点点闪闪的,他们料那可能是日本渔船放的诱鱼灯,郑三哥他们就向着那些渔火而去,心中又充满希望。

    半夜时分,东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艘大船的灯光,正在向南航行,也离不太远,可惜是黑夜,呼叫恐怕也听不到,大家只好眼巴巴地望着大船带着满船灯光驶了过去。

    夜渐渐深了,大家都没有睡意,但饥饿了一天,也无力讲话了。大家都静静地抓着浮板,两脚轻轻地划水。两脚一定要划动,不然就会睡去,如果睡了,手一松,就会沉落海中,这是老渔民传给青年渔民的经验。

    一个悲苦艰险的漫漫长夜过去了。

    第二天的情景更糟,连半只船的影子都不见,他们企望的眼睛随着太阳,又落下海里去了。

    夜幕又降临,这是翻船后的第三个夜晚。又饥又渴又乏的他们只能靠意志来支撑着了。大家默默无言,仿佛饿呆了。过了一阵,船长突然说:“哎呀!有兄弟公神在我耳中悄悄说,郑三哥那边有船救了,明天他们就带船来救我们。你们不用担心了,放心,坚持,明天就有希望。”郑二哥也帮声说:“对,我也觉得老三那边有救了,明天,我们会得救。”9个人都挺起头,心里好像舒服了些。

    在提心吊胆中,天又亮了。太阳刚刚从海平线上露出一副柔善的面孔,他们看见有很多海鸟在头顶上空飞翔,同时看见东南面的海上有一艘大商船正向北航行。阿三立即爬上浮板,站直举起红色塑料菜盆,向商船频频招摇。真是喜出望外,过了一会,看见商船转头向他们慢慢驶了过来,他们终于得救了。

    他们九人都上了船。这是一艘大油船。九人当中有一个退伍兵懂一些英语,便用简单的英语结合打手势把情况向油船人员倾诉。油船立即用电台向中国海事机构发出了消息,又向在附近航行的其他船舶发出救人信号,同时停止航行,让船自然漂流,以确定其他落海者的经纬方位。

    这艘油船是巴拿马籍,船长是英国人,船员多数是菲律宾人,正载一船原油去日本。油船上的人对待他们非常友善,他们洗了热水澡,换穿了干衣服,还吃上了牛奶、咖啡和面包。

    下午两点多时,另一艘从北方向南航行的大商船(是中国的船)救起了郑三哥等5人。油船的船长接到电报后,便开机启航向日本航行。油船为了救中国渔民在原处停航了8个钟头。

    一个多星期后,郑二哥等9人从日本坐飞机回国回家,郑三哥等5人从新加坡坐飞机回国回家。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