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在稻田里的奇迹

发布日期:2018-05-10 来源: 分享到: 【字体:  

◆ 王柱国

    

    为了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市委老干部局组织部分离退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了解海南办经济特区的大变化。我们主要参观了三亚国家水稻公园。该园位于三亚市海棠湾国家海岸南部入口,面积3800亩,是三亚市最大的农旅融合主题旅游区,是集农业生态、农业观光、稻作文化、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动感体验、民俗风情、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型国际化农旅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景区。近十年来,南繁育种基地经投入20多亿元来打造,已成为世界一流的农旅观光体验胜地。

    四月鹿城,风和日暖,天蓝海碧,满目苍翠,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我们走进水稻公园迎客厅。这是一个大型的金黄色成熟稻穗形状的建筑物。厅内墙壁上的银幕正播放着4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亚水稻公园的实况。之后,我们乘坐电瓶车游览,导游随车解说。沿途是五颜六色的千亩花海,湿地上栖息的成群白鹭。全球首个中国恐龙群科普基地、中国首个水稻文化科普体验基地、稻田边“长出来”的稻盛宴餐厅、稻作文化“田野狂欢”山水实景演出的巨型舞台、高低错落的彩色水稻梯田……精美的画面,精彩的解说,精妙的音乐,引我们参观的人心潮澎湃,每一处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我们下车,步行参观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清风吹拂,稻浪滚滚,百花飘香,稻穗籽粒膨长,长势喜人。导游介绍,4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水稻展示田,察看水稻长势,同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技人员亲切交谈,了解水稻育制种产业发展和推广情况。听到我国科研人员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屡创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内,风吹稻叶百花香,大片绿汪汪的水稻整齐丰茂,稻穗籽粒膨大,随风低垂摇曳。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水稻展示田,看见每支稻穗都结着密密实实的稻谷粒,籽粒肥大饱满。整个田洋水稻密实,蜻蜓飞不进,虫子钻不入。这个基地,大家通常叫它另一个名字:“袁隆平基地”。这片水田里,种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最新成果“超优千号”,亩产超1000公斤。

    袁隆平原是湖南安江农校教师,在“文革”前,他写了一篇题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发表在中国农科院的《科学通报》上,受到湖南科委、国家科委的重视,意识到这篇论文的巨大价值。粮食,正是中国农业的核心问题,如果在水稻品种上有所突破,那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上级的帮助,促进了袁隆平的研究从论文走向大田。不久,“文化大革命”的火烧起来,研究试验工作层层受干扰。在非常艰难的时刻,袁隆平没有动摇。几年之间,他用巨大毅力,默默地坚持着他的研究,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作了杂交组合试验,但仍然未培育出一个杂交稻品种。无数次的失败,让他找到了关键所在,产生了必须“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设想。那时,海南发现了野生稻。1970年,袁隆平团队来到三亚,利用野生稻“野败”杂交育种。随后,“南优”、“矮优”、“威优”、“汕优”等一系列籼型杂交水稻相继涌现。1974年秋,袁隆平的“三系杂交”研究获得成功。艰苦工作,终于换来丰硕果实。1975年,湖南推广种植的杂优稻,亩产普遍超过600公斤。喜讯传开,农民种植杂优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期间,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全力以赴投入海南治种,捷报频传。两年之间,育出来的杂优稻种,由177公斤猛增到11万公斤,1975年达到了20万公斤,可以推广种植40多万亩。杂优稻在南方的田野里遍地开花,丰收捷报。到了1976年,光湖南省种植的杂优稻就达到1770万亩。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多么崇高的荣誉啊!这是农民送给他的。

    琼海市是新科技推广的先进地区。上世纪80年代,全市推广种植杂优稻占全市水田面积的82%,1990年达到98%,成为全省最早推广种植杂优稻并获得成功的市县。1991年,琼海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获国务院嘉奖,成为全省第一个粮食自给县。1994年,国家计委和国家农业部将琼海市列入国家扶持的商品粮大县,是全省第一个进入此行列的市县。

    最近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中,有1345个品种出自南繁基地,占总数的86%。凭借三亚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种质资源,占地仅20万亩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成为“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底座。数字振奋人心。1997年中国超级稻突破亩产1000公斤的攻关期目标;到了1998年,全国有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2013年,我国粮食迈上千亿斤的新台阶;2017年,袁隆平创新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实现亩产1149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现在,我国杂交水稻年增产约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水稻育种技术上取得的多项突破,使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彰显了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贡献。中国稻,世界粮;中国种,南繁育;多彩稻田,精彩未来。

    经过60余年的发展,南繁人激情工作,刻苦钻研,奋力攻坚。我国已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品种中,70%以上来自南繁基地的培育。从杂交水稻、高产玉米到抗虫害的棉花,海南这片热土上接连出现了一个个农业奇迹。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内,田间蛙鸣鸟啼,稻香沁人心脾。田埂边、田地里,一群群农业科研人员戴着草帽,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详细记录下花、叶、茎等形态细节。春去秋来,60余年来,三亚每年吸引着数以千计的南繁科研工作者,前来开展育种、制种等农业科研工作,屡屡创下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如今,三亚南繁基地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和国家种业的“硅谷”。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繁基地的鼓舞下,专家从基地上千份“海水稻”中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今年将首次在全国大范围试种。而“海水稻”的推广种植,更有望扩大耕地,将我国三亿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为“粮仓”,在稻田里种出新的奇迹,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献上最大“礼包”,为实现中国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