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岭村

发布日期:2018-06-14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王柱国

    

    在我市山岭连锦、深山老林中,隐藏着一个村子,这就是阳江镇老区村委会文魁岭村。这个村庄在革命时期,是闻名的不畏艰险、支援红军的革命模范村。为什么这个村能成为革命的模范村呢?

    原因有三条:一、村子地处六连岭北麓,是六连岭革命根据地与外界联系的中枢,是出入的门户,也是红军经常活动的地方;二、村子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红军一旦遇到危险,便可马上转移上山;三、主要是全体村民尽其所能、倾其全力保护和支持琼崖革命,面对敌人的杀戮从未退缩,拿起刀枪帮助红军坚持战斗。

    1927年7月,中共万宁县委在六连岭成立,文魁岭村一批农民协会骨干加入党组织,并在村里建立了党支部,领导村民进行革命斗争。1928年底,琼崖革命处于低潮期,琼崖革命领导人王文明在文魁岭村召开会议,部署琼崖革命发展策略。为了支持红军,全体村民在村子周边实施警戒,确保会议安全进行。1929年5月,红军在乐会四区恢复发展,村民自发组建起了由20多人组成的担架队救护队支持红军。随着革命力量的壮大,红军在文魁岭村建起了红军军械厂、弹药厂、红军医院。树林遮蔽的吴氏祠堂,是红军居住活动的地方。村民自觉组织夜晚放哨巡逻,捍卫红军事业顺利发展。

    当时,领导琼崖革命总部设在乐会四区,由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红色娘子军)留守。乐会县民团头子王兴志知道了这一消息,便带领100名团丁向乐会四区开进。当时,情况紧急,女子军连连夜开赴文魁岭。因为敌人要进攻乐会四区,必须先攻下文魁岭。村里群众配合女子军挖战壕600米长,构筑工事,做好了迎敌作战的准备。王兴志率团丁分三路向文魁岭攻来,女子军连连长庞琼花在敌人离战壕20米时发出了攻击信号,顿时,愤怒的子弹一排排向敌人射击。敌人三次进攻都被打退。由于久攻不下,被女子军反冲锋的王兴志只好带着残兵撤退。在这场保卫文魁岭村战斗中,村里推选骨干10多人参加战斗,除了老人和儿童外,村民全部出动策应支前,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1939年8月,琼海沦陷,日军的“蚕食”、“扫荡”行动让六连岭红军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文魁岭村也未能幸免。日本鬼子知道村里有红军,杀害了30多名村民。日本军血腥屠杀并没有把村民们吓倒,反而激发出他们更大的勇气向日寇发起反击。现年94岁的村民宋传浩清晰地记得,那时他已经15岁了,自己一家人曾收留隐藏过红军战士。那时候,他们在村里筹集粮食,然后偷偷地把粮食运上山送给抗日游击队。如果有战士受伤,他们用竹子编成的担架把他们送到医院治疗。宋传浩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文魁岭的许多村民不仅加入担架队救治伤员,还直接参与到打击日寇的战斗中,他自己就曾参与过打击日军炮楼的战斗。

    村民陈国波被誉为革命堡垒户,在抗战期间,她去深山砍柴,挑到中原镇一带变卖以换取钱财,再给抗日游击队和革命同志买回火柴、油、盐等日用品。1943年,有一次乡长王抗元带队与日本军作战,由于弹尽粮绝被逼分散撤退到山上。陈国波知道后,用槟榔树皮把煮好的饭和蛋包起来,揣着食物只身上山。苦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饿了三天的王抗元乡长。日本人得知此事后,便进村抓了陈国波,当她被严刑拷打时,仍一口咬定不知道此事。面对凶残的日军,陈国波丝毫不动摇,日军无奈之下放了她。回到家后,陈国波继续干“老本行”,直至海南解放。

    文魁岭村群众基础好,在共产党和琼崖红军的教育引领下,参加革命人数多,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在1930年前,文魁岭村共有50余户100余人。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仅剩下15户4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文魁岭村充分利用“历史红,山水好”两件宝,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利用肥沃土地充沛水源,大力发展热作经济。村民们说,他们就是靠着这一颗颗槟榔果,盖起了楼房,开上了小车。目前,文魁岭村25户村民,全部实现脱贫。通过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家家户户用上了现代化电器。不论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为民,勤劳奋进,敢打敢拼,始终是文魁岭村前进的动力源泉。

    (本文根据海南省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提供资料整编)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