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壮才
仰慕琼安胶园,是我成为我国热带农业最高学府的莘莘学子的时候。记得课程开篇,老师跨越时空和地理的距离,深情地把世界橡胶的故乡——巴西亚马逊河流域与琼安胶园联系在一起。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我终于明白老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时代内涵。然而,从仰慕到故地拜谒,我整整等了十年。
在琼海市会山乡三洲村委会合口湾的一个山坡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鹤立鸡群的植物群落,那便是我心仪已久的琼安胶园。据琼海同行介绍,这个胶园创办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个橡胶种植园,由琼海籍侨领、著名华侨实业家何麟书先生(琼海市朝阳乡南盈村人)全资创办的琼安垦务有限公司投资经营,占地760亩。创办伊始,开垦坡地250亩,植胶4000余株,成活3200株;胶园同时还在林下兼种咖啡、槟榔、南药等经济作物。首批胶树于1915年开割,以后年产量维持在180市担水平。
徜徉于琼安胶园,和风吹来,直指苍穹的胶树摇曳着它那依然生机盎然的树桠,不时发出旷日亘久的婆娑声,似是向后来者诉说着它与中国橡胶事业这百年来所见证、所经历的历史沧桑。
据史载,创办琼安胶园可谓几经波折。起初,因橡胶种籽问题,连植三年均无发芽,始集经营资金5000光洋也付之东流。但何先生兴业之志不渝,后来再筹资10200光洋,从马来西亚直接精选种苗运回定植,方获成功。
海南引种橡胶成功,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轰动。不少华侨步何先生后尘,先后在全岛各地投资垦荒植胶,至琼崖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岛已有大小胶园94家,种植橡胶216500株。
海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粉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刚成为执政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自力更生,种植、生产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物资——天然橡胶。于是,一个由周恩来总理主持、叶剑英元首挂帅、共和国第一任农垦部长王震将军亲自操办的宏大战略工程——新中国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在海南等华南地区拉开了创建的帷幕。此时,琼安胶园仅存的2006株老母树旋即肩负起我国橡胶种植重要宝库和国内橡胶种苗重要生产基地的历史使命。在那个“一粒种籽,一两黄金”的时代,这些种籽先后被运往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地,作为培育橡胶优良品系的宝贵材料,为我国橡胶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琼安胶园,堪称我国橡胶种植业的“活化石”,其地位殊为显见。它不仅镌刻着一代侨领对家乡的桑梓之情,而且迄今依然富有现实意义的是,它承载着敢为天下先的“琼安”精神。
作为中国橡胶业的后来者,我们知道,在先辈们开拓我国橡胶事业的艰难岁月,国外权威专家曾经断言:海南岛以及在此纬度以上的地区是橡胶种植的禁区。起初,这个断言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也是胜于雄辩、似乎不可逾越的客观存在:橡胶原产于南纬4—5度的热带地区,全球37个橡胶生产国主要植胶区也分布在赤道南北15度以内。国外专家由此推断:橡胶仅能生长在赤道南北15度以内。海南岛位于北纬18度以北,赫然在这些专家断言所指的橡胶种植禁区之内。然而,何先生及琼安胶园的先辈们不囿于权威断言,硬是把橡胶种植在这块被称为种植禁区的土地上,并获得成功。这不仅使国外专家的断言不攻自破,而且为我国后来在华南地区大规模发展橡胶种植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的前瞻性示范。何先生作为我国橡胶事业的开拓先驱和奠基人,其勇气和睿智亦令后人肃然仰止。
琼安胶园百年间,其胶园产权几经更迭,印证着新中国橡胶事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探索,直到1983年物归原主,由何先生的曾孙何子彬经营管理。而今,胶园虽然饱阅世态炎凉,但园中仅存的近百株老母树,依然青春永葆,活力不减当年,单株年产干胶40公斤,是国内一般高产单株产量的6—7倍。
作别琼安胶园又有了一些时日。然而,琼安胶园,还有我国橡胶事业、热带农业,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催我自新、催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不停地往前走的精神支柱。记得多年前我曾在媒体上发表了一首《胶树吟》的诗句,渲泻了至今依然留在心头的橡胶情怀。诗中这样写道:
你还是那样从容
“千刀万剐”还坚韧
你还是那样执着
只讲无私奉献
你也曾绿叶落尽
那是你洒向大地的一腔情愿
你依然涓涓潜流
那是你拥抱自然的一枕春恋
你着实不知疲倦
那是你走向未来的一种信念
你还是“银河”腰悬
那是你留给生活的一份答卷
相伴芸芸众生
相安之间总是悄悄奉献
你那执着追求的秉性
昨天今天总是一成不变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