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市

发布日期:2018-07-16 来源: 分享到: 【字体:  

◆ 陈业基

    

    我们村靠近嘉积镇,人们习惯上把嘉积镇叫做“市”,去嘉积镇叫做“去市”。由于我是个早产儿,小时体弱多病,老爸经常带我去市早先叫做福音医院后来叫做县人民医院看西医。记得那时我们是翻过祖公岭,穿过郭鸡园,走到大春坡,下坡过了双沟溪桥,从汽车试验站门口走过,就到了医院。医院门诊设在教堂里。在我的记忆中,那座教堂好宽大,问诊打针取药都在教堂里面。与教堂平行的一排两层青砖瓦楼,那是留医部。坐在教堂里打针我不敢哭闹,那地方太阴森太肃穆了。而我妈喜欢带我去市上街医院(即嘉积镇人民医院,现改称琼海市中医院)看中医拾中药。上街,即纪纲街。据说,民国时期的菜市场是在现环市街嘉积电影院处,所以人们便把最高处那条纪纲街叫做“上街”。上街医院很小,从铺面进去就是两排低矮的瓦房,医生坐在里面诊病,开药单;病人出来在铺面凭药单计账付款拾中药。后来,我读“南忱祠堂”(即南忱初级小学,因学校办在祠堂里故称)时,那时嘉积电影院放映电影《红日》,学校包场,老师带我们去市看。我们是排着队去,排着队入场,排着队回来的。去市行走也就从北门到电影院的那么一小截路,现在叫做环市街。说是街,那时就是一条土路,两边都是低矮的店铺,除了看电影的人来来往往外,那时的店铺几乎关着门。读三年级时,老师还带我们走东线公路(即现在的东风路和大桥路)去市嘉积大桥和大桥旁边的嘉积糖厂参观,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桥,第一次见到这么宽阔的河,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工厂。

    1966年秋,我考上了琼海师范附属小学读高小,才有机会单独去市行街(行街,方言,即逛街)。那时我是从学校西边的一条坡岭小路去市,穿过双拥路下坡就是一间收容院(现在是海南齿轮厂),趟过双沟溪就是一条水渠,转过水渠便从日本人留下的几座暗堡旁走到嘉积中学门口,过了公路就进入嘉祥街。当时,市上人稀车少,没有什么地方好玩,我喜欢到嘉祥街上的新华书店看书,或是到嘉积电影院看场电影。不久,学校便停课“闹革命”,“文斗”时,我还能去市看大字报,看人家辩论;闹到“武斗”后,我几乎不敢去市,怕被弹弓弹风枪弹步枪弹打着,只好窝在家里放牛照顾弟妹。1967年元旦那天凌晨,位于嘉祥街与元亨街十字路口处那座冰室被炸倒之时,我们村都能听到爆炸的声响,而且感觉到地的震动。这一事件宣告了琼海两派“武斗”的结束,我才有胆量提着篮子去市上卖鸡蛋。到了1968年“复课闹革命”,“根正苗红”(即家庭五代成员无历史问题,个人表现好)的我便被“保送”(由学校和大队联合推荐)去市嘉积中学“读”初中。当时学校开始是“军管”,不久便是“工管”(部队管理学校叫做“军管”,工人管理学校叫做“工管”),班级叫做“连”,班组叫做“班”。军训课,我们是在学校后面的人民广场上上。据我妈说,人民广场原来是一座岭顶,我读书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村落。日本人强征民夫在岭顶上挖土填没村落建造军营。解放后人们稍微平整就成了广场,并在广场旁边建造了杨善集烈士纪念园,里面有杨善集烈士墓和杨善集烈士纪念亭以及琼东革命烈士纪念塔;我们在学校睡的宿舍就是日本兵营房。在广场上建起了灯光球场和体校,那是我走出嘉中后的事。当时,我们学生除参加军训外,还要挖地道、修公路、拉石头建嘉积万泉河大坝、戴着“红纠队”袖章上街站岗巡逻,或到嘉积电影院和南门电影院帮忙维持秩序。当时放映的电影也就那么几部样板戏或苏联的《列宁在十月》等。影片靠“走场”(走场,就是指一个拷贝放映完后派专人送给下一个影院放映)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一部影片我也是靠“走场”观看多次才满足。晚饭后我常去市溪仔(即万泉河码头)洗澡。溪仔码头在我的记忆里是相当壮观的,从未见过那么多那么大的船只,码头上还有造船厂和修理厂。那时的酱油厂和发电厂也建在码头旁边。嘉积大坝建成后,我更喜欢在大坝上游宽阔的水面上横渡。洗完澡后我就原路返回,并在嘉祥街上的“三八”饭店里跟阿姨讨碗清汤喝再回学校上晚修。晚修也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那时,老师并没有上多少课,我们也没有课本和作业,就坐着聊天。在嘉中虚度两年,没有参加一次考试就糊里糊涂地“毕业”了。不过,那两年我收获最大的是走完当时市中心的几条街道:嘉祥街、新民街、积庆街、纪纲街和元亨街。后来才知道这几条街是在民国初年以“嘉积新纪元”命名的。在这几条街中,我最欣赏新民街的骑楼,民国时期的商埠式样及商号依存;最好奇的是溪仔石板古道,光溜舒适,古韵十足。市上巷道我只去过伍德街。

    高中毕业后,我在村里小学当民办教师,去市主要是去嘉祥街上的新华书店以及元亨街上文化馆里的图书室看书、购书或借书,偶尔也去红棉百货、人民百货买点东西,有时也帮家里挑蔬菜瓜果去北门市场上卖。

    1973年那场强台风几乎把市上的建筑夷平。风后重建,政府就在嘉积车站那段东线公路的基础上建造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街路,那就是东风路。而叫做东风旅店东风饭店的却建在新民街和纪纲街相接处。当时,政府还在南门建起了一座广场,名曰:南门广场。此广场可容纳上万人。记得中央歌舞团来我市阳江公社进行慰问演出时,曾在南门广场上表演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片段,观看的人很多,把整个广场都挤爆了。而我个子瘦小,看不到演出便挤到后台看演员。后来又在南门广场上建起了县政府办公楼。市工会也从新民街搬出来建在车站旁边。1975年,我去万泉的丹村搞“路线教育运动”。当时丹村没有通公路,我就去市溪仔码头搭下午三时上石壁的班船去丹村,回家时再搭早上六点石壁下嘉积的班船回市。这时我才知道,大坝建成后,人们还在嘉积大桥下增设一个班船通博鳌的码头。

    1981年秋,我到海口读大专,第一次去市车站搭车。那时搭班车需在一个礼拜前到车站排队买票。搭车那天我早早起床,爸爸用单车推着行李木箱,送我去市车站。等了个把钟头我才挤着上车,爸爸在车外把我的行李木箱扛上车顶放置。这不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伯父在榆林军区工作,爸有熟人在汽车试验站工作,我常搭汽车试验站里的便车去三亚榆林玩,又搭部队的便车回来。而在汽车站搭班车,我是头一次。看到爸爸在人流中忙碌的影子,那时,我真的好感动。大学毕业那年,有了搭客的私家车,去市车站搭车才没有那么拥挤。

    韩至中同志来琼海当书记后,嘉积就出现了好多条新街路,如人民路、善集路、金海路、银海路、富海路、爱华路、豪华路和兴海路,市上出现了不少像永丰利、东华那样的高楼大厦,由华侨捐资建造的华侨图书馆坐落在富海路市医院的斜对面,政府办公大楼后来也从南门搬到先锋村北一块坡地上。新建的县政府大楼好堂皇,当时的气派冠琼岛。随着琼海撤县设市,城市的变化就更大了。那时,我在乡镇中学教书,一到晚上没事时,就和妻子一起开着摩托去市上转悠。看到街市上街灯闪亮商店霓虹灯闪烁一派繁荣的景象,醉迷在银海度假村幽静的环境中,我不由生出感慨:市上的变化真快呀!

    2003年秋,年过半百的我从乡镇被“照顾”安排到嘉积二中教书。从此,我成了市上的人。我再也不用说“去市”了。身在市中,我真切地感受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在加快:万泉河路、银河路、嘉博路、耀华路、富华路、商业步行街、新海路、康庄大道、万泉河景观公园等等,都相继靓丽地出现在眼前;碧海苑、伊比亚、南方花园、万泉水郡、山水汇园等一座座商品房小区向人们展示了嘉积的新貌,高铁车站、重建的嘉积大桥、琼文高速大桥等给人们带来了时代飞跃的快感。即使我天天在市上转悠,也转不完市上所有的街路。退休后,我喜欢骑着单车在市里转悠,结果发现自己不认识的街道还有很多很多。往往走过之后,却又忘却了它们的名字。整个嘉积城,北至大坡泮水里邦,南至不偏南堀南中,东至联先孟里勇敢,西至红星大礼新潮,这么大的一个市,不用几天还真的跑不完呢。

    夜间,我坐在教卫小区十一层楼的阳台上,品着茗茶,欣赏街市夜景,自觉爽心不已:后半生我能这么舒服地在市里生活,足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