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采访了琼海市外事侨务办原主任符功委和市侨联会主席谢是海,听他俩述说当年海南华侨“下南洋”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8-09-20 来源: 分享到: 【字体:  

苦尽甘来  闯出新路


本报记者 罗亲斌

    

    今年10月初,新加坡琼海同乡会将迎来成立70周年大典。百余年来,广大华侨在异乡艰苦创业终于迎来鲜花遍地的今朝的故事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在琼海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悠悠的万泉河向人们讲述着华侨闯荡南洋的一个个故事。

    近日,记者采访了琼海市外事侨务办原主任符功委和市侨联会主席谢是海,听他俩述说当年海南华侨“下南洋”的故事。

    符功委和谢是海长期从事外事侨务工作,与海外乡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俩熟知侨务侨情,对华侨的闯荡人生比较熟悉。符功委告诉记者,吴和风祖籍海南文昌,家里有几兄弟。贫穷迫使吴和风离家,挤上了去新加坡的“红头船”,来到新加坡谋生,这一走,就是一辈子,“老一辈将这叫下南洋。”

    初到新加坡,因文化程度不高,身无分文,两手空空,不懂英语,也不懂新加坡语。初到时举目无亲,流落街头,他靠人施舍度日,后得宗亲介绍,为洋人打工,主要从事种植园材等繁重而艰苦的工作。后来,吴和风还从事维修工的工作,每天需要修理很多的机器,比如摩托车、电风扇、自行车,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成年后,在电厂从事电工安装工作,比在家乡艰辛更甚数倍。海南华侨省吃俭用,攒下积蓄,就做生意,吴和风也是这样。符功委说,后来他从事电工行业发现了机器材料容易赚到钱,靠着辛苦劳动省吃俭用,他自己租店开了五金店,创造了财富,才得以在异国他乡开始成就大业。在新加坡博物院前一座无名氏华人纪念碑上就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华人素以坚忍耐劳著称,叻、屿、甲三府暨马来全属,今日之繁荣,得诸华人能力者,良非鲜者。”

    符功委告诉记者,像吴和风这样的华侨,还有很多。陈亚洲也是海南文昌籍,早年从马来西亚赴新加坡,也是因贫穷“下南洋”。在他从事外侨工作的时候,陈亚洲曾对他说,当年贫穷到怕,贫穷到睡不着觉,做梦都想赚到钱,最重要的就是闯荡异国的勇气和艰苦勤奋的精神激励着他。为了谋生,刚到新加坡什么工作都做,什么苦都能吃,也做起了维修工,他几乎每天一大早就开始维修机器设备,在工作之余不断努力钻研技术,直到钻研清楚才返回住处,回去的时候都已经很晚了。后来,他凭着精湛的维修技术和多年打工攒下的钱,租店开了机器维修店,由于维修质量有保障,他的店维修量逐渐增加,生意越做越红火。利用积累的资本,陈亚洲还投资了建筑等其他行业。

    谢是海说,“下南洋”富裕起来的吴和风和陈亚洲没有忘记祖国,在上世纪80-90年代,他俩把资金技术等引进琼海,积极踊跃投资于经济建设。他俩先后捐资兴学、造桥修路、赈灾济困等,对琼海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这是一个典型的下南洋故事,海南华侨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部奋斗史、开拓史。”符功委说,“他们勇闯世界的精神和开辟新路的信念,对后人将是永远的激励。”谢是海告诉记者,今天,琼海正在建设海南东部中心城市,琼海华侨华人是携手建设家乡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弘扬华侨艰苦奋斗之精神,携手共建美好新琼海,既是华侨的共同心声,也是所有琼海人在新时代奋斗征程中的责任担当和光荣使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