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缘

发布日期:2018-12-17 00:00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李际峰

    

    秋日的乡村清晨,静极。

    像往日一样早起读点闲书。手机响起,那头传来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是他,那位多年前的故交陈德雄。浑厚而低沉的声音唤起我久违的记忆。

    在那间小有名气的咖啡馆里,邂逅了暌违三十年的故交。

    三位老友,一壶新茶,半天时光。彼此不设城府,天南地北,语锋无所不至。在陈德雄的话题里,有名流逸趣,乡俗旧事,儿女情长,而谈得最多的要数椰树了。他说椰树是海南美的象征,海南人爱椰树天经地义……在悠长的茶香中,我窥见了他阔别之后的行藏和为人做事的心路历程。

    认识陈德雄的时候,他还是个学生,在琼海师范读书。我们相逢在一个小镇,他送我一幅油画《海燕》,画面没有白边,海天相连,一只海燕斜里冲向滔天的波涛,沾起几滴海水又向高天飞去。海燕选择这样恶劣的天气练翅,显然寄寓作者的远大抱负,或者说,这只风前的海燕,分明就是作者自喻吧!

    此前,陈德雄已师从海南著名炭画家龙才甲和毕业于广东美术学院的版画教师唐秉长学习绘画。刚二十出头的他,已有作品登上《海南日报》。唐老师看出他的天份,撂下一句话:“长此下去,必成大器。”没承想,陈德雄很快就转换了角色,成了报社一名摄影记者。

    为事业拼搏,为生活奔走。时间与空间不经意地在我们之间留下一层淡淡的灰色。陈德雄在我的视线里渐渐远去,身影也愈加朦胧起来。而他送给我的那幅画,画面上那只栩栩如生的海燕,却始终清晰如昨……

    陈德雄出生在琼海一个小渔村。周遭椰林环抱,清静秀美。从小时候起,他对椰树就有一种别样的眷恋。长大后进城谋事,虽说回故乡的时间少了,但只要有空回老家,他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伫立楼头,与椰树默默对话,看椰羽邀风,听大海吟唱。尤其偶逢椰树扬花,蜂蝶齐来,那乳黄色的花瓣与萼片上散发出的淡淡的香味,会让他如痴如醉……因了他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美,领略了最细微、最精彩而别人又恰恰忽略的美,因而他看椰树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缘于此,他笔下的椰树虽静有如处子,却耐人寻味;动处有如美人歌舞,却大气可人。一如作家黄宏地先生所说:“画椰子树,陈德雄画得甚好。”

    陈德雄画椰树缘何总与众不同?恐怕没几个人知道其根由。虽然他把三十多年时光交给了摄影,但是绘画创作在他情感的畛域里,总有一方无法抹去的位置。哪里举办画展,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看到好的作品,他常常拍下来,自个儿反复品味。他永远摆脱不了色彩的吸引。有人说他属于记者,更应该属于画家。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陈德雄退闲下来,终于有了属于他支配的时间,他又拿起那管熟悉的彩笔,回到了生长椰风海韵、渔歌相答的滨海渔村,回到属于他的精神家园。他知道,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那片蓝的海,绿的树,自然淳朴的乡风,随时都会点燃他创作的灵感,开启他的悟道之门。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别致的油画《椰乡晨曲》,画面以椰林为主体,小溪绕村而过,白鹅悠闲地游,白鹭安详觅食,牧童横笛唱归。椰林深处,炊烟袅袅。处动处静,形神肖妙,朴素自然,勾起人们对世外桃源般乡村生活的向往。其作品构图严谨坚实,属传统的造型法则。而炼意却别出心裁,直话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让人产生移情附会的艺术效果。

    画椰树的人不在少数,而像德雄把功夫用到这个份上恐怕就不多见了。他画椰树不独手法娴熟,铺色准确,驱遣自然,而且物像生动肖妙,与众不同,具有极高艺术功力。让人旁想起宋代画家文与可,与可善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无人可及,被誉为画竹高手。他的朋友晁补之著文称赞他时有这样一句话:“与可画竹时,胸有成竹。”此后,“胸有成竹”成为大家熟知的一句成语。陈德雄画椰树的本领与之酷似,是否也可以借前人这句话:陈德雄画椰树时,胸中已有椰树。

    在普通人的眼里,七种颜色就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陈德雄的眼里,用色非常讲究,一种绿色还要分辨出几种乃至几十种微妙的色别。因此,他的用色常常是自然天成,独具匠心而不留匠气。

    表面上看,生活中的陈德雄大大咧咧,可他一旦进入创作状态,俨然就像一座山,一尊石像,眼中无我也无他。有的只是椰树、物像以及调色板上变幻无穷的精灵。

    还有一种声音:陈德雄画的椰树,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是他在一定程度上摹仿了摄影。这种评说抑或是客观的。作家黄宏地先生也曾这样说过:哥雄的画是摄影主义。像摄影,无论是视角、构图、纵深、俯仰,都是摄影的元素。但它却是画,是哥雄一色一彩、一线一条画出来的,是油画,更包涵了画画的所有元素,也获得大家的认可。其实,创作并不排斥来自生活的原素材。高明的艺术家不是拒绝原汁原味的生活,而是巧妙运用现成的生活素材,加工、提炼,让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

    无论多高明的艺术家,一旦离开了生活,他的作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据说,法国的库尔贝、马内,西班牙的毕加索等顶级大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照片作画,却并没受到任何訾议。

    诗书画同源。生活里的“半成品”,本就是艺术家的共同财富。只要巧妙利用,它完全可以跳出自然主义的臼套,成为艺术的精品。高明的文章家善向前人借词、借句、借气势,炼出自己的新意,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受到晋代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启发写出来的,意境高远,韵味无穷,一点不比前人的作品逊色。又如曹雪芹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声珍重泪湿罗衫”是熔典于唐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造境不同,各有见地,真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谁说它是“搬来主义”?这样用典、熔典的例子举不胜举。由于他们熔冶得当,语出自然,天衣无缝,没有刀斧痕迹,同样精品迭出。

    古今中外的画家也同样各有自己的偏好,正之于李可染画牛,张大千画虎,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各有奇绝一面的高度。

    我上面举的例,说明艺术家各有偏好,而不是有意地把陈德雄与誉满天下的大家比肩。陈德雄画椰树确有独到的一面,画别的他也许不如别人,画椰树绝对是高手。我想,画家大都不缺少技巧,他们缺少的是生活,以及滋润艺术成长的土壤、水份和空气。陈德雄缘于对椰树有独到的了悟,他画椰树,常常有神来之笔。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