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洪
军坡是海南特有的地方文化习俗,琼北地区叫“公期”,源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是为纪念南北朝时期南方女英雄冼太夫人而举行的祭祀庆典活动。随着岁月的变迁,军坡延伸到现在已融入了集市、娱乐、吃喝等诸多元素,类似北方的庙会。
很小的时候,中原军坡和石壁军坡就已经在脑海中留下印象。中原军坡(农历二月十八,也称十八坡)久负盛名,在海南东部地区家喻户晓。军坡当天有数万人汇集十八坡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来自万宁的锄头刀铁、屯昌的“披酸”(蓑衣)、定安的“篓象”(草席)、琼中的“红藤”和本地的“嘎锣”(日常用具)、“半箕”(日常用具)都是抢手货。虽然那时还小,未能亲临现场,但从大人的口气中就能感觉到那股热闹劲。石壁军坡(农历二月十三)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墟上的洗太夫人庙,来烧香朝拜的人络绎不绝。由于靠近山区,身着民族服饰的“山村”(当地人对黎、苗族同胞的称谓)比比皆是。束围腰、打裹腿、头戴布兜帽、背插葵蓬叶的少数民族妇女,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
“闹军坡”是军坡节的重头戏。由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村庄所供奉的神灵(下称“公祖”)不同,所以各地、各村的军坡日也不一样。最早为正月初二(澄迈金江老市),最迟是农历十一月十八(澄迈金江山口),但大多数都集中在农历二至三月。信奉的“公祖”更是五花八门,常见的有圣娘、祖师、督帅、大帝、太祖、侯王、峝主等。冼太夫人在海南影响深远,冼庙或纪念馆当属最多,每年的军坡季节,各地都会举办以“冼太夫人文化节”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
在琼海地区,信民们在军坡前把“公祖”请到自己家中供奉一天一夜称“公座头”。“公座头”既庄重又体面,申请的人较多,常以抓阄的方式来决定先后,今年申请,明年、后年或许就能轮上。座头当天亲戚好友会带上贺礼、锦联等前来祝贺。主家要杀鸡宰鹅,摆设酒菜予以招待。当晚还要请道士来做法事(俗称“公德”),祈求“公祖”保佑子孙平安健康。第二天“公祖”起驾前往下家入座时,要鸣炮护送,予表谢意。
军坡的前一天,去座头的“公祖”都要回庙安顿,以便第二天巡游。军坡当天清早,信民们会集体犒劳(俗称“打将”)三军将士,让其吃饱喝足,好上战场冲锋陷阵。“打将”结束后,“公祖”就开始巡游(俗称“装军出征”)了,邻近的“公祖”也会前来一同出征,比如每年农历五月十四阳江南天南宣圣娘军坡,就有毗邻的大良恩主、岭下恩主、山尧峝主,较远的文市御史侯王、中平仔太祖等20多位“公祖”、数十架公轿必定前来。公轿以前都是人来抬,现在都改用机动车来运载。
巡游路上锣鼓喧天、醒狮欢腾、八音高奏,加上数万观众,场面蔚为壮观。“上身”的僮子头裹红绳,手捏焚香,喃喃自语,痴狂如癫,像打鸡血,抱都抱不住。穿杖环节惊心动魄、威慑无比,一僮一杖,多僮同杖,新僮老僮,一同上阵。数米长、拇指粗的钢钎穿破腮帮,不留血迹,不留疤痕,堪称神奇。每座庙宇都有自己的军坡场,拉着“公祖”在场上来回穿梭(俗称“串场”),气氛热烈,但井然有序。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军坡场就是阅兵场或训练场,每位“公祖”的背后都拥有千军万马,串场、穿杖就是检阅或比拼,那么军坡一词的由来就一目了然。就是这股神奇的凝聚力、号召力,与其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征和丰富多样的节日内涵,海南军坡2014年已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军坡还有“过火山”、“上刀梯”和“绑琼戏”等习俗。庙宇的前面都有舞台,演戏给“公祖”看,人也看,所谓“神欢人乐”。军坡戏演出前还有一个开场节目叫“拜八仙”,演员在台上说词唱戏,甚是动情,似是在和八仙对话,还不停地往台下扔洒麦穗、糖果和饼干,说是八仙的恩赐。琼剧团今天走东庙、明天跑西庙,在军坡季非常忙碌,故海南又有“公祖养活琼剧团”的说法。
说到“吃军坡”,记忆又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我正在嘉积读高中。二月南风吹拂时,琼海各地的军坡也接踵而至。上午放学后三五成群,相邀踩单车去万泉、温泉等同学家“吃军坡”的情景又历历在目……泮水的同学多,大礼、朝标、龙阁和里邦,几乎村村吃过。大坡的郭同同家(农历五月十四),记得一天去了两趟。
再说军坡酒菜,各地大同小异,除了鸡鹅鸭、猪牛羊之外,还有海鲜等。稍微不同的是琼北地区喜欢打边炉,吃腌粉,卤花生;文昌人要吃八宝饭,寓意生活甜蜜美满。
“军坡大过年,不分生疏远近,来者都是客。”正是海南军坡文化的精髓所在,更能体现出海南人淳朴、炽热的情怀。
又是一年军坡季,此时的你在哪?不如来海南走一走,吹吹神秘的军坡之风,感受别样的海南风情。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