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淑洪
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一书,通过20多位受访者的口述,生动地展现了习近平从政起步的奋斗轨迹,展现了一位对党忠诚、善政为民、深入调研、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形象。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和书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许多观点,与他风华正茂的而立之年在正定的探索和思考是一脉相承的。该书文风质朴、内容详实,全面生动地还原了那一段峥嵘岁月,读来能够使人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鼓舞,思想得到升华,工作得到启迪。该书篇幅较长,25万多字。笔者下面所谈,仅是一孔之见。
立志从政。从层级上来说,除公社(乡镇)书记外,习近平当过大队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委书记,现在是党的总书记。习近平作为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河的知青,进入清华大学深造,毕业后在国办、军办工作。那时候,他的父亲已经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习近平本来可以享受那种工作稳定、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这种安逸的生活里,总觉得“文化大革命”时期那种荒谬和残酷虽然已经过去了,却并不遥远,这个国家百废待兴,仍然需要变革,仍然需要有担当的人负起责任来。唯有如此,“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日子才不会重演。正是怀着这种忧国忧民之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鸿鹄之志,习近平决心离开繁华的京城,离开高楼深院的大机关,下到基层去,为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身体力行地做实事、影响人,能改变一点是一点,能起多大作用起多大作用。他说过,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时任正定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李亚平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他所取得的成就绝非偶然,在30多年前,29岁的习近平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了。
学贯中西。有一段名言,什么是政治家?政治家一要有至死不渝的信念;二要有学贯中西的知识;三要有高山仰止的人格;四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七要有纵揽全局的能力。这七条,习近平是条条合格,条条出众,条条优秀,条条卓越。就学习而论,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就从北京带了两大箱子书籍下去,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到正定工作以后,同样是与书为伴, “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读是常态。习近平欣赏一条格言,也将其视为做人处事的原则,这条格言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习近平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做不了大官,也做不了好官。习近平还非常欣赏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并把它借鉴到工作方法上,抓大事、抓重点、抓改革、抓创新。采访对象陆树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谈到俄国文学,提到托尔斯泰的名字,习近平说,哪个托尔斯泰?俄国有两个托尔斯泰,一个是列夫·托尔斯泰,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读过。还有一个是阿·托尔斯泰,他是剧作家和诗人,我读过他的《苦难的历程》。陆树棠说,和习书记的交流,使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这些我连听都没听过,他都已经读过了。到了正定,习近平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他为自己规划了四个方面的学习任务,向书本学习知识,向实践学习真知,向历史学习经验,向群众学习智慧。在正定的田野上,人们经常看见他向农民老伯学习棉花种植技术的身影。
担当作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这些理念已成为全党的共识,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宗旨。这些理念,习近平在正定任职时就体现出来了。因为他有人民情结,有为民、亲民、爱民情怀,所以敢于担当作为,处处为百姓着想。正定县45万人,种了30万亩粮食,那个时候,省里提出亩产500斤是过黄河,800斤是过长江。正定县一年的粮食总产是2.4亿斤,已经是超“纲要”过“长江”了。但要上交征购粮7600万斤,剩下1亿6400万斤再分给老百姓,每人不到400斤。这些粮食,还是原粮,是带壳称的。而且这些粮食,除了人吃还要喂马,还要留下一年的种子,社员的口粮确实不够。习近平说,正定是“高产穷县”。这话虽不好听,却是实情。他说,这个上交数量不合理,老百姓负担太重。习近平反复向省里反映这种实情,并和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一起跑省里、跑北京,为民“请命”,经国务院派员实地调查,最终核减正定县2800万斤征购粮的上交任务,这样一来,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比以前好多了。正定的农民群众拍手称快,夸赞说,到底是北京来的干部,习近平这小伙子魄力真大,关键是他敢于向上级反映,表现了他实事求是和敢于为群众担当的精神。
念“人才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是习近平当总书记后经常讲的一句话。其实,习近平当年在正定,大念“人才经”是出了名的。他讲,人才是发展经济,翻番致富的根本。在招聘人才上,他做得十分突出,亲自向全国各地发出了100多封联系信,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给正定当顾问,组成了50多人参加的县顾问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等都在其中。习近平让组织部和人事局制定一个表,把全县中专以上人才进行拉网式统计,登记造册,建立“人才账”,该提拔的提拔,该调动的调动,专业不对口的适当调整,做到人得其所,才适其用。1983年,习近平亲自主持制定了一个广招人才的规定“人才九条”,提出了一系列重视人才、使用人才的新观点和新政策,这个“人才九条”刊登在1983年3月29日的《河北日报》上,震动了全河北省甚至全国,正定当年就接收了各类人才374人。还有一条更值得一提,习近平提出的许多用人观点在当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但已经改正了的人才都可以大胆使用;人才全部吃细粮不吃粗粮;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凡到正定来讲学的专家、学者、教授,车接车送,并发给津贴等等。提出并实施这些政策,是绝对的解放思想之举,然而在当时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略啊。
严格自律。这方面的事,在受访者中,几乎无人不谈及,无人不佩服。我们这里简单列举若干。十多平米的一间平房、一张三屉桌、一个文件柜、两条凳子、一张床板、一个脸盆架、一个暖水瓶、一个电灯泡,这就是习近平在正定时的办公室兼宿舍的全部装备。到了冬天,只是多出一个取暖的炉子和一个烧水的铁壶。一身半旧的绿军装是习近平的日常穿着。一张从梁家河带过来的被子上面已打了补钉。从来不下馆子,一日三餐在机关食堂排队打饭,一样的三五成群打地摊,来晚了没了饭菜,就是两个冷馒头加一块卤豆腐,一碗开水加点酱油便是汤。下乡吃饭也是一定在公社食堂,而且粮票、菜金如数交纳。接待客人朋友从来都是自己掏腰包,几段香肠、一碟花生米,往往也能和朋友喝上一瓶老酒。谈事或闲聊的时候,他会拿出烟来分给大家抽,有时身上的烟抽完了,也随意向抽烟的同志讨一支一毛多钱一包的香烟来抽。他自己说骑单车下乡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二是可以接触群众,三是可以节省油料。习近平家在北京,人在正定,每年都要往返五六趟,但他从来没报销过旅差费。他说,我到北京开会办事也会回家,这公事私事是很难分得清的,就干脆都不报了。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书中有这样的记录,习近平的工资都是由秘书管着,平时花费超支部分(包括捐出去的钱)也由秘书先垫着,他每年都要从家里拿几千块钱还给秘书这个“债主”。秘书说,他是贴着钱的干部。
人格魅力。习近平在正定工作3年多,从思想修养到行为遵循,做到了做人唯正、做官唯民、做事唯实、思想观念唯新。俗话说,无度不丈夫,无量非君子。习近平初到正定,穿着简单,有点土里土气,正定有个文人叫贾大山看不起他。倒是习近平主动与贾大山交朋友,后来还提拔他当文化局长。有个农村小青年写信给习近平,把他给骂了一通,说县委抓商品生产雷声大雨点小。有干部问他,怎么答复?他说,这小子好像有点水平,闹不好还是个人才呢。我派人考察,如果真的不错,我们就请他出来抓村里的商品生产。在习近平身边工作过的每一个人都记得他这不奇怪,难能可贵的是他也记得着每一个人。习近平每一次调动工作,都把联系地址和方法告诉在正定共事过的县委干部和熟人朋友,时过多年见面,聊起每个人的情况,他还是如数家珍。正定的老干部更是舍不得习近平,在他调动时,许多老干部都流下了眼泪。习近平根本没有一点官架子,可以随意和县委的工勤人员聊天;县委办公室有位青年干部的家属来访,他亲自给她带路认门;他跟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考他《三国演义》里的六个故事,他都对答如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曾任中组部秘书长的何载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习近平同志当县委书记时就被认为是栋梁之材了。读完该书,我对老同志的这句话体会更深。当年,在百里之域,一县之治的正定热土上,留下了他呕心沥血、求索实践的历史足迹。如今,他是全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我们衷心拥戴他。我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满怀信心去追梦,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