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琼海通讯》的故事(10)《琼海通讯》是我的良师益友

发布日期:2019-06-24 来源: 分享到: 【字体:  

□ 王锡武(琼海)


家在琼海,几十年工作也在琼海,因而对琼海的事就特别关注。26年前,我在教学之余偶然接触到《琼海通讯》(一段时间名为《琼海市报》),读后觉得它上面的文章很亲切,对我很有启发。文章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可感可爱可学。所以除了《海南日报》等大报之外,《琼海通讯》就成了我的必读。我经常到学校办公室或镇上其他机关找来阅读。如有一期找不到,心中总像若有所失。

作为一个读书人,又是一名教师,除了应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之外,还要了解本省,特别是本市县。这样才能做到胸怀世界,脚踏实地。我们在一个市县工作和生活,不了解这个市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要生活得好,工作得比较顺利愉快,那是比较难的。比如你不了解本市县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在你的本职工作中就很难配合好;你不了解本市县的教育状况和最新经验,你也很难把教书工作做好;你不了解本市县的医疗卫生和交通信息,你想看病和出行有时也会感到不方便。这些方面的情况,《琼海通讯》多多少少都会告诉你。它是了解琼海的一扇窗口。它的新闻报道、通讯特写,写得及时、真实、具体,能告诉你许多有用的知识。它的确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琼海通讯》还是我学习政治、文化的一个好课堂。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工作要求,都可在其报上看到,读后使人心明眼亮,得益良多。此外,该报上吴淑洪的政论文章及时事评论,讲得深刻,说得具体,读之获益匪浅。陈锦爱的党史和地方志方面的文章,写得有理有据,切合实际,给人很大启发。符浩勇、王锡钧、周仕科、王柱国、甘先琼、杨善深、马瑞、陈业基、陈道冠、麦邦盈、王春光、黎汝清等人的小说、散文、诗歌、词曲,看后使人精神爽快,如同饮一杯美酒或香茶,唇齿留香,久久不忘。蒙钟德、王裕超的摄影作品及文章,极富生活情趣,使人大开眼界,满心欢喜。还有陈振玉等人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令人赏心悦目,情致盎然。读《琼海通讯》就是与地方上许多名人、能人坐谈、交流,能学到很多知识。

《琼海通讯》副刊既是琼海文艺的百花园,也是我发表习作的一块园地。读《琼海通讯》上的文学作品,有时也会触发灵感,燃起写作的欲望。业余时,我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感受写出来,投给《琼海通讯》,得到编辑的鼓励与帮助,能在《琼海通讯》上发表,使我深感荣幸。20多年来,我陆续有100多篇诗歌、散文和随笔等在《琼海通讯》上发表。家乡的父老乡亲看后,许多人对我表示祝贺。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本来就生性驽钝,是《琼海通讯》成就了我的文学梦想。我对帮助过我的主编和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将一如既往爱《琼海通讯》,读《琼海通讯》,愿它越办越好,能开出艳丽迷人的花,结出丰硕甜蜜的果,成为琼海一份亮丽的文化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