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琼琼(海口)
1993年8月,《琼海市报》(今名《琼海通讯》)横空出世,犹如一阵春风扑面而来,一时洛阳纸贵。
那时,我在嘉积中学读书,爸爸掏钱给我到邮局订了一份。
我特别喜欢读市报副刊,因为副刊登载的文艺作品对我作文有启发,读后我就写笔记。我试着将一篇作文《乡下雨情》投去市报。不久,被刊登在副刊。这篇习作改动处,几乎是编辑神来之笔。看到刊登有我习作的报纸那天,我兴奋得大半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此以后,断断续续有许多篇习作如《卖衣服的大嫂》《寒山寺游思》《又食麻辣烫》在市报副刊发表。
始于中学时代,在《琼海市报》这块园地,我春种秋收,其间园丁们的扶持,我忘不了,忘不了!
每一期副刊上的文艺作品,我都认真拜读,边读边笔记,写心得,以提高作文水平。特别是高中阶段,我平时刻苦钻研各门课程准备高考,也在课余、节假日读副刊,尤其是名人名篇。高考中,以高分报考自己心仪的文科大学被录取。我在人生旅程的进步,市报副刊助力是诸多原因之一,值得书写一笔。
四年大学生涯,爸爸坚持寄《琼海市报》给我阅读。远在他乡为异客。《琼海市报》是一种“乡愁”,她饱含乡情乡音。大学毕业后,我将《琼海市报》副刊剪辑装订成剪报集带回了家,不时拿出欣赏。
大学毕业考试、论文答辩结束后,我便与同学结伴去黄山游玩,回来写了一篇《黄山散记》投寄《琼海市报》。发表时,报社在这篇文章旁配发了一幅题名“黄山飞来巨石”的相片。与我一起去过黄山的同学读了这期报纸,看到了那篇《黄山散记》和那张“黄山飞来巨石”的图片,拍案叫好,说:“图文并茂。图片能起到文字表达不足的作用。”参加工作以后,我读《琼海通讯》(琼海市报改为此名),给《琼海通讯》投稿的机会多了。我虽在外地工作生活,但我关注故乡的发展。2018年7月间,我们全家自驾车又一次专程去看龙寿洋、北仍村、沙美村,对“此山此水此地”的沧桑巨变,感慨万千,提笔一气呵成一首自由体诗《凤凰树》,纵情歌颂琼海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投给《琼海通讯》后,很快在副刊登载了。这对我这种远离家乡的游子,是鼓励,是鞭策,我思绪悠悠,或许两者有之吧。我读《卡门》,感悟人生上台阶时是需要扶持的。
爸爸、我和妹妹将发表于《琼海通讯》副刊和其他报刊的作品集成一本文集出版,许多师长、同学、亲朋来电话、发微信鼓励,尤其是《琼海通讯》刊登了老作家周仕科老师为文集所作的序言,以及刊发了书讯和几位诗人的贺诗,使我深受感动。
啊,春风扶细柳!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