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壮
不久前的一天,笔者兴致勃勃地跟随琼海市作家协会参访团,来到了坐落在琼海市阳江镇江南村委会白水磉村的白水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加采风活动。刚到这里,我就被一位穿着红军服“全副武装”,满脸皱纹,身体硬朗的老人家所吸引。他正站在人群中,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客人讲述着白水磉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故事。
这位老人家到底是谁呢?一打听才晓得,他的名字叫冯锦健,家就住在距白水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100多米远的白水磉村。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虽然冯老文化程度不高,年纪也大了,可是,他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不论是用海南话讲解,还是用普通话讲解,讲起革命故事来抑扬顿挫,有模有样,其认真的样子一点也不亚于专业讲解员,真正做到对答如流,有求必应。特别是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不耽误到此地的各个团体的参观学习,冯老坚持做到风雨无阻,烈日不改,热情地为大家提供服务,因此大家对他的服务都是赞不绝口。
白水磉红色革命根据地位于琼海市阳江镇江南村委会内,原属乐会县第四区南勋乡,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琼崖革命领袖王文明、琼崖工农革命军党代表杨善集在琼崖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1927年7月,中共乐会县委在白水磉成立,同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杨殷来琼指导工作,于当年11月13日与王文明在白水磉冯氏祠堂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这次会议是乐会四区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的标志,是琼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的起点。白水磉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策源地,在这里早年就点燃了革命的火种。白水磉是进军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前进基地,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9年白水磉革命会址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列为县一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琼海市人民政府又在此地树立文物保护石碑。2009年,白水磉革命会址启动重建,历时两年基本完成。经过不断的建设完善,白水磉革命会址逐步打造成为琼海市乃至海南省内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年前来参观和开展活动者达到上万人次。2016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立碑,把具有琼崖革命历史意义的“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遗址”作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所有这些红色革命故事,冯锦健讲得津津有味,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深受启发。
老人家你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演讲”水平和技巧呢?笔者问到。
冯锦健老人家热情地回答说:话得从我小时候开始说吧。
“我今年已经80岁了,出生于贫苦家庭,父母生育7个孩子,其中3个姐姐和3个哥哥,我是最小的一个。一家9口人,由于家庭贫困,我没有上过几年学校就毕业了,文化程度只有‘高小’水平。”但是少年时代的他由于受到白水磉革命精神的影响,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经扎下“保家卫国,长大从军”的理想。冯锦健在18岁那一年,即1958年就圆了自己参军当兵的梦——到广州军区0382部队独立团当义务兵,担任军事教导员。一年后,根据部队的需要,冯锦健被转到榆林港0492部队(陵水飞机场散山)继续任军事教导员。在服役中,他一边干一边学,认真学习文化,尤其是学会了普通话,增加了才干,在部队荣获“优秀士兵一等奖”,先后从士兵被提拔为班长和副排长等职务,并且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61年下半年,冯锦健复员回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年白水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成后,他积极主动参加教育基地的建设,不但积极为建设工程出谋划策,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而且不计报酬,没有半句怨言,体现出一名革命军人的风采。根据教育基地的管理安排,这里急需一名讲解员,冯老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这里的讲解义务。他非常热爱这份讲解员工作,经常对儿子说:你叫我什么都不干可以,但是,不让我干“讲解员”可不行,他对这份事业是铁了心,要坚持干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死而无憾。
真可谓是:“耄耋之年初心在,弘扬传统志不休”!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