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为什么这样灿烂 ——解读银星梨园

发布日期:2019-09-02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朱德坚


“梨园”是戏院或戏剧界的别称,这里特指剧团。“银星”这里比喻剧团中的名角。银星梨园是抗日战争胜利至海南解放这几年,活跃在龙江一带的一个乡村琼剧团。这个剧团用“银星梨园”来命名,是希望剧团中名角多如繁星,而且星光灿烂。

对“银星梨园”这四个字的内涵的完全理解,是在我长大成人之后。在当时,我正处于朦胧初开的初级小学时期,才仅仅能读出大幕上“银星梨园”这四个大字的读音。那时候,除了读书,课外时间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看琼剧。孩子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感受到的新事物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一次,银星梨园在滨滩渡口的沙滩上演出。太阳还未下山,戏场里已经热闹起来了。人们在围观戏台上的排演,我也挤在人群里。只见那男主角反复多次向戏台右内角的长课桌上纵身一跳,然后就仰卧在课桌上,头部朝外,脚部朝内。这是当晚要演出的剧目中情节的需要,要做到准确无误。还有一次,银星梨园到阳江墟演出,专门负责剧团灯光(当时用汽灯照明)的族叔世葵同意带我随团到那里观看。记得那个夜晚天气寒冷,演出结束后,我们睡在戏台上,用戏幕当被子盖……孩童时代看琼剧,不是看门道,只是看热闹。

70年后的今天,由于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加上我个人文化知识的提高与社会实践的充实,我对银星梨园的认知有了理性的升华。我必须对银星梨园重新梳理和估价。现在归纳起来,银星梨园有几个特点。第一,和当时一些专门演古装戏的剧团截然不同,银星梨园只演时装戏。男角按不同身份着装有:衬衫西裤、长袍马褂、西装革履、毡帽唐装等。女角按不同身份着装有:旗袍、连衣裙、包襟衣接头裤等等。第二,女角都由男人扮演。男人扮女角,对男演员要求会更高,必须从化妆、姿态、眼神、说白、唱腔、走路等方面下功夫,以达到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效果。第三,所演的剧目贴近生活。有抗日救国,有忠贞爱情,有惩恶扬善。如《糟糠之妻》《大义灭亲》《爱河潮》《春水浇桃花》《苦凤英莲》等。第四,骨干成员绝大部分都是二十上下的青年学生,以龙江籍为主。他们是:吴运照(组织者兼编剧)、林兰(演土豪劣绅)、莫泰荣(正生)、王祖武(正旦)、冯运良(正旦)、冯运机(亦生亦旦)、吴达诗(老旦)、朱德棠(老旦)、吴景馨(乐队首席)、朱世泮(打击乐)、朱世葵(灯光)。少数是外籍的。如石壁籍的盛寅楷(花生)、阳江籍的李世强(演土豪劣绅)、万泉籍的蒙光蕃(正生)。

没有不散的筵席。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南方大学招生。主要演员王祖武、冯运良被录取,进入南方大学深造。吴运照、林兰、冯运机、吴达诗、吴景馨、盛寅楷先后参加教师工作。银星梨园自然解散了。时间虽然短暂,但在那特定的时代,他们为龙江一带人民献上了丰盛的精神食粮。的确是闪耀在万泉河上空的明星。

那么,星光为什么这样灿烂?首先是天时。八年抗战,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万众欢腾。休养生息,重建家园,是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银星梨园反映人民心声的演出,必定会像甘露一样滋润观众的心田。其次是地利。龙江一带是琼剧植根的沃土。在儿时,我就听大人们说过,先前有一个外乡人在滨滩村朱氏祠堂里设馆教琼剧。这个人教板腔,教动作,也教器乐。村中许多人跟着学,因而,有许多的琼剧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之后,滨滩村也曾经组织起一个戏班,演过《西游记》。后来,演唐僧的朱世茂下了南洋,这个戏班也散了。银星梨园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中诞生的。最后是人和。几十个青年学生志同道合,都对琼剧有强烈的爱好,因而银星梨园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一个核心人物是不能不说的。这个人是吴运照。他毕业于广东省立十三中学。在《龙江龙江》一书中,有《照公》一文对其详细介绍。这个人,性格豁达淡泊名利厌恶官场,又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年青英俊。加上对琼剧的酷爱,自己能编写剧本,自然而然就成为银星梨园的组织者了。所以,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银星梨园的瞬间辉煌。

在以后的岁月里,龙江人不时对银星梨园津津乐道。受银星梨园的影响,龙江一带的琼剧苗子也不断涌现出来。我所知道的如下:滨滩小学的小学生在校长陈敦才的指导下,演出《武松打虎》获了奖。朱传琳扮店小二,吴景光扮武松,吴际金扮老虎。吴景光后来又改学二胡,是某民营剧团的乐队二胡手。吴际金后来进入琼海琼剧团,是一个专业演员。原是滨滩村农家孩子的梁堂轩,儿时用椰壳学打击乐,玩着玩着就入迷了。后来考进海南琼剧学校,成为某县专业剧团的打击乐骨干。滨滩村女中学生林宏雅,因演琼剧出名,被称为“杨桃旦”(她家种有一大片杨桃,是村中的杨桃专业户)。她曾经和女同学李秋香(石壁籍,后来成为滨滩村的媳妇)搭配演《梁祝十八相送》(林宏雅扮祝英台,李秋香扮梁山伯)。那一次,在嘉积中学舞台上演出,博得连续不断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龙江村的朱江雄自学成才,后来也成为某县剧团的男主角。

而今,当年银星梨园的演戏者和观戏者,大部分已经作古,剩下的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我是当年银星梨园的小观众,今天写下此文,是向吴运照和他的戏友们致敬,也为挖掘万泉河文化尽己微薄之力。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