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淑洪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国治理体系中十三项具有显著优势的制度。把这些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的治理效能,我们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首先要坚定制度自信。毛泽东是善于洞察世界风云,最有制度自信的人,早在1940年,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说过,“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习近平总书记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949年以前,我们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双鞋子太合脚了,它符合我们的国情,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它引导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一定要坚定这种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也就是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它可以引领我们走得更远,走向更光辉的未来。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制度又分为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如国体、政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的政治制度等,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改变了,国家就变了质,就改变颜色了。前苏联20万党员时建国,200万党员时卫国,2000万党员时亡国,就是历史的教训。然而存在决定意识,认识来自实践,任何一项具体制度的制定,都是以社会客观实际为基础为依据的,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这样的制度才有生命力。举例来说,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就涉及到许多具体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多次出台有关政策,减税降费,其目的就是激活经济动能,促进创业创新,使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行稳致远,这就是对具体经济制度的充实完善和提高。所以,我们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把我们的各项制度建设得更好。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除了有制度可依,还要做到有制度必依,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一项制度,如果在张三面前是行不通的,在李四面前却是行得通的;在群众面前是铁定的,在领导面前却是灵活的;在生人面前是原则,在熟人面前是人情,这就是亵渎了制度的权威和严肃性,污损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包括加强对监督别人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监督的人的监督,把任何行使公权的人的权力真正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制度的执行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真正增强制度的约束力,提高制度的公信力。
邓小平有一句名言: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好人也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人,关键在人的素质。因此,先从党政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做起,进而带动全社会,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执行制度的表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