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 婆

发布日期:2019-11-18 20:39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林 媛


番婆走了。在今年的农历正月。

番婆的名字叫冯冬梅,享年98岁,她的平凡经历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

1921年的夏季,她出生在海南岛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她五六岁时,父母就把她和邻村与比她大四岁的叫黄业宏的男童,把他俩的生辰八字找一位算命先生配一配,择日就“定命”了。黄业宏年轻时随村里乡亲一起到南洋谋生(那时去南洋,也叫“去番”),靠一份装饰涂料工勉强维持生计,无钱返乡办婚礼。冯冬梅22岁那年毅然按当地的习俗,没有举行婚礼,自个儿“单娶”到黄业宏的家中,黄的父母也给她住上一间小房间。打此以后,她便成了黄家的合法儿媳,也成为村里的第一个“留守新娘”。

1948年初春,番婆突然收到丈夫申请她前往南洋的签证文件,那年她未满27岁。不久,番婆便从海南岛乘坐帆船前往新加坡,和丈夫团聚。随后她为黄家生下了两男两女。

20世纪50年代,南洋物质非常匮乏,番婆夫妇一家住在设备简陋的“甘榜”(罗弄阿苏的“海南村”)里。那时候的生活清贫困苦,可谓有一餐吃一餐,随时无下一餐。番婆意志坚强,曾说:“没钱就想办法去挣,再穷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她在住舍附近开辟一块地,除了种菜之外还喂养鸡鸭和养猪,把家禽下的蛋寄放在杂货店里代销,挣点小钱过日子,养的猪则直接卖给附近的宰客。这样可勉强维持她们一家的日常生活。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在罗弄阿苏的“海南村”开始有流动小贩在村中卖各种各样的小吃,如鱼圆面、粿条面、薄饼、拉沙、粿汁、红豆汤、番薯汤、薏粑、鸡屎藤粑籽、红龟粿等。这些流动小贩给村民们带来不少方便,价格又非常便宜。另外流动小贩是不缴税的。于是,番婆夫妇也开始做起这种流动小贩卖面包的小生意。番婆每天挑着两个中型木箱,里面装满各种面包,还有菜油和咖椰酱。她老公则改装脚踏车,在车尾同样搁着一个大木箱,里面也放有各种面包,推着脚踏车沿街进行零售。夫妇俩从早晨出发,先去琼人开办的面包店购来货品,再沿街挨户叫卖。傍晚,俩人再次窜街走巷,等待那些下班回家的打工族来光顾,都想着多卖一些就是多挣到一点钱。当时面包是普通人家不可缺少的食品,一条扎实的尖头面包仅卖五毛钱。而且海南人路头路尾有相遇,大家都闲话家常,到处都能听到熟悉的海南乡音,也喜欢同海南人小贩买东西。那时,有不少海南人挑面包叫卖,成为琼人创业的原始故事。

早期要从南洋汇钱给家乡亲人,一般只能通过私人汇兑庄全程代理,也就是通过“水客”带回家乡,由他们负责联系家乡的亲人,之后家乡亲人再写一封回信,才可兑现汇款数量的准确性。番婆夫妇心惦家乡,在异域的他们把多年辛苦挣来的血汗钱,通过汇庄汇回家乡接济当时处于困境的家人和亲戚。因为离开家乡之前番婆知道祖屋长期失修,已经败落,她横下一条心一定要修好祖屋,于是,她汇去一笔资金将祖屋修好,还加建两间小横屋,终于实现她多年凝结于心的夙愿。

1965年,新加坡刚刚成立国家,政府便开始管理大街小巷路旁流动小贩的经营问题。不久政府便兴建起许多熟食小贩中心,小贩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租赁经商,同时准许在咖啡店里设摊售卖各种食物食品。这样基本上解决了当时以地摊摆卖商品的混乱状况。这时,人到中年的番婆打算到小贩中心租赁一爿摊位试做小生意。然而当时四个孩子上学需要不少费用,丈夫也有病缠身需要医治,她手中没有经营的启动资金。于是,她先到琼人开的琼南园咖啡店当助手,跟着老师傅学炒咖啡、做咖椰、烤面包和煮鸡蛋等。她后来还学会炒咖啡,番婆曾经介绍过炒咖啡的秘诀:先用砖砌成一个火炉,准备一个圆形的铁锅,中间贯穿一支铁条,这样方便转动咖啡锅,重要的是咖啡籽炒到八成熟的时候,要加进白糖、菜油或牛油后再炒,通常看到有冒白烟了,那么咖啡就差不多炒熟了。这样炒法,泡出来的咖啡又浓又香。这便是海南传统的香浓浓的咖啡了。至于咖椰做法,番婆也有继续介绍:咖椰的原料是蛋加白糖、班兰叶、椰奶。番婆说当时制作咖椰海南人喜欢用鸭蛋,后来因为鸭蛋产量少了才换鸡蛋。而做咖椰讲究的是火候,所谓慢火出细活,急不得也快不来。最后,番婆还说其实烤面包和煮鸡蛋的方式也同样很讲究。比如说时间不能太长,一般烤面包的时间是48秒,煮鸡蛋时间则7分钟。可见她的记忆性相当好。由于番婆头脑敏捷,而且认真好学又很勤劳,很快就掌握了咖啡店头手的工作。因为咖啡店头手是最主要的角色,一间咖啡店生意好坏往往取决于所聘请的头手,所以能调制出香浓的咖啡和咖椰的番婆深受老板的器重。不久咖啡店老板为了扩大生意,又在不远处的政府组屋区租下整间小贩中心,还给番婆一爿摊位。番婆有了自己的咖啡店后,引进现代的设备,靠着自己的拿手绝活——冲泡咖啡,还辅助售卖各种饮品、海南糕点等多样化的食物,咖啡店生意非常红火。番婆常常说:“咖啡钱,就含有有福同享、有苦同当的意思!”后来番婆的孩子们大学毕业后都找到了合适的工种,番婆才结束了咖啡店的生意。

虽然番婆在新加坡生活了漫长的六十多个春秋,但是她依然对乡土有难于割舍的感情,时刻惦记着故乡的亲人们。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后,番婆在其家人的陪同下第一次返乡。这在当时可是一件颇为隆重的喜事。番婆曾回忆说:“我们带回几袋新旧衣服、南洋咖啡粉、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还有金项链、戒指、耳环等。当天,家里约有百多人全聚在祖屋里,探望番客还乡拜祖。”为了还愿,她亲自展示她的绝活,冲泡南洋咖啡给亲人饮用,给乡亲们讲述她在南洋的奋斗经历,还自己出资邀请海南琼剧团到乡下公演两晚古装琼剧。那两个晚上,优美的琼剧唱词,配着袅袅琼腔,动听而迷人,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爱看海南戏的热潮。这也是番婆平生最难忘的一桩事,每次讲起,她都说得津津有味,情感投入,情绪飞扬。

番婆回乡探亲后不久,新加坡政府也出台了新政策:允许中国亲属到新加坡观光旅游。这时番婆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和牵线,认识了当时从海南到新加坡探亲的海南妹李南麦。尔后,番婆还介绍儿子与她认识。也许两人有缘也有份的原因吧,两个年轻人见面后不久,便喜结良缘。李南麦从小在海南接受高等教育,家庭教养也比较传统,更重要的是,她非常体贴家里的老人,番婆对这位海南媳妇相当满意,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媳。

番婆的四个孩子都成家立业后,她的先生因多年生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番婆的晚年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她清晨五点就起身,先煮好开水,到六点就步行到楼下附近的咖啡店,等候乡亲们一起喝咖啡、聊天,至八点钟才回家。番婆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个周末,儿女们不管多忙都要回家吃一顿饭。番婆的行事作风老老实实、心地善良,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养活一家大小。在番婆的身上,也体现了老一辈移民吃苦耐劳、同乡情深的传统精神。

“阿麦,是你呀,好久不见!”那天我正在咖啡店用餐,突然听到有人用海南方言跟我说话。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李南麦。我们都是新加坡海南会馆会员,是在一次晚宴上认识的。尔后,我也曾去过李南麦的家,也拜访过番婆,陪番婆唠嗑,最后还和番婆合影留念。我们姐妹见面后聊了很久,聊到最后,李南麦才告诉我,番婆已经走了……

历史是沧桑的痕迹,时代也是沧桑的烙印。人生好像万花筒,包含形形色色的众生相、迥然不同的际遇、长辈们的付出。番婆的人生是平凡的,可她的守望和维系故土之情是浓烈而不泯的……

番婆,一路走好!我永远记住您!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