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亮 德长/文 杨时艾/图
2019年12月31日,北京。
琼海作协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
因了与红色娘子军的一段特殊情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百忙中会见了来自娘子军故乡的作家。
因了铁凝的会见,琼海作家而倍受鼓舞。
中国文学之万千气象,因了这段难忘的历史性相会而更加充满诗意且悠远绵长!
——题记
2019年岁末,北京的街头寒风凛冽,但是在中国作协9楼会客厅,却温暖如春。12月31日上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这里会见了来自红色娘子军故乡的作家。这是一次特殊的会见,也是琼海作家代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的还愿之旅。“欢迎你们来到中国作协!”铁凝紧握着琼海市作协副主席王路生的手,非常热情地说。“我们来了,终于为老红军王运梅了却了她生前的一桩心愿。”王路生边说边介绍身边的其他作家和娘子军后人及亲友。铁凝一一与他们握手问好,并引领大家一起落坐,座谈。
想像中的铁凝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铁凝,面带微笑,亲切而随和,她身穿一件开着大领口的西式黑衣,配上碎花式衬衣,显得端庄优雅,处处彰显着一位女中豪杰的人格魅力。齐耳向后慢慢收紧的乌黑头发,张扬着生命的律动,一如她的文字,丰沛而厚实,大气而诗性。她说,新时代的中国文学,需要百花齐放的精美华章,琼海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红色历史文化丰赡且非常独特,正是我们挖掘其背后故事和探究文学真相的重要素材,琼海作家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写作资源和优势,希望琼海作家深入生活,潜力创作,为进一步繁荣中国文学添上自己独特的一笔。
红色娘子军题材是一座很好的文学创作“富矿”
受琼海市作协主席吴越的特别委托,王路生向铁凝主席汇报了琼海作协的工作情况。琼海作协自1997年9月18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22年的历程,目前拥有会员65名,其中省级会员26名,鼎盛时期有中国作协会员2名。琼海作家在长篇小说、散文、诗歌的创作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有20多位作家在全国各地的文学刊物和报纸上发表了1000多篇作品,出版了《四英岭人家》《红色娘子军传》《文田村笔记》《百年守望》等近80部文学作品集。
铁凝在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琼海作协的工作。她仔细地翻看了《万泉河》杂志和为纪念琼海市作协成立20周年而出版的特别专刊,她对专刊中每一位作家的写作感言部分看得十分细致,她认为一个县市级文学刊物能够坚持出刊,为基层作家、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是非常好的。她希望《万泉河》杂志要在出精品上下功夫,在培养文学新人上下功夫。“基层作者的创作成果,很不容易在刊物上发表,要多关注他们,多提携他们。”
铁凝指出,琼海是红色娘子军故乡,独一无二的红色历史,成就了一段巾帼传奇。“我从小就是看着电影《红色娘子军》和芭蕾舞电影版《红色娘子军》长大的,对那段充满激情的红色岁月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如今,那首最令人心动的旋律《万泉河水清又清》我还能吟唱呢……”
这是向巾帼英雄致敬的会见。铁凝告诉王路生,10年前,她曾看到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一张照片,印象特别深刻。照片中,王运梅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几乎同时,习近平也举起右手向王运梅老红军回了个军礼。这张照片是习近平出席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座谈会时记者拍到的。
铁凝说,琼海这片热土诞生了红色娘子军这样的巾帼英雄,在党领导的斗争史上是很了不起的一个闪光点。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等这一批老红军,都有宁死不屈的韧性,敢于投身革命的纯真的心,她们对革命的信仰和忠诚到如今依然有着积极的一面。这么多年过去了,琼海这片红色的土地,有了这样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和这支威名赫赫的队伍,仍然具有一些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红色娘子军题材是一座很好的文学“富矿”,琼海作家占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写出不同凡响的优秀作品,不一定是长篇的,短篇的也是好的。
铁凝表示,中国作协非常重视和支持关于红色历史文化的挖掘,中国作协的工作将会向基层作家倾斜,特别是在创作辅导方面。我们会关注革命老区,争取“老区不老”,中国作协也会吸收老区“营养”,实现双赢。
一张珍贵照片引发一段特殊情缘
在会见中,王运梅的后代亲友向铁凝出示了几张珍贵的照片。这几张照片拍摄日期均为2009年初。其中一张是铁凝委托他人向王运梅转赠的有她签名手迹的散文集《铁凝散文精品赏析》,另一张是王路生为王运梅阿婆朗读铁凝散文作品时的场景照片。另外还有三张是王运梅的生活照片。
铁凝拿起照片一张张仔细地观赏。照片上的王运梅,满脸皱纹,历尽沧桑,瘦小的身材让人想像不出她和她的姐妹们共同创造的那段不平凡历史。88年前,英雄的琼海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让须眉,不畏强暴,毅然投身于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这就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第一支“红色娘子军连”。这支英雄队伍,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为民族求生存,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英勇善战,前赴后继,威震琼岛,展示了一代巾帼英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海南妇女的解放乃至全国妇女的解放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娘子军连的英雄业绩为琼崖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88年来,红色娘子军的英名长存,红色娘子军的故事代代相传,红色娘子军的精神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传人。
铁凝与王运梅老红军虽然未经谋面,但彼此神交已久。2006年,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成为新中国以来首位中国作协女主席。远在海南岛上生活的王运梅老红军,尽管其时已是96岁高龄,但老人家身体硬朗,行走自如,精神状态良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她几乎每天必看。“恭喜铁凝妹妹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她收看了铁凝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的新闻后,由衷地说出这句话。此后,她见到战友或亲人,她都会说:“你知道吗?咱们女性中有位好妹妹当选中国作协主席啦!”对方似乎听得不明白的时候,王运梅便作举手射击状:“我是拿枪的,她是拿笔杆子的!”言毕,满脸自豪的样子。
从此以后,王运梅一直关注着铁凝的新闻。
2008年秋,铁凝到广东调研的新闻引起了王运梅的注意。到了岁末,她有了一个想法,想给铁凝寄张贺年卡,向她表示一位老红军的新春祝福。她的亲人拿来一张贺年卡,她在贺年卡上郑重地签上了姓名。铁凝收到贺年卡后,立即给老红军寄来了祝福卡和她的散文集签赠本。从此开始,两代娘子军之间有了书信往来。每年新春,她俩彼此互致新春的问候,直至2013年9月14日,王运梅以103岁辞世,留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和浓浓的红色情结。
从2009年初开始的互致新春问候,到10年后会见红色娘子军故乡作家和娘子军后代亲友,铁凝与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和娘子军后代之间,从未间断过她的红色情结和难得的特殊缘份。
“虽然老人家已辞世了,但是她和她的姐妹们创造的那段巾帼传奇早已被人们永远铭记。她们的精神不朽,她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包括所有作家在内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铁凝深情地说。
意外的惊喜:红军斗笠寄深情
“这是老红军王运梅阿婆生前编织的一顶红军斗笠。”王路生将一顶印有“娘子军”三个大红字和红五角星的斗笠送给铁凝。铁凝惊喜地接过斗笠,仔细地欣赏后说:这是一顶多么精致的手工斗笠。
王路生告诉铁凝,2012年夏,王运梅以102岁的高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新党员。高兴之余,王运梅和其他战友在一起共同编织起红军斗笠。她们从山中砍来山竹,削出竹篾,晒干,在某个暖阳的下午,在院子里编织斗笠。她和其他战友一边编织,一边吟唱道:“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她们那一双双拿过长枪的手,那一双双满是老茧的手在歌声中上下灵动,篾片也在她们轻松愉快的歌声中不断地翻飞着,如蝴蝶般飞向花丛。“哎呀!”王运梅不经意间被篾片划伤了手指,她贴上止血贴,一会儿后又编织了起来。她和她的姐妹们对斗笠有着难舍难分的悠悠情结。在那个凤凰花开的日子,她们背着斗笠、手持长枪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军旗下庄严宣誓;在那个充满硝烟的岁月里,她们戴着斗笠风里来、雨里去,冒严寒,战高温,参加了一个又一个战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平时代,她们戴着斗笠参加生产队劳动,修路、架桥、驶牛犁田、冬修水利等农活,人人都是生产队的好把式。1960年,红色娘子军连连长冯增敏戴上斗笠上京,接受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并接受毛主席授枪。斗笠贯穿了王运梅们的一生。斗笠是她们成就传奇、名重天下的重要见证物。王运梅临终前,曾叮嘱王路生堂弟,如有机会上京,代她转赠一顶红军斗笠给铁凝,以示她和铁凝之间的姐妹情深和红色情结。
这是件特殊的礼物。铁凝手持斗笠,左右端详,静气呼吸。她说,想不到老红军临终时还惦记着她。2013年9月14日,惊悉103岁的王运梅辞世的消息,铁凝深感悲痛,在北京为这位百岁老人默默地送行。如今,手持着老红军生前亲手编织的斗笠,一切已是物是人非,铁凝眼角边儿一片湿润。她深情注视了斗笠良久,才转过身来坐下,继续抚摸着斗笠若有所思。末了,她站了起来,戴上斗笠,“我要细心体会一位老红军那时候的精神风采。”她扣紧了腮下的弹性绑带,调正了斗笠的边沿,略带微笑地说道:“俺像不像当年的娘子军?”坐人齐应:像!很像!言毕,满堂轻松的一笑。
“我要把这顶红军斗笠珍藏好!”铁凝对王路生说。这一刻,历史穿越时空,将她与王运梅的那段特殊情缘作了最完美的注脚。
“还有一件宝物呢!”王路生转身又献出一物:一节长约50公分的海南鸡血藤(学名海南降真香)。红色娘子军连某位战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血流不止,是黎族草医将降真香粉送来了才救了那位战士的性命。从此,王运梅们认识了海南降真香的奇效。降真香生长在荒山野岭上,在石缝中艰难地生长,其50年以上才藤结的香气十分独特。这节海南降真香呈波浪状,拇指般大,全身结满了碎花式黄膜和黑油脂。铁凝将之凑近一闻,说,好香。其他同行也闻之,一齐感慨道:好香!好香!“这是王运梅老红军的旧藏,她走前叮嘱我转送给中国作协。”降真香在深山老林中,历经风吹雨打,甚至台风的摧残,它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不争名不争利的气节,从不向厄运低头,虽然其貌不扬,粗粗黑黑,甚至弯曲变形,但其内敛中所结出的香气则令人刮目相看,是自然界中万类香气之宝。王路生说,王运梅阿婆生前希望降真香文化能够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一缕缕香气,同时希望中国作家笔下的文字多接近地气,多彰显野气,以展示出中国文学之万千气象,给更多的读者带来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铁凝说,王运梅老红军扛过枪,务过农,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她的眼界很宽,她生前一直关注中国文学的发展,这就非常难得。
作家要有精品意识,不断提升精神高度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欢聚,也是中国作协指导地方作协的一次难得的良机。铁凝在听取了琼海作协的工作汇报后,发表了重要讲话。
铁凝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作协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要结合作协工作和文学界实际,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要坚持用理想信念来教育党员,团结作家,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在文艺领域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落实好党中央对作协工作的各项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能力,增强本领。要落实好关于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的要求,加强作协组织的政治建设,把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加强作协组织的先进性和群众性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坚守艺术理想、引领社会风尚,更好地为广大作家服务,进一步激发作协组织活力,建设广大作家的温馨之家。
铁凝强调,广大作家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握时代生活的本质,艺术地再现广大人民为建设自己美好新生活的伟大实践,塑造在这伟大的历史创造中各族人民的时代形象,为时代讴歌,为人民讴歌。琼海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既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又是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地,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作协一年一度在博鳌举办中国文学博鳌论坛,其影响也日渐扩大,至今已举办了四届,这也为琼海作家聆听中国文学的声音和触摸中国文学的脉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希望琼海作家树立起精品意识,提高作品质量。首先,要自觉地到生活第一线去,到人民中间去,深入生活,不仅人要深入下去,而且心也要沉下去,不仅要了解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而且要深入到群众的内心世界。第二,要加强理论学习。能不能创作精品力作,决定于有没有高素质的作家,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作家的素质是新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第三,要树立精品意识,要靠优秀作品赢得读者。琼海作家身在政治资源和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且非常独特的红色娘子军故乡,正是创作优秀文学作品非常理想的地方,希望琼海作家要有甘于寂寞、精益求精、追求至善至美的创作态度,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
铁凝最后说,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文学艺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广大作家牢记使命担当,坚定文化自信,在新的历史坐标中解读文学中国,传承华夏文脉。我相信琼海作协的广大作家,在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反映时代律动、激励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一定能够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中国文学的繁荣添上琼海独特的一笔。
王路生感谢铁凝主席在百忙中抽空会见了琼海作家。
王路生表示,回去后,要向主管部门领导汇报这次会见的主要精神,并向市作协全体会员传达,决不辜负中国作协的殷切期望,为中国文学添辉加彩。
临别时,铁凝向王路生一行赠送了她的散文集《从梦想出发》签名本。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主任彭学明、铁凝办公室正处级秘书丁锦雅参加了会见。彭学明还就文学大讲堂公益性活动与市作协交换了意见。市作协向中国作协赠送了《万泉河》杂志和琼海市作协成立20周年特刊。王路生向铁凝赠送了他的散文集《文田村笔记》并恭请铁凝赐教,同时代琼海作家庞启江送上他的纪实文学《红色娘子军传》一书,许德长代表中共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向中国作协赠送了大型画册《红色娘子军》等图书,红色娘子军后代代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时艾参加了会见活动。
2019年12月31日,北京。
琼海作协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
2019年岁末,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这里会见了来自红色娘子军故乡的作家。
“我要把这顶红军斗笠珍藏好!”这一刻,历史穿越时空,将铁凝与王运梅的那段特殊情缘作了最完美的注脚。
王运梅的后代亲友向铁凝出示了几张珍贵的照片,铁凝拿起照片一张张仔细地观赏。
王路生向铁凝赠送了他的散文集《文田村笔记》并恭请铁凝赐教。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