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路生
题记:1927年9月23日,琼崖革命早期领导人王文明、杨善集率工农红军攻打椰子寨,打响了全琼武装总爆动的第一枪,从此琼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启了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93年后的今天,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已然在椰子寨村打响。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红色乡村椰子寨最初的印象是这样的:
万泉河中,舟楫穿行,青山绿水,和谐共生。阳光和暖的河边,椰子树亭亭玉立,灌木丛葳葳蕤蕤,空旷而凝重的椰子寨战斗广场的主题雕塑格外醒目:一支巨大的步枪造型直指蓝天,枪杆下半部则飘逸出一面有弧度的大面积的鲜红的党旗。一群和平鸽飞翔于蓝天白云间,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但是,这平和的景象却随着鼠年春节的到来而变得异常:武汉疫情爆发,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毅然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去,椰子寨村也迅速行动起来——
“集合!请全体党员赶到到广场上集合!”2月5日上午9点30分,广播里传来了紧急的命令。二十分钟后,椰子寨村63名共产党员全部到齐了。他们戴着口罩,胸前别上党徽章,整齐划一地站在队列中,两者直线间隔达1米以上,每个人都肃立着,面色凝重。这是非常时期的一场特殊的战斗。蒋大宁是椰子寨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很阳光的小伙子。他引领着广大党员,共同举起右手,握紧拳头,面对纪念雕塑庄严宣誓:
“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承诺,我带头,戴党徽,亮身份,学先锋,做表率,带头坚守岗位,立足本职,在疫情防控、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宣誓人:蒋大宁!”
“宣誓人:王兴文!”
……
今天的情景与历史交汇:当年,王文明、杨善集分别率领2支红军队伍攻打椰子寨前,也同样引领共产党人作过类似的庄严宣誓:“攻打椰子寨,我是党员我先上!”他们的誓言穿越时空,连接当下:椰子寨人要像革命先辈一样,冲锋向前,敢于战斗!
早在大年除夕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驻椰子寨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胡婷婷从广播电视中知道了武汉的疫情,她敏锐地感受到疫情有向全国各地蔓延的倾向,椰子寨村采取果断措施已迫在眉睫。该村有17个村组,总人口近3000人,地处著名的白石岭风景区,景区里有美岭湖小区,小区里有全国各地的“候鸟”居住者达2000余人,疫情防控责任非常重大。大年初一早,她在三亚与亲人告别,匆匆地赶回工作岗位。
“蒋书记,我们椰子寨村一定要坚决执行中央、省委及市委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胡婷婷在回来的路上,立即联系蒋大宁。两人在电话中决定,动员广大党员立即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中去,大力弘扬椰子寨战斗精神,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历史上的红色椰子寨,在人们的记忆中未曾抹去。
1927年9月23日,琼崖革命早期领导人王文明、杨善集指挥了两路工农红军攻打椰子寨,打响了全琼武装总爆动的第一枪。9月23日,这个光辉的日子成为了琼崖纵队的诞生日。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里,王文明、杨善集等一大批琼崖革命早期的共产党人铸就了敢于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在93年后的今天——在这场非常时期非常特殊的没有硝烟的新椰子寨战斗中依然闪耀了永不泯灭的辉光。
“老伴,拿我的帽子来!”
“干啥呢?”
“我要上疫情防控第一线!”说这话的,是今年88岁的老党员王兴文。1958年,王兴文在椰子寨大队当文书时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62年党龄。近段时间,天气有点儿冷,他习惯在日常中戴帽子。
“您老了,别去掺和吧。”老伴有点担心他的身体。
“我身子硬朗着呢,怕啥!”尽管他患有高血压症,但行走方便,说话声音大。“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哪有不参加的道理!”老人戴上党徽章,在右手臂上套上红色袖章,袖章上有醒目的标识语:“我是共产党员”五个金黄色大字。“各位同志和村民们,请注意啊,现在是非常时期,请大家出口要戴口罩,回家勤洗手……”王兴文挨家挨户走访着,一边叮嘱大家少出门,一边宣传防控知识。他在古老的街道上行走着,目光如炬,灰色的中山装和军式灰白帽,霎时成为了古街上醒目的亮点和标志式人物。
从大年初开始,每一天,王兴文都与其他党员一道,或上街巡查,或入户散发有关防控宣传手册。在椰子寨区域内,党支部成为坚强的堡垒,一个个党员和平凡的百姓都化身战士。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魔鬼较量的战役中,椰子寨村的党员干部用“脚力”摸排疫情,做群众工作,宣传防疫知识,为琼海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岗位,我顶上!”“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全体党员面对疫情最响亮的回答,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织牢了守卫群众生命安全的健康网。因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了清晰的目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美岭湖住宅区有湖北籍人员在春节前入住,蒋大宁主动与该区物业管理处联系,并建立起疫情防控微信群,互通情报,彼此相助。他们于春节前做出主动处置的决定:43人被隔离在住宅楼内,自我保护观察,不准外出。隔离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由物业管理处和村委会共同负责。谁家缺大米了,谁家需要购油,谁家要买蔬菜和鲜鱼等日常生活所需品,都实行了几乎完美的保障服务,隔离不隔心的情怀,让他们倍感暖心。“隔离安置绝不等于简单地把他们‘封起来’,而是要在确保安全隔离的同时,提供生活保障,做好医学监测,加强心理疏导。”蒋大宁说,为了加强对这批隔离者的心理疏导,该村每天开出宣传车,在住宅区外围隔空宣传防控意识和放些轻松的音乐,让他们的心情缓解些。
“椰子寨村的做法,我支持,我理解。”被隔离的肖先生说,“抗击疫情无法一蹴而就,帮助我们其实也是帮助大家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早日安宁。”
在椰子寨村走访,笔者强烈地感受到疫情防控的意识早已深深地根植到每一位村民的心中。兴寮村小组组长周廷和,除了每天参与村里安排的村口值守外,他还利用午休或傍晚时间,在村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让全体村民树立起人人关心疫情防控,人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人翁的理念。其实,在整个椰子寨村,“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不单单是一句口号,而是早已成为了他们的共同行动。
站在椰子寨墟上,有一个十字路口,向东,直通嘉积;向西,通往龙江、石壁两镇;向南,联通白石岭景区和官塘小院、美岭湖住宅区和北京外国语学校海南分校;向北,则是椰子寨渡口,也就是当年王文明率工农红军从丹村渡口横过万泉河攻打椰子寨国民党炮楼的水路交通码头。在这个十字路口,来往的人员较多,进入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做好“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的工作非常重要。蒋大宁将全村63名共产党员分成5个组,每天组织党员或在村中巡逻,或值守各村小组的路口,或处置些外来车辆欲要进村的劝阻工作。笔者在村中看到,每个村小组出入的路口都插上一面鲜红的党旗,每一名党员都戴上党徽章和红袖章,他们精神抖擞,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让每一个行人都静悄悄地向他们行了一个又一个注目礼。因为他们知道,椰子寨是革命的“根据地”,作为椰子寨的共产党员,都有守护好这块红色“根据地”的天职,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椰子寨坚决不能“失守”,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在这场特殊的“大考”中,让党性觉悟在考验中磨砺,让为民初心在考验中坚守,让战斗精神在考验中锤炼,让飘扬的党旗在椰子寨大地筑起道道抗击疫情的红色防线。他们时刻准备着: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椰子寨村委会办公大楼的会议室,笔者正在采访蒋大宁,不曾想到,一个戴着口罩的女人走了进来,定神一看,原来是胡婷婷。她刚刚到各村口巡查归来,眼神中有些许的疲惫。自开展疫情防控以来,她每天都是连轴转,时时刻刻都投入了战斗。她有家,但归不得;她有女儿,但此时都不是畅叙亲情的幸福时刻。她把对家的眷念和对女儿的深情埋在心底。作为椰子寨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她此时此刻的身份却变成了疫情防控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成为了与她一样的女共产党员们共同守护这片红色热土的“铿锵玫瑰”。她与蒋大宁商讨起村中那些特殊困难群众。她认为,那些受疫情防控影响较大的特殊困难群众也不容忽视,比如独居的孤寡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残疾人,长期患病在家的人等。疫情当前,他们不方便就医,有的可能面临生活无法保障的问题。
“走,我们进村去走访他们!”蒋大宁说道。“眼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们既要有严格的管控,也要有温暖的关怀,从而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守护共同的美丽家园。”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望着他俩匆匆离去的身影,笔者突发感慨,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要打赢这场战争必须彰显人文关怀。只有作最周全的考虑,进行妥善的安排,才能解除他们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因为人文关怀是应付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走椰子寨,自有一番惊喜和心得。古老的街上,“宅”在家里的孩子,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的“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的童声。在椰子寨渡口,一位艄公坐在船上抽烟,若有所想。
“可以过河到丹村吗?”笔者问道。
“不行!不行!”他的话有如千斤重。
“去不了了,那你呆在这里干嘛?”
“共产党员都去巡查或值守村口了,我不可以在这守好这个渡口吗?”再问他的背景,他说他是对面的丹村人,他的祖辈曾划船护送过王文明率领的红军队伍过河去歼灭敌军。
放眼万泉河,晴空万里,远山含黛。艄公一生挚爱这条河,他静静地肃立着,如一卫士。“你会唱歌吗?”艄公来了兴趣,双手往腰间一插,便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
我爱万泉河的清泉水,
红军曾用河水煮野果;
我爱万泉河的千重浪,
红军在这里把敌人赶下河。”
老党员王兴文循着歌声走了过来,他邀我和他一起去看看坐落于椰子寨小学操场上的那棵红棉树。木棉树又叫英雄树。这棵英雄树是王文明和杨善集在攻打椰子寨胜利会师后共同植下的,至今它的树龄已近百载。空旷的操场上,这棵英雄树似乎孤单但绝不孤独地站成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伟岸形象。尽管在去年的寒风中,树叶全落了,但在树枝分杈处,已然静悄悄地吐出一点点的嫩绿。
椰子寨是块被鲜血染红的英雄土地,杨善集、陈永芹都曾为之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椰子寨前椰子香,万泉河畔旧沙场。”散文家杨朔同志参观这儿时,曾为后人留下这样的诗句。而今这里的人们,正高举着王文明们生前所希望的一束束篝火,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驱魔鬼,烧瘟神——
椰子寨战斗正未有穷期!
2月12日,椰子寨村88岁老党员王兴文(右二)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琼海融媒记者 袁铭辰 摄
2月12日,值守在村口岗位的椰子寨村党员和干部。 琼海融媒记者 袁铭辰 摄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