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绘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 ——留客村走笔

发布日期:2020-06-29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琼海融媒记者 杨时艾/文  袁铭辰/图


6月端午小长假,沿着蜿蜒静寂的乡村硬板化道路,穿过种满菠萝的山坡,记者走进新建成的博鳌镇留客美丽乡村。

依山而建的小村庄掩映在一片浓绿叠翠之中,村旁静静流过的万泉河,默默地诉说着这个村庄600多年来的变迁。华侨大宅、古树、渡口、老船、荷塘、椰林、槟榔、田埂、山峦,这些城市里缺少的元素,在这里交汇成一幅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吸引着众多游人到这里游玩,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留客村成为大家在这个端午小长假的“网红打卡点”。

进入村口,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立刻充满视野。池塘里的九品香莲肆意绽放,黄的、紫的,颜色明快夸张,稻田里的观光水稻长相旺盛,绿意撩人,触手可及。一阵风吹来,摇曳的睡莲向来人致意。一时间,习惯了钢筋水泥包围的游人,立刻被眼前的田园风光吸引。

穿过亭亭玉立的槟榔园,走过开满黄色小花的田埂,便来到美丽的万泉河畔母鸡湾。河边高大挺拔的椰子树如同英姿飒爽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这条河。顺着河边椰树下的旅游栈道往北走,就会到达一个古渡口,陪同记者采访的王普君董事长介绍说,这个渡口叫“流马渡”。流马渡虽“为驿使、居民往来通津”,“但是船夫待遇微薄,常有不愿干的,很难保证随时服务,晚上肯定停船,病了也不一定能找到替手。”王普君说,这就苦了附近百姓和往来客商,遇上天气不好,时辰太晚,或是寻不得渡夫,唯有望河兴叹,只好在岸边找地方留宿于此。于是,此处慢慢成了服务来往客商的村落。“留客村”因此而得名,寄托着村子开村先祖寄望留住途径古驿道来往客人的美好愿景。

站在渡口,可清晰地看到对岸乐城岛上葱茏的草木,河里一艘不大不小的木船,令人恍惚间又看到了当时的留客村民登船“去番”的情景。王普君说,旧时在留客村有6个码头,终年人群熙熙攘攘,非常热闹。十里八乡的乡民们从这里乘坐小船到潭门港,然后转乘大船驶往南洋;南洋华侨们也从海外运回了起建大宅院的建筑材料到潭门港,再换成小船运回村里的古渡口。

留客村虽然留客,却留不住村民们争相“去番”的脚步。正因为村子历来就在交通要冲,村民比一般农耕村民信息灵活,意识开放,所以在近代海南下南洋的潮流中,留客村人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们得风气之先,可以利用过去往来客商结下的人脉,顺河几袋烟的功夫就出到博鳌港,接着就是出洋,也就是“去番”。清末民初,“去番”谋生在村里蔚为风潮,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去番”,即便波涛凶险,前程未卜,人们还是带着淘金梦下南洋,开创了整个村子延续百余年的南洋文化。

如今,留客村常住村民不过260多人,居住着蔡、莫、余、朱、陈、韩、王、卢、周、覃等11个姓氏。其中散居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华侨却有3000人左右。

现在,南洋文化在村子各个角落皆有迹可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誉为“海南侨乡第一宅”的蔡家宅。

走进蔡家宅,王普君将一段尘封的历史往事向记者娓娓道来。

生于1886年的蔡家森,15岁就随乡人下南洋。先在新加坡打工,后转往印尼经营杂货店,事业逐渐扩大,他后来经营有25艘船的航运公司,管理着印尼的12座小岛,成为当地富商以及知名侨领。

1934年,蔡家森带着两位弟弟衣锦还乡,建起了三座乡村豪宅,他的堂弟则在1949-1950年间回乡修建奢华老宅。

蔡家宅始建于民国23年(即1934年),是蔡家森兄弟四人共同建筑完成的一个南洋建筑群落,坐东南、向西北,依山顺势而建,占地约30亩,成“品”字布局,总建筑面积约为3670平方米。四座宅院风格相似,皆为青砖大瓦加钢筋水泥的中西合璧风格,将古老的民族传统风格与南洋气派有机地结合,营造出与本土建筑有差异的建筑群,令人叹服。2006年蔡家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10年来,先后有《红色娘子军》《解放海南岛》《天堂小镇》等多部影视作品取景蔡家大宅。

高墙大院、雕梁画栋、青砖大瓦是蔡家宅给人的最初印象。老大蔡家森的住宅在东南位置,规模最大,为蔡家宅主宅,是一座庞大而完整的二层三厅四合东西式楼房建筑。门前一泓洼草塘系为莲花塘,整栋屋外观酷似一座城堡,由两座大屋合四周两层横屋环抱而成,共有80多个门,百余扇窗和大小50间房,其环形结构十分紧凑牢固,四周上下楼的房间均配有枪眼,高8米的厅堂为典型的越层厅堂。经爬两节楼梯才能烧香祭祖,厅堂当年铺就的彩色花纹地板砖依然光鲜夺目。72个年头过去了,除第二层部分楼板腐烂和外表颜色少许剥落外,基本上保留原来面目。

中西合璧,是蔡家宅建筑的明显风格,青砖大瓦加钢筋水泥,上下大屋的前檐既有中国古钱币和宫灯雕塑,又有西方的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头像雕塑,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屋脊翘头,又大胆使用西方的圆变化图案并让花筒揉合其中,使整个屋顶别具一格,美观大方。华美的建筑外观,蕴含着主人家对故土难以割舍的眷念,以及建筑元素中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院堂中摆设的古式太师椅、八仙桌、“壁将”(一种木板墙)、茶具、书架,木料多用油丹、母生等海南名木制成。宅里配置南洋吊灯、壁挂神钟、多款古玩。整幢大院,雕梁画栋、精美绝仑。

墙上挂着牡丹花、锦鲤鱼、松柏长青、青蛙戏水、麒麟献瑞、百马奔驰等画屏,大院两侧相邻横廊楼阁。四周墙角处有防匪贼枪眼。据说当年蔡家森雇聘官军兵勇押运四大柜光银回乡,盗匪夜间入室抢劫,家森说,光银没带回。一番折腾后,盗匪发现有手枪三支,如获至宝,仓促走人。

大院四周设有很长的回廊,蜿蜒其间,四通八达,上下贯通,把整幢大院整合成一个环形结构,遇到下雨天,足不湿鞋可以走遍宅院内的每一个角落。紧密衔接的环廊具有挡风遮光蔽雨的功能,因此一年四季,大宅内清爽宜人。

蔡家宅坐东南,朝西北。屋后山林苍翠,全为绿意所围绕,椰子树、荔枝树、龙眼树、竹子皆郁郁葱葱,更有鸟鸣深山中,清脆动人。

房前则筑挖五角形的莲花塘,昔时一塘秀水,莲花丛丛,盛夏时节花儿绽放,映日荷花,美艳之极。如今通过改造,已成最美一角,自塘边遥望,蔡家宅围墙高峙,角楼耸立,高大森严,气度不凡,像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

蔡家宅先后驻过军队,1950年海南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公社食堂和朝阳粮所的一个仓库,直到1982年落实华侨政策才归还蔡家。蔡家森曾任印尼孟家锡市琼州社理事,上世纪60年代曾作为印尼华商代表受中国政府特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75年病故,享年85岁。

蔡家子孙现有300多口人,主要侨居东南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多个国家。他们始终遵循前贤遗训,心怀宏愿,继承遗志,发奋图强,世代不辍。

在东北位的老二住宅背后有一棵800多年树龄的重阳木直插蓝天,树干粗壮,6、7个人才能环抱。古树身上疤痕累累,这是树的枝条被人砍断之后,像人一样“流血”结的痂。古树见证了留客村的风雨变迁,成为村里的守护神,孩子们很喜欢在古树下玩耍。来到留客村的游人,也会双手环抱这棵古树,或者抚摸树上的枝枝叶叶,沾沾古树的好运。

人、老宅与古树在此和谐相处,这古树也犹如“树神”护佑着这里的村民,如果这古树能开口说话,它一定会将古老村庄、华侨大宅里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那将会是一部精彩动人的乡村史。

房宅,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还是家之所在、心之所系、情之所驻的地方,尤其是对那些为了谋生而“去番”的华侨们来说,家乡的祖屋更是他们乡情所寄托的地方。因此,只要有能力在外头挣到了钱,许多华侨都会选择回乡修缮或是重建祖屋,宅子便是这些“番客”们的乡根。蔡家宅承载着游子对家乡的深情,是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人文灯塔。留客村,始于“留客”,盛于“留客”。南洋风情烙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份百年情怀,一个时代印记。

如今的留客村,已变成了琼海最美丽的乡村。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个重绘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将在其蕴涵的南洋华侨精神与时代变迁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