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莉
家乡的传统婚嫁习俗,姑娘出阁要与亲人哭别,称为“哭嫁”。与男方迎娶新妇的大喜喧闹不同,女方更多的是失落与迷茫。相传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道出了:女儿出嫁后不能轻易回娘家!这才是哭嫁的真正根源吧。
后来哭嫁风俗长盛不衰,其包含的含义大抵有如下几层:
首先是亲情离别的难舍。念及母亲的十月怀胎,数十载的养护疼爱,到初长成未反哺的遗憾……诸多尽享闺门甜蜜而不曾过多关注的亲情,此刻历历凸显,引发无限的惭愧和伤感,悲情从内心深处款款溢出,自然用哭泣来表达对闺门生活的不舍,对父母恩情的感念,对手足情谊无猜的眷恋……
二者,姑娘出嫁意味着身份的转变,由女儿转换成媳妇,角色的突变必然会给涉世未深的女孩带来心理上极大的压力和负担,从而恐惧履行陌生的媳妇职责。有哭嫁歌为证:“我在娘家是贵人,六月太阳我没晒,七月行雨我没淋;我到婆家变贱人,六月太阳天天晒,七月行雨我要淋”,体现出“这样的日子怎么过,这样的日子怎么捱”的哀叹及对即将到来的前途的担忧。哭嫁,便是最自然的情感宣泄,缠绵难舍。
传统婚嫁,向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哭嫁,多少还包含有“怨婚姻,骂媒人”的情感,怨婚姻不自主,用痛快淋漓的哭,倾诉着作为女儿在婚姻上的无可奈何,声声道出悲凉之情;骂媒人自作主张,乱点鸳鸯强撮合,暗藏义愤的反抗之声。
素有“闺女不哭,娘家无福”之说,因此姑娘出嫁时,哭得越狠、越悲,就表明越孝顺父母、越感恩亲情。相反,嫁而不哭的姑娘,会被亲朋邻里看作没有教养,遭指责,甚至遭母亲的责打。
我见过无数的哭嫁场面,当中不乏真情流露的,以痛哭一场淋漓尽致地告别过往的少女纯情;有固守传统习俗的,期期艾艾掉着泪,在长辈的指引中走完婚礼仪式;有强装表演的,似蜻蜓点水般挤几滴泪,当感念父母恩情……
在我记忆深处,表姨结婚时那场昏天暗地的哭,最让人感动。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连年幼的我都被带哭了。他们姐弟抱成一团,放声大哭,年老的父亲垂立一旁,悲情难抑,一家人似正经历一场永不相见的生离死别,亲戚们该劝的劝,该扶的扶,都无济于事。最后,表姨是被送嫁的姐妹们强架着走的,一步三回头,连默默陪在一旁的新郎都一直抹泪。
表姨的哭嫁,一时在十里八村的亲朋好友间传为佳话,赞表姨的贤德,为早逝的姨婆欣慰。表姨很小时,姨婆就病逝了,丢下年幼的她和弟妹5个,没妈的孩子自然孤苦,她是长姐,小小年纪既当姐又当妈,帮着父亲操持家庭,照顾弟妹,如今谈婚论嫁要离开家离开相依为命的亲人,难免牵挂着弟妹;同时不忍年老的父亲领着四个孩子,过着身边没有知冷知热的人照顾的孤苦日子;另外,想到别人出嫁,都有妈妈陪伴,事事叮嘱,自己却享受不到母亲的温情,而母亲呢,也没福气看到女儿找到归宿……不免悲苦叠生,哭得悲天悯人。
传统习俗,都有其根植的土壤,哭嫁也不例外。旧观念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往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缺少社会阅历,出嫁意味着离开她自小生活的熟悉环境,离开她至爱的亲人,陌生的环境及家庭都令她无所适从,从而迷茫加恐惧,哭是无助也是宣泄。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女孩也跟男孩一样,自小接受教育,读书,工作,她们拥有正常的社交圈子,谈婚论嫁的年纪便自己选择心仪的男子,经自由恋爱互相了解,结婚是两人感情成熟后水到渠成的结合,两情相悦、情投意合让女孩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和憧憬。人格与经济的独立,更使她很快融入新的家庭,与其他家庭成员有着同等的家庭地位。至于出嫁离家,与工作离家没本质上的区别,原生的家里永远保留有她的位置,想家了随时回家,想亲人了可以电话问候……旧时让女孩出嫁悲哭的因素已不复存在,哭嫁这种风俗也越来越淡化,已经很少见了。
我结婚时,是有过哭嫁的情绪酝酿的,还略略组织了哭嫁词,想将传统习俗进行到底,想通过哭表达自己对家的不舍与对亲人的依恋。当时在外地工作,在婚礼的前一天傍晚才回到家,仅一晚上的时间要完成由工作狂人到新嫁娘的角色转变,于是,试礼服啊、联系化妆师啊、理清婚礼的流程啊等等,一直处于迷迷糊糊、慌慌乱乱中,直至手捧花球坐上婚车,一直到婚礼结束,才慢慢恢复了自己的思想,发现哭嫁竟被自己彻底忙忘了。好在妈妈对哭嫁也是不赞许的。她不希望女儿在喜庆的日子悲泣,说旧习俗不必墨守!妈妈的开明让我很快释然了,却有点没把婚礼演绎完美的遗憾,弟妹们因此好长一段时间还取笑我:出嫁不哭的姑娘!
传统习俗有着历史的精髓,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时代在进步,有些习俗的弊端也慢慢凸显,在新的人文及社会环境下已不适用,应摈弃。哭嫁最初表达的是地位卑微的女儿对亲情的不舍、对命运的悲愤,而新中国的现代女性已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扬眉吐气取代了悲苦,婚姻不再是枷锁,而是幸福生活的港湾,哭嫁便慢慢不被年轻人认可而盲从了。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