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酒席

发布日期:2020-07-13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陈宋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说起家乡的酒席,那是诱人饥肠辘辘的话题。有宴席,就会有吃的在。在那年月有吃的,谁不嘴馋得垂涎欲滴。

据我所知,我家乡的白事与红事都要摆酒席。一般来说,白事酒是有老人家归寿逝去时摆设的谢世筵席。另外一种是红喜酒,一般都分有入宅席、满月席、对岁席、寿席,还有结婚席等。以上两者的通俗叫法叫做白、红酒席。在乡下,那时通讯很落后,乡下基本没有电话。一般的红喜酒席要通知,都得有一个帖子,可乡下人吝啬那洛阳纸贵,往往都使人寄声,寄声也是口约。亲朋好友,只要口头寄声传到,届时都会依约而至,欢聚一堂。至于白事酒,死了人的哀家是不会发帖子的。同一自然村居住的乡里乡亲,寄声传到,不论你闲与不闲,农事再忙,手头的活计再多都要暂时搁下。不管距离远近,知晓者都会立马赶回村里的哀家参与操办料理丧事,安抚哀家人心。这样的事不论亲人与否,人人会参与躬身而行。据说是上辈子的上辈人留下的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哀家在这样的时刻,都要杀鸡宰鹅,略备薄酒犒劳前来帮忙设置灵堂,操办丧事的亲朋或乡亲。主人家在痛失了亲人,因此,诸事只是使唤人帮忙而不能亲自躬行,一般诸事都由着父老乡亲们来帮忙操办。在守灵和起棺土丧之前的日子,所有来宾日日管酒。若有生前的亲朋好友来吊唁、烧香的都得喝上两盅薄酒才走。这就是家乡不变的人情风俗。除了荤的菜肴以外其它都很简便。什么竹笋煮骨汤、酸菜炒肠子、白粿炒、韭菜炒猪血、酿豆腐、青椒清炒、葫芦瓜炒粉丝等即可。那时,蔬菜都是自力更生,自家的菜园生产,只要采集回来,加点油下锅,便可上桌。它与婚宴不同的是菜甲、酱料的配比不是十分的讲究,能简就简,厨子是现抓的,都是村里自称出类拔萃的人物。八仙桌一摆,端得上桌子的就是好菜。酒水是米酒、山兰酒,当然也有桔水酒。桔水酒便宜,两三角钱一斤。汽水酒是女人小孩爱喝的。直喉下去酸甜的气味,让人爽歪歪的舒服,带劲。酒足饭饱,临走时不忘在灵堂香案旁烧上支香,告慰亡灵,然后往那竹筐里丢下红包,然后再讨回哀家撗回的压路钱封起身离去。如若是哀家经济拮据拿不出卖棺椁的钱,族人或是生产队的队长会号召乡亲们募捐解决,直至办理完毕丧事。在我们的家乡,走了一个老人,全村子里的人都会到哀家去慰问或劝其节哀。那气氛亲热而有人情味,象过节一样的给人一种没有被冷落孤独的温暖感。

家乡的婚姻嫁娶,一般都要摆筵席让亲朋好友来庆贺道个喜,俗叫喜酒。按惯例是请师傅上门,在庭院里搭起竹篷,支起灶,锅、碗、瓢、盆,啷当丁零,宰猪、杀鸡、洗菜、酱洗、腌制、剥花生米,帮厨的娘们嘻嘻哈哈,热闹非凡。孩子们屁颠屁颠地追逐蹦喜,有的孩子甩纸鞭炮的爆炸声,吓得小狗们躲得远远的狂吠。而此刻,大人们早就围坐在八仙桌旁聊天,喝着大碗茶,磕着瓜子,吃着喜糖,抽着喜烟。村里长得标致的姑娘会穿起漂亮的新衣,扎起围裙当起酒席的服务员。她们穿梭忙碌在一张张圆桌之间,为来客们斟茶倒水。偶尔被人夸其貌美就会红着脸,羞答答的转身跑了。

新郎到丈母娘家迎亲,一般都是过了晌午才能迎娶出门。那时还没有汽车迎亲的条件,许多乡村都还没有通公路。单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那年月,一部单车就能象牲口一样驮回娘家的全部嫁妆。男方这边,定个吉时开宴。鞭炮一鸣,亲戚朋友,早就落座在圆桌旁。先是凉盘甜瓜酸、芝麻脆猪皮、爆花生米先上。然后便是炒粿,或是热炒一个接一个上菜,每一盘菜上桌都有师傅吼着嗓门不断报喊菜名。而有些人顾不了那许多,夹起菜来往碗中一搁,就喝起酒来。胳膊短的孩子,大人们帮忙着。一桌八人,梅菜扣肉每盘置八块,不肥又不腻,大人孩子都抢着夹。有些孩子不谙酒桌上的规矩,吃完再夹,迟疑者就没那份儿了。争吵是常有的事,往往都是大人的理性矜持与斯文输给小孩告终。

在乡间的酒菜,不似城里酒店的那般精细,只讲的是入味。那时一盘鸭肉刚端上桌,转眼间,风卷残云碟内立马空空如也,战斗力相当的惊人可观。炖鸡酿那就更不用赘述了,“五马分尸”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形踪。就象那蝗虫肆虐过密林草原一样的残酷,让人看了,心里都会发怵。那样的年代,这样的吃相并不足为奇。只有那嗜酒之徒才不慌不忙,鸡爪、鸡脖子、鸡头、鸭下巴事先搁在碗里,好像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理得坦然。三五个相好聚在一桌,任凭风浪起,拼酒叙话,都乐在酒中。我记得那时喝酒,没有象今时的讲究名牌价位,都是自制的米酒。自己煮的酒去醇不易,喝了会上头。山兰酒才是最好的上等酒。当地糖厂制的汽水兑的酒,那是饭后的饮料,不能权当酒来喝,但觧酒相当管用。那时的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哪有其它什么饮料可言。当时的年轻人都一律的少喝酒,只有那一些历经岁月沧桑的父辈们,筋疲力尽的中老年人爱一杯一杯的碰了喝,喝了又碰,然后是拍肩大笑。乡下的厨师相当了得,许多简单的食材,在他们的手中会化腐朽为神奇。如内杂炒苦瓜,就让许多吃食美到了极致。又如草鲤鱼头,加上酸酸的藤竹笋和豆腐、葱花,喜酒就会喝得汗流浃背,渴出了乡味,喝得心扉释然,让人吃罢还欲,流连忘返。乡下的结婚喜酒,从午时开席起,吃完一巡,又换一巡的客宾,通常都吃到午夜闹洞房才收场。早先吃罢的男人,喝得醉眼迷离,都红着脸去隔壁串门。遇见故友,各自拍肩言笑,说起多年未见的思念。女人则不然,有说有笑,收拾完毕,便开始打纸牌。孩子们累了就在沙发上睡,更有的在妈妈的膝上斜乜着眼看打牌。大一些的孩子在看闹洞房逗乐子。而有一些是酒喝微醺,花看半开的人。他们坐在旮旯里头谈论生活里的琐碎小事,同时也谈生活本身,谈论新郎的媳妇如何如何俊俏,插秧苗又是如何的脚手勤快。还有人暗地里嫉妒新郎新娘今晚花烛夜的甜蜜……

就是那一夜,我们几位村里的小青年,不参与闹洞房,乘着黑夜爬上屋顶,坐在屋顶的瓦楞上,喝着一瓶又一瓶的汽水,看着满天星光和远处的田野树林,憧憬着我们未来乡村的美好生活,同时也感受着乡村有新婚之夜的喜悦与神秘。然后,我们还谈起下一个后生谁会当新郎,那一个喜酒会落在谁家来发出寄声。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