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锡武
南正村位于万泉河中游南岸,是龙江镇的一个大村庄。解放前,人口就有好几百人,现在除外出工作和去南洋的人外,还有1800人左右。其历史悠久,环境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村风良好,重视文教,人才辈出。全村有王、李、林、黄、洪、张、陈、朱、符九姓人家。王姓为多,李姓次之,各姓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我儿时听老人们说,清朝以前,村名叫南丛村。原因是村子处于万泉河南岸草木茂盛的丛林地带,并且村人多分散居住于山中,民居以草寮为主,故名南丛村。现在全村辖区范围内还存有上丛堆、下丛堆等含丛字的小地名。
清朝以后,村人从丛林中搬出,集中居住于万泉河狭长的岸边,建砖瓦房居住。而原来居住的地方被垦为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村中很早以前就兴办学校(村塾),教子弟读书,突出耕读二字。明清时期,出过许多秀才,还出贡生,有个官至四品,门口挂“岁进士”牌匾。此后,村中人们渐渐觉得南丛村村名偏僻落后,不能体现人们当时的生存现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经讨论,依其谐音改名为南爽村。反映村人追求爽快舒适的生活和豪爽敢于作为的精神气概。
到了解放以前,村中一些读书人又对村名提出异议。认为“南爽”二字,“南”字不须说,仅对“爽”字有意见。因为“爽”字含义多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方面既有“明朗、清亮”的意思,如“爽朗”“神清气爽”等,又有“直率、痛快”的意思,如“豪爽”“直爽”“爽直”等,还有“舒服”的意思,如“爽快”“清爽”“秋高气爽”等。但“爽”字也有意义不好的义项,其意思是“违背、差失”,如“爽然(茫然无主见的样子)若失”“爽约(失约)”“屡试不爽(差)”等。人们结合村里的实际,对解放前村中出过极少数品行不正、作恶多端、缺乏民族气节的人感到痛心,以为村名不正、村风不好是原因之一,认为村名用字应追求十全十美、完美无缺,名不正则言不顺,故要求将村名改为南正村。因为“正”字只有好的意思,没有坏的表达,如“正气”“正义”“正道”“正派”“光明正大”“公正无私”“品行端正”“正人先正己”“改邪归正”“扶正祛邪”等等。此论一出,村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因此,1950年海南解放之时,村名便正式改为南正村。
改名之后,70年来,村人绝大多数都按“正”字要求自己,逐渐形成了较良好的村风民风。村中父老经常教子弟诵读宋朝文天祥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村中外出当干部的人,都一身正气,廉洁从政,一心为国为民、奉公守法,从没有人当贪官受过党纪国法处分过。村人还经常诵读毛泽东主席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认为革命斗争、改革开放、发展创新、建设海南自贸港等都是由差变好、由穷变富、由弱变强、越变越好的人间正道,都是沧海转变为桑田的可歌可贺的巨变。村人听党的话,听政府的话,敬业守法,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国家尽心,为人民尽力,走正道不走邪门歪道。他们始终牢记自己是南正村人,牢记做人要有正义感,要有正气。
南正村三易其名,说明追求完美是南正村人的向往和理想。他们将继续以“正”字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气,作风正派,朝着正道勇往直前,不惧艰险,战胜风浪,创造出更加令人瞩目的业绩。今日看来,一个“正”字影响可谓大矣!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