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开国上将周士第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海口市举行

发布日期:2020-09-10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9月9日,是海南琼海籍开国上将周士第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他的历史功勋,弘扬他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坚定性,以及不忘初心使命、永远奋斗的革命精神,海南省万泉河文化研究会、海南省文化历史研究会于9月9日上午,在海口市举行纪念开国上将周士第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会议介绍了周士第将军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周士第将军1900年9月出生于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九曲区新昌村。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他曾担任铁甲车队队长,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长征,经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人民军队的建设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座谈会上,播放了《周士第将军》专题片,展示了他“从戎四十年,征战何止千”的辉煌生涯。

周士第将军第三子周勇、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赖永生、海南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邢诒孔等分别致辞,从不同侧面讲述周士第将军的故事,弘扬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大家表示,要以将军为榜样,学习他“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不辱使命,主动作为;开拓创新,行稳致远;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的优秀品德和崇高风范,并将之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扛起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责任担当。

(何书典 文/图)  

301.jpg

纪念开国上将周士第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海口市举行。

302.jpg

与会人员观看《周士第将军》专题片。


周士第将军后代回乡省亲

琼海融媒记者 杨时艾

在纪念开国上将周士第诞辰120周年之际,9月10日,周士第将军次子周强、第三子周勇回到家乡琼海,参观周士第将军纪念馆,探访将军旧居,缅怀将军不平凡的一生,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周强一行首先来到嘉积镇万石坡,参观周士第将军纪念馆。“军政兼优”“战功卓著”……在展览厅里,挂着江泽民、李鹏、刘华清、迟浩田等历代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对周士第备加赞誉。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物件,真实地记录了将军不平凡的一生。大家仔细观看,细心品味,深切缅怀将军的英雄事迹,追忆他参加历次中国革命战争的辉煌战绩。“父亲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周强说,家乡的人们很爱戴将军,也很热情,感谢大家把周士第将军纪念馆管理得这么好。他说,父亲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故乡,思念勤劳智慧的乡亲,生前经常通过看报,了解故乡面貌的变化和建设的情况。

随后,周强一行来到将军家乡九曲江新昌村,与亲人见面,重温乡情,感受家乡近些年来的发展变化。通往旧居的硬板化村道,干净整洁;经过修缮的旧居,里里外外显得干净、古朴。大厅里陈设着将军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和家具,墙上展示着将军和家属们的照片。站在一幅裱在镜框里的旧信封前,周强陷入了回忆中。他还清楚地记得,1973年琼海县遭遇13级强台风袭击,全县房屋倒塌过万间,灾后,周士第将军特意从北京寄回一封亲笔信和500元钱,给亲人重建家园。家乡在将军心中有着沉甸甸的份量。

心系故里,为人低调。纪念馆的院子里,长着一棵青翠的小松树。松树根下的泥土中,安放着将军的骨灰。将军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移葬于家乡的土地,没有墓,也没有墓碑。小松树旁只立着一块牌,上书:“周士第将军骨灰安葬处”。周强说,父亲为人低调的品格深深地影响着家人,全家人在家乡修建周士第将军纪念馆期间,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历史资料、物件和照片,在建设和布置纪念馆上从不提任何要求。“我的根在这里。”周强说,每次回来都看到家乡变化很大,他很高兴,深为自己美丽的家乡感到自豪。

303.jpg

9月10日,周强(右二)在周士第将军纪念馆观看展品。

305.jpg

9月10日,在周士第旧居前留影。

304.jpg

9月10日,周强与媒体记者交谈。


初心使命

□ 莫壮才

筹备周士第将军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一次又一次地叩击我的心头。

周士第,海南籍唯一一位开国上将。在我军高级将领中拥有极高威望。将军与元帅徐向前、大将陈赓同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共直接掌握的最早革命武装军事指挥员;中共在黄埔军校发展最早一批党员;参加南昌起义并成为了重要部队主官。“从戎四十年,征战何止千。”将军参加了历次中国革命战争,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立下了卓著功勋。

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是揣着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一生,屡建奇功,功勋卓著。党和人民给予他崇高的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海南籍仅三人获得此殊荣,另外两人是张云逸、冯白驹)。这奠定了他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将军是琼崖革命的先驱,家乡琼海的名片,海南人民的骄傲,人民军队一面旗帜,革命事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的崇高风范,其硬核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坚定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是将军一生秉持和践行的崇高政治品格。从1924年入党那天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就没有丝毫动摇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其间,一次又一次经受起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和风腥血雨,一次又一次抗拒各种利益诱惑以及从容面对生死考验。1927年8月1日晨,将军拒绝国民党军25师师长李汉魂跟随张发奎的要求,根据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毅然率73团参加南昌起义,随后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师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失利后,将军辗转于香港、南京、上海、西安、福建等地,参与策划推翻蒋介石的活动。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在离开党组织的日子里,将军从不淡化褪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不改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初心,时刻心中有党,心中有信念,心中有主义,尽其所能,为党工作。1933年,将军到福建19路军处建议蔡廷锴联络红军反蒋抗日,并受命到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边境接潘汉年、张云逸等到福州同19路军洽谈。在淞沪抗战中,将军任“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支援第19路军淞沪抗战“义勇军”队长,与第19路军将士在上海战壕里肩并肩同仇敌忾共御外倭。1934年5月间,将军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中央苏区回到阔别5年之久的党的怀胞。“归队”甫定,向党组织递交重新入党申请。

——“不辱使命、主动作为”是将军一生秉持和践行的革命风范。将军戎马一生,多次临危受命,多次化“危”为“机”,出色地完成党交给他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长征路上,将军所在的干部团以及他先后带领的指挥科、上干队肩挑两个使命:一是担任警卫掩护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另一个使命是作为军事行动先锋为中央红军开路架桥。参加指挥多个重要战事。如担任后卫指挥了二取遵义的娄山关阻击战,一个只有百把人的上干队顶住了敌军一个整编团的进攻,保卫了遵义城,保卫了党中央。

不辱使命,主动作为。长征路上,将军 6次获得中革军委的通令嘉奖。三次提升任命新的职务:第一次,长征出发时(1934年10月)被任命为干部团上干队指挥科科长;第二次是1935年7月21日,中央红军到达松潘以西的毛儿盖,升任上干队队长,搭档先后是董必武、罗贵波任政委;第三次是1935年10月间,升任第15军团参谋长,军团长是徐海东,政委程子华,政治部主任郭述申。

升任军团参谋长后参与指挥了直罗镇战役。此役按照并实现了毛泽东的号令“要的是歼灭战”。歼敌109师又1个团,毙敌该师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俘敌团长高福源以下5300多人,缴获大量军械子弹。迫使来犯之敌退回甘肃。这一仗,毛主席称之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大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创新开拓,行稳致远”是将军一生秉持和践行的务实工作作风。将军总能根据新使命新任务,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提出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新方式新路子。抗日战争爆发后,将军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先后参加指挥著名的陈庄战斗和黄土岭战斗等重大战事。1940年秋,将军率部粉碎了日军三次“扫荡”,接着参加了百团大战。1942年10月,根据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创新提出并组织起武工队。武工队在主力部队和群众的配合下,挤掉敌据点140多个,摧毁日伪政权800多个,收复3000多个村庄,给敌顽势力以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将军创新战略战术,参与指挥了晋北、晋中、太原、扶郿、进军西北、西南等战役。其中,太原战役还是我军创新围城攻城战术打法的范例。

将军矢志奋斗,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数十年如一日非常到位地扮演着“开拓者”“探路者”“实干家”的角色,善于深入探索革命战争规律,善于总结升华推行战争的经验方式。“征战何止千”,难能可贵的是每次大战役后,坚持写总结性的军事论文,而这些饱含着将军智慧和心血的论文都是在戎马倥偬中奋笔疾书的。将军是一个能将热情与冷峻、理性与感性结合得很好的军事谋略家,非常善于总结战斗经验,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论文,对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斗争及反“蚕食”反“扫荡”作战,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的《冀中区平原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论平地游击战的几个问题》《论陈庄战斗》等,是我军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新中国诞生后担任总参谋部顾问,以卓越的军事思维、战略思维,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繁荣我国军事科学作出了光荣建树。

——“谦虚谨慎,甘当配角”是将军一生秉持和践行的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高风亮节。宋任穷将军曾题词赞誉他:“军政兼优,高风亮节”。纵观将军各个时期的任职,实感这个题词对将军是实至名归。将军一生有4个时点5个参谋长任职:北伐时期,在叶挺独立团先任营长,后任参谋长;长征结束时,与徐海东军团长搭档任第15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与贺龙师长搭档任120师参谋长,之后任晋西北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参谋长,再往后当徐向前的副手,续写黄埔同窗情谊深厚。

将军胸怀坦荡,又充满护花的绿叶情怀,这注定了将军当参谋长的内生特质。与叶挺的团结合作,堪称我军军事主官共事作为的一个典范。叶当团长,他先是营长,后是参谋长;叶当师长,他先是团长,后是副师长;叶当军长,他当师长。当年军中盛誉他是叶挺的第一接班人。

在战争年代,将军是在枪林弹雨中崛起的传奇英雄;和平年代,将军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开路先锋。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顾全大局,从不计较名利地位和个人得失,从不居功自伟。将军长期作为一个战略区的参谋长,为协助军事主官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成为全军难得的优秀参谋长。

将军为人低调,又有深切的家乡情怀。正如他的长子周坚后来回忆所言:“喝着万泉河水长大的父亲,离开家乡后虽未回乡探亲,但他的心里一直怀念养育他成长的故园。父亲未回乡探亲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父亲不愿意麻烦别人。毕竟是个上将,回趟家会让不少人跟着忙碌的。尽管他功勋显赫,他也丝毫没有‘显摆’的心理。”1973年琼海县遭遇13级强台风袭击,将军特意从北京寄回一封亲笔信和500元钱,给亲人修建家园。家乡,一直揣在将军心中。一天,将军思乡心切,泼墨赋诗三首,以寄托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其中《故乡》写道:“离乡四十年,于今物物新。人人喜悦色,声声主席恩。”

将军那个年代,且行且远。但他们历经血与火淬炼的初心使命一直激励着我们笃毅前行,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伟大事业。现在,将军的家乡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书写着新时代海南的瑰丽篇章。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