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遇见

发布日期:2020-09-24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王斌斌


缘分这东西,真的很奇妙,说来就来,挡也挡不住。个人命运又同时代变迁密不可分,不幸和转运仿佛就在瞬息之间。

话说上世纪60后的我们,可谓“生不逢时”:饭吃不饱、穿要布票、出门没车、住房没窝,正值读书的小小少年,还要“上山下乡”,砍柴火、挖水沟、种番薯、割水稻。正困惑迷茫中,改革开放犹如春雷炸响,随着国家1977年恢复高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1978年,我们赶上了教育新时代,成为琼海最高学府嘉积中学恢复在全县统一招生后的第一批高中生,成为家乡父老寄予厚望的“幸运儿”!

还来不及分享“中榜”的喜悦,我因家境贫寒陷入了窘迫。习惯了赤脚走在田埂上的我,第一次穿鞋、第一次坐车、第一次进城就充满了变数和尴尬。父母年老多病,原本年年超支的家庭因为我的升学变得更加困难。好在父母人穷志不短,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心一横,咬咬牙,东借西凑给我准备了学费生活费,破天荒地将我的木屐换成了一双塑胶拖鞋,特地请当地裁缝给我裁剪了一套新衣。收拾好行装,又愁怎样才能去到县城。当时老家石壁公社陆路不通汽车,要去县城只能通过万泉河水路,乘坐柴油水泥船七拐八弯辗转几个小时,或乘船转道龙江公社排着长长的队才能坐上隔天才有一趟的班车。好不容易托了同村一个在汽车站工作的熟人的关系挤上了车,在尘土飞扬的颠簸中,看着满脸皱纹身躯佝偻渐行渐小的父亲,我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又能走多远,一下子眼睛灼痛,鼻子发酸,泪水夺眶而出。我暗下决心,老爸,我会好好珍惜机会、刻苦努力学习的。

遇见是缘分。遇见嘉中,遇见红楼,遇见名师,遇见同学,可以说是上天的恩赐,更是时代的眷顾。我和我的同学们在那个最特别的年代,在我们最美好的年华里,用我们最美好的姿态遇见。红楼是海南名校——原广东省立第十三中学嘉积中学的标志和象征,这座耸立在校园中央朱墙金瓦、古色古香的三层巍峨建筑,因外墙、柱子、廊拱饰以殷红色,故称“红楼”,在金色阳光照耀下气宇轩昂、分外夺目。我们这些新生无不被其宏伟厚重和人文郁茂所震撼和吸引,像一方烙印一样刻入人心。

母校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久负盛名,我们每个人都为成为嘉中学子深感自豪。在母校古木参天、闹中取静的学习环境里,在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下,我们在学海里探宝,在书山中攀登。高70班,成了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每个同学,不管先来后到,无论时间长短,都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高70班感到高兴。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同学们真诚相见,朝夕相处,虽然有时也闹点小别扭,有点小磨擦,但都消融在友情的宽容之中。曾记得,在学校各个学科竞赛中,我们班的同学多次榜上有名;在校运动会竞技场上,也有我们班同学矫健的身影;最难忘的是那次全校歌咏比赛,我们班合唱的《万山红遍》震动全场,一举夺冠。

在母校就读的两年就那样一晃而过,730个日日夜夜竟那样叫人难忘。在我们的记忆里,母校的红楼雄伟挺拔,母校的风景格外优美,母校的凤凰花格外鲜艳,母校的铃声格外响亮。最忆是班主任王民老师,这个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广州师范学院数学系的数学科任老师,亦师亦父,苦口婆心。他当时40出头,不高的身材常常穿着一件略宽的军上衣,瘦削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人常说薄嘴唇能说会道,而他天生厚嘴唇,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夹杂海南方言,偶尔迸出一句英语,竟然说得那么顺溜和风趣。特别是45分钟的课程,他至少要用10分钟作时事政治开场白,每每强调勿谈恋爱、专心学习,以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耳熟能详的金句,在诙谐风趣中求证代数、解析几何,加上抑扬顿挫般挥手招牌式的肢体语言,使我们在津津有味的听讲中养心益智、受益匪浅。一时他在学校搞得风生水起,成为母校赫赫有名的特级老师。后来被县教育局领导看中,调任数学教研室主任,指导全县数学教学,再后来他一路“高就”调往琼海师范学校当了教导主任直至退休,现在已80多岁高龄还是口齿伶俐、行走自如。

我们忘不了钟应星、陈少君、李家乐、符雄、邱坚雄、周仕任、曾繁雄等老师庄重严肃而又充满慈爱的眼神,教的是知识,育的是文化;教的是做人,育的是品德,反复叮咛,引导鼓励,让我们纠偏改错、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忘不了同学们以青春的笑脸、真挚的友谊温暖了班级和校园;忘不了晚修熄灯后教室里再次点亮的煤油灯和蜡烛,酷热的夏夜里,男生们调皮地跳进教室前的游泳池清凉一把;忘不了留长发的女生们纤细的身子却背负大书包迈着匆匆的步履甩开辫子的模样,还有后来披露的男生给女生写信、递纸条的种种情形……如果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航行,那么,母校就是我们启锚的港湾,红楼就是我们心中的图腾,老师就是引路的灯塔,我们自己就是把握方向、勇往直前的水手。尽管由于多种原因,我们每个人的航程有远有近,有得有失,但经过多年的漂泊、滚打,我们的同学都能拉紧命运之绳,顶住风浪的冲击,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或再次出发,都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奋力地拼搏着。

时光飞驰,转眼毕业40载。直奔甲子的年岁足以让我们在时代变迁的滚滚洪流中体味人生百味,多了几分感悟人生后的平淡与豪放。当今社会,人情关系总是变动着的。只有母校,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爱恋。 或许是期待太久,或许是相遇太美,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的金秋时节我们再次相聚,回到母校,再见红楼。抚摸红墙,阳光更加灿烂,教室更加明亮。这里,有我们年轻的记忆、永恒的追念、不变的承诺!这里,再次勾起了我们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岁月的不舍。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海南建省、建自贸港,这座红楼,它见证了母校和家乡的沧桑巨变,它承载了历代嘉中人接续奋斗的青春印记,它记录了琼海教育文化的发展进步,它树立起琼海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丰碑,它留下了游子萦绕心间的美丽乡愁。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年红楼前侵入骨髓的青春思考,纵使之后彼此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学习的初心,还在胸膛里,奋斗的岁月,全在记忆里,绝大多数学子终究没有辜负母校和老师。

此刻,我最想说的是感恩。我想,此生如果没有遇见变革的时代,我们梦想的翅膀是不是早就折戟在山区的旷野里;如果没有遇见可爱的母校,我们人生的轨迹是不是湮灭在汤汤的河道里;如果没有遇见亲爱的老师,我们追寻的脚步是不是止步僻壤的小路;如果没有遇见巍巍红楼,我们心中的定力是不是就少了百折不挠的刚强。这一切,我们真的无法想象。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以万分的虔诚,感恩这美好的遇见!尽管匆匆岁月染白了我们的头发,锤炼了我们的品格,但是,我们对母校的牵挂、对老师的热爱、对同学的情谊,是永远不会变的。纵然生活不完美,我们也经受了世事的颠簸和生活的磨难,我们仍然相信,所有的经历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