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贵的是精神 ——九十岁老翁何达贤诗集《诗坛学步》序

发布日期:2020-12-07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王锡钧


何达贤,1930年出生于朝阳科解村,今年已90岁高龄。他说:“我少年时没读过什么书,是个半文盲。一路走来,就凭不懂即问、勤学苦练才有一点知识。解放初期,经扫盲、脱盲,当过最低级的小学教师。因热爱农村文娱活动,喜欢唱编演琼剧,也读过一些古诗词。于是不自量力,胆大包天,竟然写起诗词来。”这一写竟写了半个多世纪,至90高龄,把毕生写的诗词整理出130余首,合集成册,取名《诗坛学步》,欲将之付梓。

那天,何达贤老先生把他打印成册的《诗坛学步》交给我,要我为之作序。我捧册在手,一时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我未写过诗,特别不懂韵律诗。我抬头打量这位相识多半个世纪、站在我面前的老朋友,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他站着,身子却是躬凸的向着我,难见他的胸襟,只见他凸起的肩背。但他的头却是高昂着的。他满头白发,脸色红润。最醒目的是他那双眉,白得像刷子般的眉毛,在额上翘起而张扬,眉下的双眼炯炯有神。中国人喜欢以松鹤作为长寿之象征,何达贤这种弯腰昂头硬朗的体态,就象一只高寿的鹤。有句话叫“童颜鹤发”,是形容那些高寿老人的气质的。这句话,对何达贤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位自称从半文盲起步,写诗写到90岁,今要出版诗集,这种对文学的追求,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令我感动。我能不为他的诗集出版写几句话么?

何达贤确是从半文盲起步步上文坛的。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入读乡村小学仅三、四个月,就遇日本侵琼而辍学。1945年日本投降,刚入小学三、四个月,又因国民党抓壮丁,逃赴做海捞石灰而读不成书。后避过风头,回村耕田种稻,当农民。直至解放后,入夜校识字班,才接受识字教育。他聪明过人,在识字班读书半年,竟由学员转为识字班教师。乡村父老高度赏识他的才华,聘他为科解小学教师。1951年,对人生有更高追求的他,赴海口参加南方大学考试,本已录取,却阴差阳错,一个月后才收到录取通知书,因误过入学时间而未能入学。他颓丧地去万泉河上游合口咀当劳工,后又回家耕田种稻。直至1953年参加土改运动,他当上民兵队长、乡团支部书记、乡治保主任等职,公社化后又当选高级社副主任。1958年,他调任朝阳公社广播站站长,开始接触广播新闻事业,这也成为他步上文坛之垫脚石。当此一职,是他命运河流流向的一大转弯,从此,他跟“文”字结缘。他陪公社书记朱昌忠下村蹲点,写新闻稿广播,写调查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他写的新闻稿,曾投寄《海南日报》被刊登。1961年公社任命他为公社文教助理,1963年他被选为公社党委宣传委员。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的新闻稿和调查报告,也编写了些“顺口溜”、琼剧快板等给公社文艺宣传队演唱。他一时名声大噪,俨然成为朝阳地区出名的才子。

时序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何达贤顺顺畅畅的命运,竟逆转而发生跌宕起伏。先是下放去“县五七干校”劳动,接着又遭退职回家当农民,后来,他被安排到龙江粮所当职工,再又到南寨公社当文书。在南寨,他一呆就是八年,在此期间,因他有写作才华,曾被提拔为公社办公室主任。无奈他胃痛发作,只能辞了此职。受胃痛折磨,1980年他病退回家,从此成为医院常客。1982年某日,医生给他开土霉素药,阴差阳错,护士却给了他千粒瓶装的“碳酸氢钠”。他吃错了药,却吃出了奇迹,他的胃痛痊愈了。

身体康复后,何达贤诗意大发,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读书写诗上。起初,他写的都是“顺口溜”之类的打油诗,也学写律诗。他有一位同村同族、从小就要好的朋友,名叫何君炜,此君曾读海南师院中文系,满腹经纶,能文能诗。他看何达贤写的诗,特别是律诗,欠缺水平。那些律诗,词性平仄均不合要求。于是,何君炜几次赠他《诗词韵律》《中华今韵新韵合壁》《唐诗三百首》《中华诗词期刊》等。他捧读诗词经典,领悟其中要领,此后诗词创作有了新的突破,步上新的台阶。记得2004年,我主编琼海市作家协会会刊《万泉河》,他向《万泉河》投寄四首诗词,一是《答友人》,二是《咏松》,三是《黄昏颂》,四是《西江月·赌相》。我觉得诗意很浓,便在2004二期《万泉河》上刊发。诗词发表后,他给我打来电话:“老兄,我这四首诗词,是第一次在刊物上发表。好感谢老兄的赞赏鼓励!”这四首诗词发表后,他的创作劲头更大了。见着槟榔树,就写槟榔树;见着椰子树,就写椰子树;见着大乐桥,就写大乐桥,有时兴起,一天写好几首。他向在海口的何君炜报告他的写作状态,何君炜说:“你千万不要见着扫帚写扫帚呵。”他听了哈哈大笑。何达贤是在退休后,才真正步入诗坛的。他写诗写到上瘾。这一写,就写到了90岁。他说,还要写到一百岁呢!

何达贤对写诗可以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他把写诗作为一种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他说,诗就是我,我就是诗,它已化成我的生命。有位国学大师说过:“文学也应讲中庸,没才不行,德也重要,不痴,难以臻于佳境。但又须反顾红尘,文学最终是要看综合素质的。”何达贤痴心写诗,是琼海一位难觅的文学老翁。

我不写诗,更不懂得写律诗,但我识诗。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我略懂一二。我懂得,诗非口号标语;诗,是形象思维所得;口号标语,是逻辑思维产物,诗与口号、标语的区别在于语言。诗的语言,有味、有色、有声、可触、可摸、可感、可视,能带人走进一种意境,能抒发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何达贤的《诗坛学步》中,有不少诗即有这种特色。诸如《答友人》:“屈指还乡十二冬,残阳西坠近朦胧。明知日落将凄寞,且看夕辉一片红。”又如《咏松》:“野草随风顺势摇,苍松坚挺不折腰。寒霜练就千秋树,立地顶天秀木豪。”又如《大东海》:“水天一色艇儿飞,游客欢歌丽日陪。大海醉迷浪上客,夕阳伴送游人归。”又如《椰林颂》:“绿海翠林气魄雄,高空耸立显威风。低头大地观春色,仰视苍穹览月宫。雕刻展廊呈俊秀,椰蓉超市助繁荣。椰风常惹诗人醉,游客遍寻汁水踪。”又如《看旧相片有感》:“贫穷潦倒志如虹,薯叶沾椒菜也丰。逆境自学长智力,乘风追梦向前冲。金鱼水底不失色,宦海清廉有此翁。公务殷勤酬壮志,此生不愧对毛公。”凡此诗篇,皆呈现何达贤在诗作上的文字功力。尽管这些诗作并非篇篇是精品,但诗集整体每篇都是有感而发,充满浓烈的感情色彩,读后,令人获得高尚情操之陶冶。而且,不少诗篇,有声有色有画面,有意境,实乃诗之玑珠霞光而亮人眼目也。祝贺何老先生《诗坛学步》付梓出版。权为序。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