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岚 文/图
簪马村位于塔洋镇东北面,距塔洋墟(旧称县城)两公里,东与先亮乐游埇村相依,南与珍寨村毗邻,西是宽阔的蔗区洋。全村分上下两个自然村,上村为王符两姓,有19户93人;下村为王、林、叶三姓,有37户187人。据该村王氏族谱记载,簪马村自过海王氏二世易丙公之三代孙移居以来,已有300多年历史。
簪马村土地肥沃、地灵人杰,自古以来以农耕为主,世代繁衍、生活安定。簪马村是琼海革命老苏区之一,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林一人(杨善集夫人)、林树芹、林树兰、王声华等13位同志投身革命。1950年海南解放后,村民以勤为荣。所种植的永祥辣椒、先太苦瓜在当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略有名气;簪马人崇尚文化,勤奋好学,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7位大学生。如今,大学本科毕业17人,专科毕业6人,出国留学(美国、德国)2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有副省级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2人、中级职称以上(正科级待遇)10人。
我们先是参观位于村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长廊”。步入匠心独运的长廊,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古今圣人教诲于一体,让人驻足细阅、留连忘返。相信这座长廊,将伴随簪马村的年轻一代成长。走过长长的红色塑胶跑道,我们走进位于村口的村文化室。
文化室一面墙上,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簪马村在创建美丽乡村之前与之后的村容村貌,众人啧啧称赞簪马村的变化,是“旧貌变新颜”,是翻天复地的变化。文化室的后面,是红色文化长廊。
正对宽敞的篮球场,是一个宽敞的可供大型演出的露天大舞台。
站在村口,举目四下,只有在幼儿园、城市街头公园才能看到滑滑梯等儿童游玩设置、各种大人健身器材,一一展现面前。
与海南好些村庄的建筑风格一样,簪马村也是门口对门口一连几座房子、中间留有巷道的村庄建筑风格。
漫步村道,赫然发现,有两口水井对称地位于村口。这两口水井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水井。一叫“甘露”“一叫“清泉”,是簪马村的两口古井,它的名字出自一首军民鱼水情的打油诗:甘水一碗穿肠过,恰似露液暖心窝;水清情浓恩义重,定当涌泉忠报国。相传,这首诗是革命战争年代在簪马养病的一位革命同志所写。古井悠悠,岁月悠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簪马村经常有一批批革命同志在此活动。曾有一段时间,在“上截埇”伯姩家住着几位身患癣症(一种奇痒难忍,一抓流液的皮肤病)的同志。伯姩每天用从这两口水井打的水为他们熬煮草药,清洗外敷,调理治疗,并为他们做饭送水,使他们的病情很快得以康复。伯姩家很穷,有一天,家里只剩下一个番薯,而还有两位同志在养病,无奈之下,只好端上两碗清水和唯一的番薯,让两位同志分着吃。见到此景,两位同志接过清水一饮而尽,然后把番薯塞回伯姩手中,再三推让之下,最后只好分成三份……。第二天一早,伯姩发现他们已不在房间,只见房门上用木炭写着四行字。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首打油诗。以上故事的真实性至今已无法考证,但簪马村的两口古井确实存在。
参观当中,有乡贤半认真半开玩笑道“簪马村是个风水宝地,这两口水井是村庄的一双雪亮的眼睛”。令人惊叹的是,一个只有百来人口的自然村,竟然拥有生活污水处理设置。漫步簪马村村道,只觉空气是如此的甜美,风景是如此的优美,心情是如此的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簪马村,我们一路参观,一路用手机拍照,收藏美丽乡村迷人风光。
据介绍,簪马美丽乡村自2013年开始创建,利用5年时间,采取“政府+社会+村民”的创建模式,通过引进政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综合开发、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危房改造、扶贫造福等项目,投入了652.26万元,目标是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行为美”四位一体美丽新农村。
簪马美丽乡村的策划者、集资者、实施者乃为本村土生土长、退休前乃海南省某局副处级干部、全国质检系统先进工作者王飞和省地税局干部王海江,以及村民骨干等,还有塔洋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鼎力相助。据王飞介绍,在创建簪马美丽乡村过程中,一直得到原琼海市中共党史研究室谢才雄主任的指导与帮助。
簪马村,过去是红色村庄、革命摇篮,如今是绿色环抱的文明生态村。参观完簪马村,笔者既有一丝遗憾,又有甚大欢悦。
遗憾的是,一个红色元素满满、天然景色独特、整体设计完美的美丽村庄,竟然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欢悦的是,倘若塔洋镇申报“琼剧文化名镇”成功,整合塔洋诸多旅游资源,如“七星伴月风景区”“塔洋陈华琼剧学园”“大顺农庄”“聚奎塔”等以开创“塔洋名镇一日游”旅游项目时,应该把“簪马美丽乡村”作为一个旅游观光景点。
参观归来后,笔者草拟一诗,聊表观后感:
簪花曳月下联丰,马空冀北脚步匆。
承前启后好儿女,一腔热血气势虹。
海南文教撑旗手,传承琼剧立大功。
后人继承先辈志,美丽乡村冠琼东。
退休干部王飞介绍簪马村未来发展规划。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