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做人与做事 ——略谈曾国藩

发布日期:2021-01-28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李际峰


随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解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相继登上书架,搬进荧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津津乐道的谈资。近年来,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尤为人们所熟知。《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全书》《曾国藩家书》也成为书肆里的热销书。

我浏览过《曾文正公全集》,也写了零星读书笔记,前年买了一部《曾国藩全书》,翻读再三,对此公读书做人与用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读至夜阑,合上书本,仿佛一张枯瘦的面孔无时不在眼前闪现:尖下颏,高颧骨,配着粗黑的扫帚眉下那双不讨人喜欢的三角眼。曾国藩是个极为复杂的生命个体,臧否者众,莫衷一是。用章太炎的话来说:“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历史上看待曾国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01—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优秀散文选》里,有一篇题为《用破一生心》的入选散文,其中有一段文字对曾国藩做出这样的评价:“我们也许不以他的功业为然,也许鄙薄他的为人处世,但是,对于他的困知敏学,勤谨敬业,勇于用事的精神,还应该予以承认。”

曾国藩是晚清最后一名理学家,被时人称为“中兴第一名臣”。其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九岁就读完《五经》,开始学作八股文,尔后,研读《史记》《昭明文选》,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非常出众,显出了他过人的天分。1833年22岁的曾国藩第一次科考中了秀才,1834年进入湖南最高学府岳麓书院读书,是年乡试,得中举人。这年冬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北上,准备参加翌年京城举行的会试,结果落了第,怅然而归。途至金陵时,看到书架上有一部精致的《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书商看出这个青年的心思,开价就是一百两银子,分毫不让。曾国藩嗜书如命,只好把自己的衣物当了,不足部分向湘乡的友人借贷,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下,经过一年的发愤攻读,终于把这部史书读得滚瓜烂熟。

曾国藩认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干下流;有识则知学问不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曾国藩主攻义理之学,兼读百家,尤以程朱义理之学为要旨。受家风熏陶,他自幼就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当作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不肯让自己在这条圣路上留下丁点瑕疵。

其实,从此公的行藏看,并不像许多追慕他的人说的那样完美高大。他拜唐鉴为师时,就直言不讳地坦言:他品色尝艳,狎妓亵玩,甚至爱吹牛皮,标榜自己。唐鉴是嘉庆十四年进士,是一代有影响的大儒,曾国藩的举止言行岂能逃过唐鉴的慧眼。不过,唐鉴也知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勇于正视缺点,改正缺点,终会成就大器。曾国藩拜师入门之后,唐鉴教育他:“治经宜专一经,一经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曾国藩师从唐鉴之后,进步很快。后来,他把在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告诉他的学生:学习宜专,心无旁骛,不把学问弄通弄懂绝不能放过。读书、学习、思考是人一生的功课。

曾国藩做人做事低调,认为“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莫轻言人短;成绩面前,切勿炫耀。”28岁那年,曾国藩考中进士,之后参加朝考,名列一等第三名,试卷进呈御览后,道光皇帝又特别将他拔置一等第二名,被钦点为庶吉士,也就是朝廷的备用人才。这项成绩无谓不荣吧?可曾国藩不敢向亲朋好友炫耀,他始终保持谦卑,免遭人妒。曾国藩认为:“嫉妒之心人皆有之”,这与荀子的“人性恶”有一定的关联。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天妒英才的例子比比皆是,藏锋守拙是智者的行为,不过分炫耀就是一种绝佳的自我保护和生存方式。曾国藩把学习与做人看得很重,认为读书是看别人如何做人,写作则是自己学习如何做人。做人要谦卑内敛,切莫要争强好胜、邀名邀利、互争雄长。注意藏锋守拙,你的身边就少了“隐形的仇人”。

曾国藩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一生追求的目标,但是,毕竟心中有杂念,想做“今古完人”并非易事,不然,百年下来,怎么会留下毁誉参半的不协调的声音?

曾国藩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理学家,他兼收孔老,杂糅儒道,治学兼传教,留下世人景仰的功名;于权力的刀锋上行走,却也常常化险为夷。其秘诀主要在于注意藏锋。有论家认为,他为那个行将走向没落的朝廷效忠,只是个谋略,他对皇帝未免就那么忠,只不过是他的城府太深,始终没被人看破,乃至死后还被朝廷封为“文正公”的谥号。这等封号是文职官员的典范。据载,史上“文正”谥号的文官屈指可数,其中最被称道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范仲淹,一个是曾国藩。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