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乐生
唐 胄
唐胄是海南文化史上的伟人,他所编撰的正德《琼台志》是“海南第一志”。
唐胄的伟大可爱,是“二十年白衣进士”写出第一部史书。没有编制,没有经费,没有人员,靠文化自觉,靠两个学生协助。如果没有文化信仰、顽强意志,怎能做到?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唐胄秉承“广文宫冷未为贫,木铎声高道自尊”的人文精神,传承历史文脉,44卷正德《琼台志》,那是唐胄的心血,为后人留下海南珍贵的文化财富。
此外,唐胄为官岭南各地,还编纂《广东通志》《江闽湖岭都台志》12卷、《西湖存稿》《海琼摘稿》6卷、文集《三贤祀集》和《传芳集》,并为王佐编刊《鸡肋集》等。
历史文化对传统学人的评价注重“道德文章”,这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认同。唐胄著述等身,但人们更看重的,是他“忠于社稷,报效国家,冒死抗疏,逆旨下狱,临危不惧,一身正气”。文化伟人留下了沉甸甸的历史财富,其精神内核是爱国,忠贞,敬业,爱民,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品格。这是明代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在海南文化史上具有难以估量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论者认为,唐胄承先启后,他上承丘濬,下启海瑞。唐胄倡议:“族人成为秀才者,捐出官府发放的首月‘米粮’;考中举人者交三十分之一,考中进士者交二十分之一,为官者捐出十分之一。以上作为‘教育基金’”——这种教育思想,文化襟怀,令人钦佩。
在编撰《琼台志》的同时,唐胄还编撰《琼州三祠录》,激扬文教,颂扬前贤。“三祠”分别是:“仰止祠”祭祀王义方等40贤,旨在“崇德劝士;“先贤祠”祭祀路博德等19贤,旨在“报功慰民”;“景贤祠”祭祀苏轼、丘濬,目的是“著述宪后,报效朝廷”。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是炎黄子孙的传统教育思想。三贤祠中,客居海南者,自汉以来有45人,其化育之功,致使乡贤勃兴。本乡贤能,自宋以来有14人。唐胄作此文时,是明代正德年间,从宋至明,举荐本土贤能有14人之多,可谓教化所及,功德无量。
史书记载:有明一代,海南登进士者62人,中举人者594人,这是海南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不仅英才脱颖,领袖群伦,而且指点江山,璨如日星。当然,创造文化奇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海南文化史上的伟人唐胄对文化建树所做的突出贡献。
唐胄是嘉靖登基后起用的官员,而且就任后屡得擢升,圣恩不薄。一般说来,唐胄如此际遇,本该诚惶诚恐,结草衔环,知恩图报。可是,嘉靖一意孤行,“定明堂大飨礼”,而唐胄却不像四川巡抚都御史宋沧和湖南巡抚都御史吴山那样阿谀奉承,畏威保位,献白兔、白鹿,诈称祥瑞,而是忠于社稷,报效国家,“冒死抗疏,逆旨下狱”。当然,反对嘉靖定“献皇帝庙号睿宗”并非唐胄一人,但他却是被嘉靖关进监牢的第一个海南人。
王 佐
西天庙,也叫西天大士庙,正门匾额是清代重修时海南“书绝”张岳崧题写。
何谓大士?大士者,菩萨之通称也,或以名声闻及佛。士者,凡夫之通称,简别于凡夫而称为大;又,士者事也,为自利而利他之大事者,谓之大士。韩诗外传:“孔子与子路、子贡与颜渊言志,谓子路曰:勇士哉!谓子贡曰:辨士哉!谓颜渊曰:大士哉!”
王佐是儒门学子,虽学有所成,被誉为“海南四绝”之一的“诗绝”,但并没有达到超凡入圣的地步,所称大士显然与“诗绝”无关。此外,王佐也没有遁入佛门,但却被誉为大士,称为菩萨,显然有大士功德,菩萨心肠。那么,王佐有何等功德,怎样心肠?
王佐,字汝学,二十岁中举,后入太学。他天资聪颖,“学冠两监”,业师称许,国老器重,但却因此“为忌者所黜”,屡遭科场厄运,遂厌倦而诠选广东高州府同知。时境内灾荒,盗贼四起。御史主张剿杀,王佐坚持招抚赈灾,解民困厄,郡得以安,士民称颂。
王佐政声卓著,深得民心,先后任福建乡试考官、江西临江同知,始终清正廉明,“行道惠民”,“所居民爱,所去民思”,“黎民”立祀纪念。但他生性狷介,不肯随俗俯仰,同流合污,故为官二十余载,辗转三府,未得升迁。弘治六年(1493),王佐致仕还乡。
显然,史料所载,世人所颂,大多称赞王佐公正廉洁,想民所思。而海南士子所誉,则大多赞叹王佐诗才。然而,《琼州府志》则以可靠史实披露:王佐被称为“大士”。志载:“西天大士庙,在海口所城西二里许,祀王佐海上显灵,祈祷立应,故郡民虔祀之。”
其实,一部海岛文化史说到底就是海洋和海洋活动历史。世代吃海,靠海用海,对“潮灾”和“飓风”的认识和防御,成了海岛文化的重中之重。王佐心系岛民,所著《琼台外纪》对此有详细描绘:“郡(琼州)与徐闻对境,两岸相夹,故潮涨则西流,消则东流……”王佐对海潮记述清楚,分析精确,所以海口市民尊王佐为“公祖爸”。这个“爸”,坊间读间音为“bǎ”,是神通广大的代名词,而不是普普通通的“爸”,是敬奉他为“神”。当年,市民往返雷琼,渡海之前都要到西天庙烧香、问卦,祈求“公祖爸”保佑平安。
当年祭祀,清茶一杯,称为“老爸茶”。那茶饱含文化温度,饱含人文关怀。
唯其如此,历时数百年“老爸茶”一直风靡老街老巷,一直深受市民喜爱。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