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融媒记者 杨时艾
去年8月至年底,琼海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年”活动进行谋划,陆续举办了三期别开生面的“文艺党课”,以琼海新兴打造的“网红”景点和琼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举办地点,并通过网络进行同步直播。这三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文艺党课”,通过音乐、雕塑、舞蹈等艺术形式,将琼海经典红色文化与党的历史有机融合,用文艺作品说话、让文艺作品发声,展现传承的创新与坚守,突出时代特征,使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好地感受党的光辉历史和成绩、传承弘扬红色精神,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铿锵前行。
用艺术讲述琼海红色故事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2020年8月11日,在坐落于南强村美丽花海旁的博鳌凤凰乡村振兴交流中心内,万泉河之声合唱团饱含深情演唱《万泉河水清又清》拉开了2020年琼海市首期文艺党课活动的序幕。
活动现场,主讲老师,嘉积中学艺术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王祖壮与现场的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赏析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引导大家从中感受这首经典的红色歌曲诞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变迁。透过《万泉河水清又清》这首以琼海人民的母亲河万泉河的音乐“代表作”,分别用万泉河红色文化的诞生、万泉河红色文化的发展、万泉河红色文化的传承三个篇章,通过讲、演、唱、奏结合的方式,为大家解码《万泉河水清又清》中蕴藏的红色基因。
“《万泉河水清又清》是我们琼海一张音乐名片。”王祖壮说,万泉河是琼海人民的母亲河,河水千年流淌,见证着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琼海人的成长,诉说着这片热土上诞生的英雄们奋斗的故事。
琼海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琼崖革命先驱杨善集、王文明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打响了琼崖武装总暴动的第一枪,开启了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所辖阳江镇是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诞生地,曾创下琼崖革命史上的多个第一,素有琼崖“小莫斯科”的美称。
“这个雕塑是由一面旗帜和一杆长枪组合,总高度为9.23米,雕塑的作者是海南省琼台画院院长刘培军。旗帜寓意椰子寨战斗竖起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枪杆子寓意全琼崖武装总暴动从椰子寨战斗开始打响,雕塑的高度寓意着在1927年的9月23日,打响了琼崖武装革命第一枪。听闻刘培军院长在创作过程中,组织人到战斗发生的地方,模拟战斗经过,前后总共花了约半个月的时间。过程很辛苦,但是他坚持这样去做,他觉得只有用心去感受这场战斗,才能交出精品,把椰子寨战斗的故事凝聚在雕塑里,传递出一种人文精神。”11月30日,在第二期文艺党课《与琼海红色雕塑的对话》现场——椰子寨主题雕塑广场,主讲老师、雕塑家冯清统为现场的干部群众介绍《椰子寨琼崖第一枪主题雕像》《椰子寨战斗》《红色娘子军》《周士第将军》《王运梅阿婆》《布鲁雕像》等琼海红色雕塑系列作品特征、创作背景和过程,讲述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红色精神。
在琼海,最著名的也最广为人知的艺术作品莫过于矗立在嘉积城区的《红色娘子军》雕塑。“《红色娘子军》雕像是一位娘子军战士形象,头戴五星八角帽,身穿戎装短裤,肩挎步枪和斗笠,腿打绑带,两眼远眺,再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姿。既有历史纪念意义,又是雕刻艺术的精品。”冯清统说,可以说,《红色娘子军》雕像见证了琼海市的华丽蜕变及琼海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史。
红色娘子军作为一个战斗集体,仅存在一年多时间,但她们的事迹和精神在海南、在中国乃至世界妇女解放斗争史上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意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对红色娘子军作过很高的评价,称之为“世界革命的典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红色娘子军之所以浩气长存,全因为这支部队身上绽放的理想和信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琼海市文艺党课第三期——“永远的红色娘子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万泉河分中心观景台开讲,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市史志研究人员陈锦爱从红色娘子军诞生的背景开始讲起,介绍“红色娘子军”这一脍炙人口的称谓的产生,和大家一起感受红色娘子军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红色力量。市音协主席、嘉积中学艺术中心声乐队教练杨奇谚,市舞蹈家协会理事、海桂学校女子舞蹈团团长罗媚给大家讲解了电影主题曲《红色娘子军连歌》的创作特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及舞蹈《琼花》的创作过程等。三位老师分别从历史、音乐、舞蹈的角度,讲述红色娘子军背后的峥嵘革命岁月以及衍生出的系列文艺作品故事。
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冯白驹领导的琼崖苏区红三团下属的一支武装力量,成立于1931年5月1日。该武装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青年妇女,曾在第二次琼崖苏区反围剿中担任掩护任务。她们敢为人先,用行动回击了“战争让女人走开”的论调, 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女子军连队,也是琼崖自古以来第一支妇女武装队伍;她们不怕牺牲,担负作战任务, 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马鞍岭阻击战,威名振琼崖;八名连干部坚贞不屈,尽管遭受了各种酷刑, 但无一人叛变投敌,无一人出卖组织。敢为人先、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红色娘子军精神,更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琼海人不断开拓进取,争创一流。
凝聚建设自贸港磅礴力量
从历史中走来,在时代里发展,红色基因一直在延续。《让红色历史在音乐旋律中升华》《与琼海红色雕塑的对话》《永远的红色娘子军》三期文艺党课,以本地红色文化为鲜活教材,通过深入研究红色故事的历史渊源,以及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影响,挖掘出故事背后那些红色精神和红色情怀,再从新时代民众的相通点中寻找讲述角度,让琼海的红色文化与党的历史有机融合,赋予“文艺党课”直抵人心的魅力。
“很精彩、很受教育!”嘉积镇党委委员何志慧表示,这种创新的艺术党课别出心裁,让大家在接受传统党史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很好的文化艺术熏陶。红色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养料”,这些红色精神穿越时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琼海人铿锵前行。
嘉积镇椰子寨村村民黄运辉说,他从小就对椰子寨战斗故事耳熟能详,椰子寨的红色记忆如同烙印一样深深地镌刻在心里。如今,椰子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那闪耀着镰刀铁锤光芒的红色精神。
1927年9月23日,在中共琼崖地委领导下的椰子寨战斗打响了琼崖武装总暴动第一枪,琼崖纵队由此诞生,琼崖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接应和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渡海作战,取得了琼崖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范例。93年过去了,如今的椰子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红色美丽乡村。原椰子寨战斗登陆渡口处已经建起纪念广场,并在广场上建设了椰子寨战斗主题雕塑和椰子寨战斗历史陈列馆,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椰子寨红色美丽乡村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特别是重要节日、纪念日,各中小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组织学生及党员干部开展形式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18年,椰子寨战斗遗址被省委宣传部正式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新中国历史上,红色娘子军一直是艺术上的一朵奇葩。人们以电影、舞蹈、音乐等等各种艺术形式传承弘扬红色娘子军精神。1964年9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大获成功,此后几十年间,中央芭蕾舞团带着《红色娘子军》走遍全国、走出国门,用成千上万次的演出向世人展示“红色娘子军”的风采。
“红色娘子军的精神激励了无数的人民群众, 成为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光辉典范。”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机关党总支书记王虹说,直到解放后,红色娘子军精神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时期它能激励人们奋起反抗,建设时期它能激励人们不畏艰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同样能够激励我们去奋斗。无论是女排、女篮还是哪一个女性团体,她们都可以被称为“娘子军”,这个称谓早已成为了展现女性坚韧、不屈的一个符号、一种荣耀。
“我们要不忘来路,永葆初心,为更好地传承好红色基因砥砺前行,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力量。”嘉积中学学生羊冠儒说。
回首过往,不忘初心,是为了走得更为坚定、更为长远。“红色娘子军是琼海的名片,我们作为琼海人,要继续宣传发扬红色娘子军精神,永远的红色娘子军,我们要在“永远”这两个字上做文章,要动员所有的社会资源,来进行宣传、来进行发扬,使红色娘子军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陈锦爱说。
悠悠万泉河,青山不老。红色娘子军精神,早已和琼海这座秀美小城融为一体,深入到琼海人骨髓里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着别样的风采。今天的琼海人,正向着助力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伟大目标,重新出发,再写新篇。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