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裕秋
鳌头,独占鳌头,那词意语气,要思考一下才能恰当使用。据说古时皇宫石阶前刻有鳌的头,状元及第时才有资格踏上,后来比喻名居首位。用鳌头来命名乡村和学校,顾名思义,那个村庄和那所学校,定是不同凡响,卓而不群。琼海市中原镇乐群村委会有一个鳌头村和一所鳌头学校,“鳌头初小校”的校名是一百多年前就已命名并书写在校门口,现在还墨迹清楚。鳌头村的命名就更久远了,按理是先有鳌头村,后有鳌头校。鳌头村是因地形像鳌头?还是人的意向设定是鳌头?现在已不得而知。无论如何,当地民众曾有的雄厚底蕴与非凡魄力是不言而喻的。历史和现实印证着鳌头村人杰地灵,独占鳌头;鳌头村民,勤劳智慧,独占鳌头。
九曲江生态公园位于中原镇乐群敖内村和书斋石头村那段九曲江区域,九曲江原来是在敖中村拐了个像水勺那样的大湾流过其间。上个世纪“文革”年代琼海有个排涝工程,全县人民浩浩荡荡,以排山倒海之势,要让九曲江直通大海,硬是在水勺柄那个地方人工挖通山体,再架桥供人车往来,把敖内村和敖中村变成了一个小岛。九曲江在这里变成两条河道,江水绕过小岛后汇合,然后向博鳌流去。排涝工程最后是在南港村挖通海岸,引九曲江水直道入海。海水与江水在这里经过屡次较量,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然而,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人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挖通的海岸口又让大海轻易地回填了,九曲江、龙滚河、万泉河还是依照原来的流向,三江汇合,从博鳌玉带滩的港门入海。玉带滩的长度在不同季节有变化,人为不能随意控制。上世纪末有一年台风骄横恣肆,纵使三江之水冲断玉带滩,不久玉带滩又自然修复了。那个排涝工程给鳌头村增建了一座水泥桥,现在的九曲江生态公园给敖内村和石头村之间增建了一座吊桥。两座桥都为游客游览生态公园带来了交通便利,吊桥还使生态公园锦上添花。
站在吊桥上往西眺望,可以看见蛮州岭和白石岭,近处可以看见鳌头村、石头村。石头村桥头附近建造了临水栈道、南洋风情会客厅、车辆模型运动基地等系列设施,江面停靠几艘游轮,这些都凸显了生态公园的开发主题。高耸的椰树,弯曲的河道,荡漾的水面,岸边的绿带,成片的果园,共同衬托出公园生态优美,宜居宜游,吸引客人。而敖内村却不露声色,默默地隐伏在河岸边,没有旅游设备陪衬,位置也不易被游人发现。吊桥那边生态公园的主体建筑群显而易见,造型、色彩、灯光等等效果明显,游客蜂拥而至,赞不绝口。敖内村的原生态环境所积淀的人文历史,却少人知晓,听而不闻。人工特意开发的生态环境引人注目,也容易引人入胜,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地域文化蕴含的精神生态却无人问津,视而不见,存在被人淡忘的危机。
从石头村走过吊桥,又从敖中村走向敖内村,映入人们眼帘的景象是水泥硬板化的村道整洁地延伸,还有新道路通向人造景区,路边几堵墙壁上新画的宣传美丽乡村的彩画鲜艳夺目,村里有新房在建筑中,村口有停放垃圾桶的小屋,生态公园还在建设中。沿着村道走到一个分叉路口,便会发现右边有一个自然村落,刺激人们眼球的是敖内村整个村落的新旧民宅形成强烈的对比,新的民宅都是两层结构,设计新颖美观,有别墅的风格;也有一层高的钢筋水泥平顶民房,样式是传统格局民房的优化型;也存在传统的海南民居,砖墙瓦顶土木结构,保存了乡村民宅的古老模样。最惹眼的是村中央那一列破败不堪的老侨宅,从下往上数总共有八间,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时态,各有各的内涵,各有各的神韵。生态公园里的这种现象令人惊讶,更吸引人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去寻找古宅的历史,去还原真实的容貌。在环境生态中挖掘精神生态,塑造精神风貌,接受精神熏陶,这是开拓生态公园的最高境界。敖内村那一列老侨宅,无论是人们行走在巷子里,还是进入无遮拦的屋子,还是用无人机航拍,都会发现那一列房屋,有的古老而不塌,有的衰败而存形,有的荒芜而留痕,有的平淡而奇崛。原来那是一列蕴藏丰富的历尽沧桑的老侨宅!
敖内村家家户户都有人去过南洋谋生。那些老华侨,有的出生入死,在南洋扎下了根;有的含辛茹苦,在南洋白手起家;有的艰苦拼搏,在南洋发财致富;也有的穷困潦倒,在南洋销声匿迹。那一列老宅的第一间房子为许万松先生所建,许先生小时因家庭贫穷而随人去南洋打工,初时,他白天杀猪卖猪肉,晚上就睡在卖猪肉的桌子上,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后来他有了储蓄,有了声誉,便开了一家“恒成”钱庄,兼当批局,逐渐成了位财主。许万松先生有了钱,便回家乡置地买田盖房子,捐款建设学校,深得村民赞扬。故乡的楼房盖好后,许先生没有回来住过。日本军侵占新加坡时,许先生为了逃避日本军追捕,失足跌楼身亡。他死于非命,葬身异国他乡。几十年过去了,他故居大厅里的家具已荡然无存,墙上空荡荡的无一挂物,神龛依然完好,屋顶的瓦片木料无损,院子的两层回廊美观大方,属南洋方柱圆拱的风格。由于没人居住,没人管理,院子里杂草丛生,还长出了几棵碗口粗的“无花果”树。一位南洋华人,艰苦奋斗,富足之后,感念故乡,热心公益事业,捐钱建校,被敬称为“本校功勋”,现在他的遗像还悬挂在“鳌头初小校”的大厅上。那一列侨宅中的第二间、第四间、第八间都因主人下南洋后久留不归,房屋经不起岁月的折磨和风雨的摧残,现在已经满目疮痍,让人不忍目睹。破败的侨宅、停办的学校;有形的物质、无形的精神;已经模糊的历史、正在振兴的现实,所有这一切,都聚焦在那一列侨宅上。那一列老侨宅是一个旧侨村存在的缩影,也是一个新侨村改造的蓝图。
面对鳌头村那一列老侨宅,顺巷而上,走到第六间屋子的门口,门口上方钉着一块金属牌子,牌子上是毛泽东主席写的“光荣之家”。右边墙壁上钉的门牌是“敖内村1号”。一号不在那一列老侨宅的第一间而是在第六间,第五间的门牌却写着“敖内村6号”,发牌单位是“海南省地名办”。“鳌头村”和“敖内村”的“ao”音的两种写法,门牌编号不按顺序,其中原因,不得其解。
乐群村委会的黎明书记敲开了“光荣之家”的大门,我们走进了“敖内村1号”。室主许仁禄先生说明了“光荣之家”的来历。原来那一列老侨宅中的第六间,竟然是红色娘子军第一连第一排第二班班长梁居梅烈士的家!九十多岁的许健先生的家与梁居梅烈士的家仅隔一条不到两米的巷子,他小时候常到梁居梅家玩。他说梁居梅是从龙滚坡尾村嫁过来的,婚后不久,丈夫许世全就去闯南洋了,许世全本想在南洋站稳脚跟后再叫梁居梅去南洋一起生活。那年代,国民党反动派欺压老百姓,民不聊生,敖内村的邻村北岸村有共产党组织,他们经常到敖内村活动,发动劳苦大众参加革命。梁居梅接受了共产党的影响,离家出走,到红军苏区参加了红色娘子军,负起了责任扛起了枪,为劳苦大众求解放。梁居梅在1932年8月的马鞍岭战斗中,为了掩护领导机构和主力部队安全撤退,带领全班10名女战士坚持连续战斗三昼夜,英勇顽强,最后全班战士壮烈牺牲。当时梁居梅年仅24岁。日本投降后,许世全从南洋回归故里,因积劳成疾,不久也病逝。许仁禄是许世全梁居梅的侄孙,他说:每年春节前市民政局都来慰问革命烈士家庭,在大门口贴上“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并发100元慰问金。从那一列老侨宅里,走出了一位红色娘子军班长梁居梅,她没有子女,没留下照片,生前形象已被遗忘,人们只能从红色娘子军的塑像去想象她的燃烧岁月,缅怀她的高尚品德和不朽功勋。梁居梅的家在解放初期由侄子拆旧重建,现在看上去是普通的乡村民居。烈士的侄孙朴实善良,谦让的语言、和蔼的笑脸显露不出丝毫的向政府伸手索取的贪婪欲望。环视烈士的家,聆听红色娘子军的故事,顿感梁居梅烈士英魂仍存,其光环照耀着那一列老侨宅,熠熠生辉。也许这就是“敖内村1号”命名的缘由。
在“敖内村1号”左右两边仅十来米之远的地方,还有两户烈士之家、一户“老室主”(党的地下联络站),他们也都是侨属侨眷,他们和一巷之隔的“敖内村1号”一起,形成了更大的光环,也更加熠熠生辉。新开发区的灯光耀眼,烈士的光环耀心。敖内村几户光荣之家闪耀出来的红色光环,给敖内村注入了一种永恒的灵魂,一种被寻找回来的精神。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同样照耀着九曲江生态公园。这是九曲江生态公园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态。环境生态和精神生态郁郁葱葱,才是万紫千红的美丽乡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更加富有魅力。
站在“敖内村1号”“光荣之家”的庭院里看下一间侨宅的后墙,墙不是用青砖石灰砌成,而是用石片石块黄土砌成,墙体斑驳,屋顶有些变形,显得有年份感。许仁禄先生说下屋是现存的这一列老侨宅中年份最久远的房屋,已经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一家是敖内村许氏的长房长孙家,这一列侨宅原有四间十柱屋,现仅存这一间,成为敖内村的古屋,是敖内村村民心目中的文物古董。这间十柱屋已不住人,由于家人较多,有的在南洋,有的在国内,有的在村里,也许家人想法不一,还不能修旧如旧般地保存民居文物。十柱屋是海南传统民居的瑰宝,保存意义非常之大。人们担心的是哪一天房屋出现险情,这一列老侨宅的十柱屋就消失了,那是村民、游客、九曲江生态公园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
敖内村那一列老侨宅是不幸的,人文历史的悲喜哀乐跌宕起伏,天地人之间的协调缺乏均衡,年份冲刷造成了房屋衰败,古屋不修则塌之势让人痛惜。敖内村那一列老侨宅又是有幸的,政府之助、圣贤之悟,英雄之志、民众之愿,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迎来了新的契机。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组合,耕读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的有效传承,九曲江生态公园的科学规划,那一列老侨宅旧貌变新颜的梦想,应该成为现实。鳌头村是个侨村,乐群村委会是著名侨乡,中原镇是南洋风情小镇,琼海市是红色娘子军故乡,综合这些美丽乡村格局的重要因素和已取得的成果,拥有鳌头村的九曲江生态公园理所当然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继续独占鳌头。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