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冰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正值少年,每逢上市赶集或探亲访友回到家,村里的人总会问我:你是怎么回来的?每次我都诙谐地说:是坐“11号车”回来的(两条腿走路)。说罢,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回想那个年代,温饱问题都难解决,出门走路天经地义。为了读书求学,我们这一带村庄约有10余名农家子弟去离家10余公里的一间中学读书。记得整个路程是这样的:走出村,跨过一条大河堤,穿过5个村,还有3个大田洋,最后才到学校。这来来回回的路程,大家都是靠“11号车”走过来的。
50年后的今天,社会发展大不相同了。我从政30年,而今告老还乡,每天早晨都到外面散步,经常看见10余位年愈古稀、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带着各自的孙儿来到大路口处,等待幼儿园校车开来,带他们孙儿上学。不久,校车开来了,小朋友们上了车,纷纷向老大娘们大声喊:奶奶再见!奶奶再见!车开动了,阵阵响亮的歌声从车窗里传了出来,伴着习习南风飘呀飘,老大娘们个个面笑脸春。我说,大娘呀,现时代的少年儿童上学读书,出门就坐车,多幸福呀,是我们那代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呀!回想起来,这短短几十年时间,城乡变化的速度太快了,都超过我们的“11号车”啦。大娘听我这么一说,都笑了,她们说,出门走路和出门坐车是两个天地,但国家的巨变都是全国人民的“11号车”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我连声说,大家说得对,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团结一条心干出来的,是依靠“11号车”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
我的家乡深土村,远离市井,交通不便,村民生产、生活出行十分不便。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推行“村村通”公路政策,原来的土公路扩建成两车道的水泥沥青公路,路宽了,这一带的创业能人纷纷购置各种工程车,开发建起了海滩涂东星斑鱼和东风螺养殖基地,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走路改成了出门坐车。我们这个有100余户300余人口的村庄,家家户户都有了摩托车,30余户有了自家小轿车,全村人外出或回来,都是出门坐车,车出车入。有了轿车,每逢节假日,全家人集体外出旅游观光,好不快活哩。特别是春节那天,拜完祖先,吃了一顿合家团圆饭,全家大小便坐着轿车外出游玩去了。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吃了一年的蕃薯饭,终于迎来了春节,才能吃上一顿稍微丰盛的干饭浓菜,就感觉是大饱口福了,可现在,特别是青年一代,都不再稀罕有没有好吃的,都希望哪里的景点好看,哪里玩得开心才算心满意足了。
出门坐车,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然而无论国家发展到何等程度,这“11号车”都永不歇步。“11号车”帮助红军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实现了全民族的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建设自己的国家。百年辉煌路,启航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现在这“11号车”更要站稳立场不动摇,不忘初心跟党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铸造祖国更大的辉煌!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