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来
因为她卖过芭蕉,做过芭蕉生意,所以大家都习惯叫她芭蕉婆。芭蕉婆是位八十高龄的老人,虽然有点驼背,但行动敏捷,动作不乱,两眼炯炯有神,让人看了就知道这人不简单,年轻时肯定有过让人称道的经历。
芭蕉婆的老公是“妚啼”,意思是不管碰到什么大事小事,不是想办法解决,而只是哭啼,所以大家都叫他“妚啼”。“妚啼”家贫如洗,连瓦房都没有一间,芭蕉婆嫁过去的时候也只能住在茅草房里。
“妚啼”家没有耕地,芭蕉婆嫁过去后,看到周边有一块荒地,她就硬是用锄头挖,用双手扒,开垦出一块水田,然后种上水稻,当年就有了收获,且粮食有余。芭蕉婆青年时在娘家曾经跟家人酿过酒,有酿酒技艺,她就用剩余的粮食酿酒,拿到乐城、嘉积等地去售卖。她酿的酒很受欢迎,销路很好。乡亲们闻到她家的酿酒味也想品尝,就有人过来讨酒喝。芭蕉婆很大方,告诉大家想喝就来拿,酒坛里有的是酒,也可以拿酒瓶来装回家喝。芭蕉婆因酿酒名声大震,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余钱后,芭蕉婆就想着干点别的事。她家在万泉河边,她看到开阔的河滩上土地肥沃,水草茂盛,是养牛放牛的好去处,她就去定安买回十几头牛,让她的“妚啼”老公去放养。在那水草茂盛的河滩上,牛很快养大养肥,不久母牛都产了崽,其中一头母牛一夜间就产下两头牛崽。芭蕉婆以每头几千元的价钱卖掉一些牛。每月至少还可以卖三车牛粪,一车牛粪一百多元,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赚钱不断,她又先后三次到定安买牛回来养。
家富了,没有房子的问题该解决了,第一次她只是盖了一房一厅。1973年的强台风将房屋刮倒,之后芭蕉婆又连续建了多间房,还帮兄弟盖了新房。
有能力有才干的芭蕉婆被大家推选为生产队长。她当队长后,叫人在她家的周围勘察,挖了一口水井供村里饮用。她又觉得村里的道路崎岖难行,出入很不方便,便出钱买地,发动大家出力,开出一条通经全村的大道,这样大家出行就方便多了。生产队里有六户“五保户”,生活困难,老人无人看护,芭蕉婆当上队长后,他们的柴米油盐都是芭蕉婆在操劳,甚至连老人死亡送终都是芭蕉婆一手操办的。所以芭蕉婆很受乡亲们的称赞。
芭蕉婆养育了四个儿女,现在已是儿孙满堂,儿孙们都很有出息,有读大学读研究生的,出社会的都有了满意的工作。芭蕉婆的老公“妚啼”,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办事为人也比从前精明多了,如今见人总是笑呵呵的,过去的“妚啼”变成“不啼”了。芭蕉婆老了,但她闲不住,还帮着家人做点家务,带曾孙子,晚年生活非常幸福。
一个家庭从从前的一贫如洗到现在的宽裕富足,这是芭蕉婆艰苦奋斗一生的结果。芭蕉婆是琼海妇女中很平常很普通的一员,但正是像芭蕉婆这样的千万名琼海妇女,为创造美丽富裕的新琼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