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德才
提起荔枝,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苏东坡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有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诗道出典故:杨贵妃喜吃鲜荔枝,而长安不产荔枝。由于荔枝不易保鲜,唐玄宗竟令人骑上快马,从两千多公里外的岭南七天七夜换马接力将荔枝急运到长安,以供杨贵妃享用。杨贵妃在长安城头看到一匹马红尘滚滚直奔而来,便开心地笑了。其他人哪里知道她是为鲜荔枝运到而笑呢?这些诗句和典故,都说明了自古以来,荔枝是岭南水果中的上上品。
我同样喜吃荔枝,每到荔枝成熟季节,必寻此物吃个痛快。但亲手摘荔枝,那是遥远的童年时代的事了。
儿时我们村上园岭上有一棵古荔枝树。树身大,两人牵手合抱还合不拢,树冠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树尾梢离地三丈多。人们已将枝梢低一点的荔枝摘去了,就剩尾梢高处还有些许红得诱人的荔枝果在风中晃荡。家里人早就叮嘱我们小孩子不得去爬古荔技树摘那“荔枝落”了(荔枝落,指树上高处难摘到的少许荔枝果),可那树顶的红荔枝却诱得我们口水直流。那天下午,我与村中的伙伴阿十,偷偷地到上园岭去爬古树摘荔枝。我爬到树的半中间,小腿就发抖了,只好用脚勾住树枝,伸出竹竿去卡。卡了好久才卡下两小蘖大概十颗荔枝。阿十胆子大,他爬到了树尾梢,伸手去摘,老是差一点点就能摘到。他咽了咽口水,再往外伸一伸,突然脚跟浮起,整个人翻出枝叶外,打了一个跟斗滚落下去。幸好树冠大,他掉下来恰巧被下一层树枝托住。他颤抖着身子,抓住树枝,屁不敢放,喘了好久才慢慢爬下树去。我也很小心地下了树。我们蹲在树下吃掉那几颗荔枝后,怕家里人知道这件事,便从田坎边闪闪躲躲地溜回家去。那天的荔枝我竟忘记了味道。多年以后我问起阿十,他皱着眉头连说:“酸!酸!”
那年我在阳江中学,与符老师共事,两人交情好如兄弟。他家在凤栖岭村,荔枝成熟时节,符兄邀我到他家摘荔枝,我欣然随往。他家宅四周满是荔枝树,结果累累,有青皮赤蒂的,有红黄相间的,有熟得红里透紫的。他带我到那株鹅蛋荔枝树边,指着满树熟透了的荔枝说,这株荔枝最好吃,摘吧!我对少年时那次爬树摘荔枝仍心有余悸,不敢爬树,只能望果兴叹。符兄哈哈大笑。这时符嫂肩挎一只大竹篮过来了,只见她麻利轻捷得如孙猴子,三脚两步便登到树梢,十多分钟后就用绳子把满满的一篮荔枝吊放下来了。好甜!我吃了个够。符嫂又用袋子装了满满一袋让我带回家去。凤栖岭的荔枝充满了朋友味、兄弟情,令我终生难忘。
不久前,28年前的学生阿锐来电邀我第二天去摘荔枝。早上没到七点半钟,他就从30多公里外的乡下驱车来到了县城。吃过早餐,接上好友,三辆轿车直往大路镇的龙塘田村奔去。当天的乐事是到阿娜同学家摘荔枝。
阔别多年,阿娜特别高兴,大家茶聊不久,又有同学相继开车来到。于是大家起身去摘荔枝。阿娜的荔枝园有两大片。她搬出五六个锡桶和摘荔枝的棍勾,让我们先到北边那片荔枝园摘。这片荔枝园共有90多株荔枝,一个星期前,她已釆摘了80多株荔枝出售了,是特地留下八九株让我们老师和同学来摘的。我们进入荔枝园,来到这几株荔枝树前,哇!大家都惊喜地叫起来。一株株荔枝树像倒扣在地上的半圆大球,每株的直径都有3米多、高约2米,一串串、一簇簇熟透了的红得发紫的荔枝沉甸甸地吊满枝头。低的离地只有几寸,大多与人齐腰、齐眉。高一点的也超不过两米,我们伸手就可摘到。科学技术使荔枝树改变了形态,人们不需爬树摘荔枝了,现在摘荔枝是一种享受。阿娜的荔枝是纯正的新品种“妃子笑”,个儿大皮儿薄,肉厚核小汁多味香甜。几个女同学虽然都过了不惑之年,但一进入荔枝园就变成了小姑娘。她们蹦着跳着笑着欢叫着,一边摘一边吃一边用手机拍照拍视频。就连我这古稀之人,也被这欢乐的景象感染成了年轻人,融入了欢乐的旋涡。十多分钟我们就摘了满满的五大桶,估计有150斤。
南面那片荔枝园有荔枝树近两百株。大家从北边荔枝园回来后,仍然兴致盎然,于是阿娜又带我们到南边的荔枝园去观赏,很快又摘了好几桶荔枝回来。阿娜叫大家把今天摘的二三百斤重的荔枝分成十多份打包,分别装到同学们的车上。忙完这一切后,她才敦厚地笑起来。
阿娜的新楼房建在水泥公路的旁边,大门朝东南,凉快极了。我们坐在她家的屋檐凉棚中,一边品茶吃荔枝,一边聊天,惬意极了。
阿娜有一女二男三个孩子,女孩已出嫁,小男孩还在上学。夫妇两人和大男孩三人在家中打拼。他们种荔枝、种柠檬、种黄皮、种胡椒,还养羊、养鸡、养白鸽、饲兔子。她家买了小货车,有时丈夫和儿子还外出运载货物做点小生意,生活过得甜甜美美的。今年她家仅销售荔枝已收入七万多元。我称赞她相夫教子有方,勤劳致富有功,她却反过来感谢我。我觉得我当年教书对她今天种荔枝、搞生产没多大帮助,同学们都大笑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要不是老师传授知识,阿娜今天哪能看书学习掌握种植技术,使荔枝连年丰收呢?说着大家又捧上荔枝让我品尝。我想这大概是学生们的客套话吧?但吃到嘴里的荔枝竟真的那么香,那么甜,润透心田,充满了浓浓的师生情。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