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通”记

发布日期:2022-07-08 09:49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陈业基


我三叔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后,由于伯父长期在外工作,伯母便提出分家。分家后,三婶嫂各为一家,各垒火灶过活。那一年,我刚好七岁出头。

为了争取多出工多挣工分养家,老妈总是每天三更就起床煮“鸡啼饭”,我也经常在睡梦中被老妈叫起来,去厨房帮她“看火”(即烧火)。那时我家建的是米余见方的大灶,大灶上使用的是“尺八”大锅,家里每天都要煮上一大锅番薯饭才够全家六口人从早上吃到“日头导”(方言,即午后饭)。现在的人肯定不相信那时的人的饭量,由于那时大家肚子里都缺“油水”,平时几乎都是蘸着鱼汁和鱼糟吃番薯稀饭,所以大人每顿饭吃上五大“八棱碗”并不稀奇,小子就不用说了,肚子一“困”(即饿)就到饭钵里舀饭吃,有没有肉和菜都无所谓,有时只在盐钵里捏一小撮粗盐,放在饭碗里搅一搅就入肚。因此,每天的“鸡啼饭”,老妈都要煮上四五钵才够全家人吃。

老妈从米坛里舀出一牛奶“贡”(方言,即罐)米,放进小“嘎箩”(即细篾编织的深肚竹器)里,拿到盆钵里用水洗净后,再倒进大锅里,然后用瓜匏从水缸里舀了许多匏水倒进锅里,盖上锅盖。这番操作完成后,她才蹲到灶门前,叫我坐在灶门前的小凳子上,让我看她怎样从“灶夹”(即大灶与墙壁之间的空间)里抽出一把“稻稿”(即稻草)放在灶门前,再用“火决”(即火柴)点燃“稻稿”,慢慢伸进“灶肚”(即灶膛)里。之后,她便叫我自己从“灶夹”里抽出一把“稻稿”,当第一把“稻稿”快要燃尽时叫我赶紧续上。她还教我怎样利用“灶夹”里的“火枷”(即烧火棍)拨弄“灶肚”里的火灰,教我怎样使用“火通”(即吹火用的竹筒)吹火。老妈看我顺手后,才拿起砧板和大“嘎箩”去剁番薯。

当时我们家烧的大都是“稻稿”,因此“灶肚”做得很深,灶门也做得很大,且没有灶桥,故煮一大锅饭下来便有满满一“灶肚”的“稻稿”火灰。烧“稻稿”必须一小把一小把的烧,“稻稿”把大了会把“灶肚”塞得满满的,灶火反倒不旺;“稻稿”把太小了,又容易弄“火过”(即火灭)。“稻稿”伸进“灶肚”的时机要把握好,快不得也慢不得,快了会塞满“灶肚”,慢了会续不上火。“灶肚”一旦塞满,满厨房都是烟雾很呛人。如果“灶肚”里“火过”了,就必须重新生火,那就得多使用一根“火决”了。我记得老妈说过,“火决”也是用钱买来的,能省一根就省一根吧。

有一次,由于我的小脑瓜开了差,“稻稿”续不上,“灶肚”里的火就“过”(即灭)了,我只好赶紧拿起“火通”伸进“灶肚”里,鼓起嘴巴就着“火通”猛地往“灶肚”里吹,结果把好端端的火苗给吹散了,气得我坐在那里哇哇地哭。老妈看到了,就放下菜刀过来教我用“火决”点上“稻稿”,告诉我使用“火通”吹火时不能太急,要轻轻地吹,火苗才不会散,火才容易着。我似乎听懂了点,吹着吹着,也就慢慢地上手了,使用“火通”吹火的技巧也慢慢的掌握了许多,比如往“灶肚”里续“稻稿”后,可用“火枷”轻轻地拨弄,让它烧得旺些,火一旺就不容易灭;比如当“稻稿”续得慢了导致火“过”了,只尚有一点火星时,我便按照老妈说的,轻轻地吹,那点点火星就慢慢地被吹出火苗来了;再比如火星旺时,我就会快慢结合,一口慢一口快,灶火就会很快着了起来。

老妈剁好番薯倒入大锅里后,便来换下我,我便移张凳子坐在一旁,看着老妈烧火。老妈使用“火通”的技巧比我高明多了,她一般都不用蛮力,吹的时候总是有条不紊的,多弱的火苗她都能吹着起来。我看着火光映照着老妈的脸,心里好佩服。老妈一边烧火,一边还拿“火通”打比方,跟我讲做人的道理。她说“火通”两头都是空的,一空到底,做人却不能像“火通”这样一条直肠通到底,教导我在人前讲话要留有余地,不要全部都倒出来。她还说,其实“火通”也有优点,它不藏不掖,没有这两头的通透,灶火也旺不起来。长大后,我才从老妈的话语中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说话不要过于直白,直来直去那是会伤人的;读书应该读通透,直到明了为止;做人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不要扭扭捏捏。

用“稻稿”做饭平常还好办,一到雨季就困难重重。当时,农村人的“稻稿”都堆在村外的平地上,不遮不盖的,下雨时整个“稻稿”堆都是潮湿的。在雨中将“稻稿”拔出来带回家,此时灶夹里也是潮湿的,点火就显得相当的困难,即使点着了火,火势也很微弱。在这种情况下,“火通”的使用次数就比往常多了,往往一锅饭煮下来满屋子都是浓浓的烟灰,很呛人,我只好跑出厨房,到外面喘几口气再回来。遇到台风天气就更加辛苦了,弄不好还会被穿过“火通”的火苗烧伤嘴唇,疼痛红肿几天都难消。

现在的人早已过上了好日子,农村人做饭做菜都用上了电和煤气,只在年节时“沓”(音da,即煮的意思)鸡鸭鹅才用上大灶的铁锅,才用上柴火和“火通”。今年春节回老家,看到老家厨房“灶夹”里的那把“火通”,我便想起过去我使用“火通”的故事,故作此记。那用“啰竹”(即一种皮涩的青竹)做的“火通”,确确实实伴随我度过一段苦涩的日子,确确实实留给我一段苦涩的记忆。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