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奇河砖瓦”

发布日期:2022-07-25 21:13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程作池


“奇河砖瓦”是我市龙江镇蒙养村历史悠久的地域性纯手工产品,质量色彩俱佳,久负盛名,鼎盛时期除了供应本地外,还销往三亚、万宁、文昌等地。

万泉河北岸临溪有一地段,旧时称为“奇河”,名字估摸与万泉河有关。该地块土壤特殊,颜色似黄金不含杂质,土质柔软粘性强,手感好,制作成的砖瓦坚固耐用,不变形、不渗水、不漏水,色泽鲜明经久不褪色,是一款颇具特色的建筑优质材料。蒙养村自建村以来,先辈慧眼看中这块宝地,创办“烧窑”(俗称砖瓦灶)生产砖瓦,将黄土变黄金,不仅解决了建屋材料之困,还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鼎盛时期仅“奇河”蜿蜒一带就有十多座“烧窑”,制作砖瓦的工人及杂工达数百人,还聘请了不少外地工人,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奇河”背靠赤面岭、白墓岭、三角岭和顶指岭等多座山岭,木柴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满足“烧窑”的木柴供应,而且山岭都距离村庄不远,过河仅十来里路程,上山取木柴成本低,且柴质好火苗旺。每天早晨,村里男人带着备好的干粮和砍柴用具,驾驶牛拉车,一拨又一拨地陆续进山取木柴,岭上岭下人声涌动,问候声、砍柴声、捆柴声、牛叫声、鸟鸣声与山涧潺潺流水声混在一起,似一曲天籁之音响彻云霄,回荡在山谷之中。依靠上山取柴放木排为生的万泉河放排工,仰其“奇河砖瓦”名声,木柴价格好,源源不断地给予供应,保障了“烧窑”的长期生产。

“奇河砖瓦”名声之所以能够打响,除了因为砖瓦的材料优质外,与精湛的烧砖技术也密切相关。经过数百年的探索和积累经验,“奇河砖瓦”的生产工艺日臻成熟。制砖工人首先将黄色粘土不断地翻腾捣细,并浇水使之湿润松软,然后驱水牛不厌其烦地来回踩踏,将其踩成浆状,软硬适度。工人用模具把土浆手工打成砖瓦坯,列成一行行一排排晒干。有经验的师傅带领着工人,把晒干的砖瓦坯整齐垒置于烧窑里,用木柴烧烤成形。放置技术十分讲究,如火路布局稍有疏忽,烧出的砖瓦就会含“火壁砖”过多,或色彩渗有杂色。“垒灶”完成后,由师傅带着一名徒弟轮流看火添柴,如一名师傅兼看多个“烧窑”,则定时临窑察看火候、现场指导。看火添柴的程序十分严格,分初火、中火、高温火和封窑火(成品),师傅们凭着经验,根据窑里火路的清晰透明程度和砖瓦坯的色彩变化来决定火势大小及封窑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封窑火”的掌握,这是决定砖瓦好坏的最关键一环。封窑后浇水即从窑顶向窑里灌水降火,也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整个过程如经验不足判断火色有误,封窑过早或过迟,浇水不按程序要求,则所产出的砖瓦变形欠固,或色彩不理想,产品“半青半赤”居多,或砖心、砖面含条纹有赤红色斑点,俗称“不熟火”砖瓦。据我所知,“奇河砖瓦”出现这种情况很少,这与该村的师傅身怀绝技有关。绝技师傅看火产出的砖与众不同,青溜溜的色彩鲜明,质地坚固不变形,瓦片既薄而坚,放在平坦地面上,人站在瓦面顶都不“开排”(破裂),且整个瓦面没有细缝暗纹,不渗水透水。“奇河砖瓦”具备的这些优点,令其名声远扬,成为地域性的名牌产品,十分抢手,购买需预约排队。“奇河”的辉煌持续达数百年,有名气有声望的师傅常常被外地高薪聘请担任技木指导,足迹遍及邻近乡村和邻县的“烧窑”。

然而,“奇河”靠近万泉河,常发洪水,也有不尽人意的现象发生。有时“烧窑”刚开火或已封窑,洪水来了,“烧窑”被浸,轻则砖瓦色质欠佳成“狗血红”即全红色调,易断易碎,少有人问津;重则“烧窑”火旺遇水爆炸,窑顶损坏开“天窗”,砖瓦坯全烂在窑里,清理更加费力费时,造成血本无归。当然这些都只是个例。

用“奇河砖瓦”建成的房屋,任凭风雨侵蚀,色彩始终鲜明且不生苔藓,年代越久越显光滑鲜艳。“烧窑”师傅身怀的绝技都秘不外传,即便带徒弟也只传授基本功,徒弟只能靠长期观察和自我摸索积累经验,或暗中偷学关键技术。这些师傅靠绝技吃香喝辣,生活富足有余。

在计划经济年代,“烧窑”归集体经营,特殊年代一度停办,中断一段时间后恢复,大队、小队同时上马,“奇河砖瓦”又再次繁荣起来。凭其靠山近水、得天独厚的土质优势和拥有一批熟练工人、经验丰富的师傅等有利条件,迅速有效地盘活了“烧窑”经营,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扩大,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在计酬工分按劳分配时代,这里的劳动日价值普遍高于其他地区,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蒙养一跃成为全县富足有余的大队,富裕起来的农民盖起了不少新颖漂亮的新瓦房,蒙养村成为人们羡慕向往的村庄。

1973年9月14日,一场特大强台风突然杀到,狂风暴雨无情摧毁了一个又一个村庄,一夜工夫,琼海大地到处断壁残垣,哭声遍野。灾后,蒙养大队以大局为重,在重建家园的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班加点,争取多产砖多出瓦,为支持全县及邻县重建家园做出了贡献,获得了上级政府的表扬,也获得人们的赞颂。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实行封山育林政策,砖瓦“烧窑”只能采用橡胶枯木枝条,或橡胶木加工利用后的下料。随着橡胶木的广泛应用,木柴奇缺,价格不断上涨,制作砖瓦的成本猛涨,加上民间建筑材料大都采用新兴起来的红砖、生态砖和钢筋水泥,“奇河砖瓦”产业逐渐衰落。手工制作砖瓦是一门技术活,也是苦力活,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想学。久负盛名的传统砖瓦手工工艺,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和现代工业的冲击下,逐渐衰落失传。唯独蒙养村南平埇大村沟两座“烧窑”勉强维持生产,砖瓦奇缺,满足不了人们兴建传统青砖灰瓦式尖头屋的需求。自2017年起,随着国家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加强保护,南平大村沟的“烧窑”终被有关部门关闭,停止生产。蒙养传统的地域性手工砖瓦工艺寿终正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