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上易
天蓝蓝的,飘着片片白云,晴空万里,极目无边。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环顾四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地方就是当年的岭顶坡校办农场,毛草寮就是搭建在这块大石头旁边啊!”独踽大石头上,山风拂面,轻轻地撩动起我久远的记忆。
记得1974年9月的一天,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我们文堂小学一百多名学生在校长和班主任的带领下,高举红旗,头戴草帽,手拿砍柴刀,肩扛锄头,腰挂水壶,光着小脚板,浩浩荡荡地向岭顶坡进发,开始了创办农场的战斗。那轰轰烈烈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最令人难忘:同学们一字摆开,挥刀砍掉小树木,劈断藤条野蔓,锄去杂草,搬掉石头,平整出一块块空地,挖成一排排沟渠,打飞机草,割树叶,烧肥填土,种上一行行甘蔗,在甘蔗园外围种上防风林。一年后,一个占地约600亩的崭新垦地就展现在白石岭西南面的山岭上。
那两栋高高的金字型毛草寮最令人喜爱,是用甘蔗叶和芒草搭建而成的。东面一栋约100平方米,就搭建在一块大石头旁边,里面两边搭起大铺位,是男生宿舍。旁边的山沟底下,我们挖掘了一口小水井,鱼儿悠游,泉水清甜;西面一栋约150平方米,搭建在一处高地上,前面是教室排满桌椅,后面就搭成一个大铺位,是女生宿舍。在50米远的地方还建起一座小水库,长长的堤坝横跨山沟,山风吹拂,水面微波涟漪。两栋高高的金字型毛草寮东西相呼应,成为培养造就“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接班人”的新阵地。
当年那半工半读的集体生活最令人回味。农场采取七天轮换制,上午上课学习,下午参加劳动,大家回家吃晚饭后返回农场。每当中午下课后,大家各自埋锅做饭,纷纷拿出从家里带来的东西一起分享,欢乐的笑声与锅碗瓢盆碰撞声形成了美妙的生活交响曲。那一面插在教室门前大石头上的红旗高高迎风飘扬,最引人注目,点缀山岭千层绿,方圆千里都能看见这一点红。早上,我们在她的召唤下作早操,郎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山野上空;晚上,我们在她的猎猎声中夜读,小小煤油灯与夜空中的星星相辉映,我们小小的心灵也在慢慢地成长。就这样,我们在日夜星辰、风雨雷电中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满怀远大理想,度过了岭顶坡校办农场不平凡的日子。
独踽大石头上,举目远望,岭顶坡校办农场还真是个好地方啊!她坐落在龙江镇蓝山村委会的南边,东边紧邻白石岭,白石岭下是水滢滢的蓝山水库;北边远望是影影绰绰的嘉积城区光景;西边近处是弯弯曲曲的万泉河,河边是错落有致的村庄和绿油油的田野。这块充满生机的园地,她的一草一木记载着我们那段不寻常的少年岁月,她的一草一木都长满了一代人的故事。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