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乐生
墟市,即乡村集市,也叫墟场。古时,日中为市,以便贸易,墟市是乡村文化聚合之地,是展现城乡文明的标志。我的家乡在万泉河畔,以前傍河的墟市叫牛轭曲。从牛轭曲到文曲墟、到万泉镇的墟市蜕变,是一幅时代发展的缩影。
牛轭曲市:风光改名,兴办新学
牛轭曲,顾名思义,像牛轭的巷,似拱形的墟,名字浅俗,不够文雅。不过,那时的集市墟场却是孩子们的天堂。每逢市日,孩子们讨到几个铜板或几分钱,便钻入街市四处买吃,尤喜追随人流游动的碰公粿摊,围观临街火炉油炸的煎堆,观看现煎现卖的印钱粿。
碰公粿摊主乃祖传技艺,堪称碰公粿世家。每逢市日,摊主端着圆桌随人群流动,拿刀在粿面随意拍打,随买随切。碰公粿价廉物美,站立之间可嚼半饱。还有煎堆喷香,印钱粿耐嚼,都是刚出笼的小食,让人大饱口福。论街市特色,如没有小吃就没有墟市。
查考牛轭曲历史,早年的《康熙定安县志·墟市》查无结果。查《光绪定县志·墟市》“小市附”条,才找到“牛轭曲市”,末尾有“在多河图,原集路巷门,今移此。”多河图是行政区划,大约在今天的琼海万泉镇,至于“原集路巷门”在何处,不得而知。由此看来,万泉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从光绪三年(1877年)着手修志至今,也不到145年。乡贤聚会幽然叹息牛轭曲名不正言不顺,难出贤能才士,于是集思广益,商量改名。
当年多河图辖下有72个村庄,算来人口并不少。于是革故鼎新,整治街市,张榜公告,兴建“吗察”(即农贸市场),奖赏才能之士,议改墟市之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儒士献联,联曰:“文曲呈光,普照南天世界;河图瑞玉,大开中水恩波。”
儒士逸兴遄飞,对联制作精巧,十乡九村称颂,牛轭曲颇觉有脸。一时间,坊间评头品足,摘瑕指瑜,牛轭曲成了普照大地的文曲星,多河图有了马驮河图。于是,鞭炮齐鸣,趁“吗察”落成举行庆典之际,名家挥毫泼墨,书对联悬挂门口,实在风光。
地方之盛,系乎学校;人才之兴,本乎教育。光绪末年,实行新政,锐意变革,改书院为学堂,兴办新学,高潮迭起。县志记载:“光绪乙巳年(1905年),今邑候赓尧王公率绅士王绍祜、莫定桐等,从各乡祖祠捐集的款,并收书院膏火旧租息,修整增扩旧制”,捷足先登,建成定城尚友学堂,开风气之先。1908年出刊的《宣统定安乡土志》记载:乙巳年“县东南距城一百五十里,多河图官凯村有公立凤阁高等小学堂,校舍由图绅劝捐建造。”
官凯属石壁乡,离文曲不远。两相比较,文曲乡绅心不服。众绅磋商,作为父兄不相时而变,有愧子弟,也于光绪丙午年(1906年)兴办新学。后来,《宣统定安乡土志》记载:“距城一百五十里,多河图文曲村有公立多河两等小学堂,校舍由图坤劝捐建造。”
文曲墟:文能移风易俗,武能震慑凶顽
文曲墟有著名的曲瓦、竹器,是有名的竹市,周边乡村盛产黄竹、白粉竹等。一般于卯时在万泉中学旁边的大榕树下开市,交易时人声鼎沸,吵得学生半夜无法安睡,当局几次驱赶无效。万泉中学的宋老师主动请缨,卯时临场,苦口婆心,婉言相劝,竹市搬迁,众咸称善。宋老师原是琼海师范学校教导主任,他说文解字,贴合事实。有个同学名叫王琼,被戏称为“王穷”。宋老师解释说:“琼”是“宝玉”,琼海是宝玉般海洋,万泉中学是宝玉福地。
万泉中学是宝玉福地,那文曲墟也是宝玉福墟。坊间传说,文曲市民蒙朝烈,身体瘦小,曾赴少林寺学武,武功十分了得。他宅心仁厚,熟悉草药,有一次被毛贼围攻,立心教训,失手打伤贼子,于心不忍,便赠丸药疗伤,教他们用酒化开,为人传颂。
当年日寇入侵文曲,街市萧条,买卖停滞,商家无法维持生活。日寇心狠手辣,强蛮拆掉临河几间商铺,建起炮楼,把黑森森的枪口对准市民。但是,吓不倒文曲人,市民蒙朝烈仍然在太阳旗下打拳卖药,弘扬中华武术,招徕四方顾客,一点也不顾日寇的脸面。
日本中队长黑田中佐看到蒙朝烈拳术灵活,门路开拓,便指使曹长暗中袭击。其时,蒙朝烈专心致志打拳,冷不防日本曹长从一侧跳出将他拦腰抱住,狠命一摔。可是,蒙朝烈临危不惧,一个筋斗跃起,安然着地,这被黑田中佐看得清清楚楚,逼他与日本人比武。
黑田中佐取出一叠钱币,令五个日本士兵下场与蒙朝烈比武,并且声言,赢者奖钱。好一个蒙朝烈,不愧是少林弟子,既然无法回避便欣然应允。几个回合,把鬼子累得直喘气。说时迟那时快,蒙朝烈避实击虚,顺手一拉,鬼子跌做一团,倒做一堆,狼狈不堪。观者大笑,鬼子恼怒。
蒙朝烈在文曲无法安生,只好躲到定安县的岭口、翰林一带谋生。日本投降后,炮楼倒塌了,蒙朝烈才回到了文曲。
万泉镇:小镇突起,面貌靓丽
1973年9月14日夜,一场超强台风在琼海博鳌登陆。大风所过之处,房屋倒塌,断垣残壁,惨不忍睹,文曲墟被夷为平地。灾后重建,隔河选址,新市场乘时而起。
新盖的供销社经营日用百货、五金家电、土杂特产,商品少得可怜,倒是普通食店生意兴隆,尤其是粥食。在那个凭证供应的年代,什么东西都要票证,唯有粥可免票供应,于是人们排队等着吃粥。服务员讨好书记,瞅准时机卖“书记粥”。有好事者瞅准时机,贸然出手,拿走“书记粥”,躲到一旁,美美享用。
后来,我曾问成为万泉镇委书记的老同事:到底“书记粥”是乜味道?镇委书记笑着说:“我也不知‘书记粥’乜味道,只知满街都卖粥,不知你说的是什么粥?”一个墟镇穷到只有白粥可卖,而且特殊照顾卖出所谓“书记粥”,实在可怜。
灾后重建,全盘考虑,统筹兼顾,新旧协调,万泉镇有了新变化。一个崭新的城镇开始凸现:临街藻饰,青砖镶贴,外层二楼,骑楼风格,加设檐廊,地方特色。
遥望万泉新街,这是原来的牛轭曲市吗?时下都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那我的乡愁呢?原先的墟场消失了,碰公粿、煎堆、印钱粿的小吃摊让位给新建的茶店。夹街店铺整齐划一,立面装饰清新雅致。一座崭新的小镇以靓丽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