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魂 ——记我的三位老师

发布日期:2022-11-15 09:49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朱德坚


我这一生中曾两度当上教师,加起来有30年教龄。其实初中毕业后我并没有报考师范学校,而是读了高中。当命运使然我当上了教师,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就显得欠缺了。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当好一名教师?我就很自然地想起教过我的老师,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初小至高中,教过我的老师有许多位,其中最难忘的是三位老师,对我教益颇深。

朱达裕先生

1945年秋,我将近六周岁,进入滨滩村小学读书,当时叫做“开蒙胧”。村小学只是初级小学,设在村中的吴氏宗祠。不同年级的四个班只有两位先生(当时称先生不称老师)执教。朱达裕先生兼任校长,我的课程几乎都是他传授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天蒙蒙亮父母就唤我起床,因为有早读课不能去得太迟。我急急忙忙拿起装书的用鸡藤编织的手拎包,口袋里装着还温热的“米爆”(爆米花)就上学了。走到祠堂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跨进大门就看见先生坐在桌前,手执教鞭,在等待前来背书的学生。读书背书因人而异,有些孩子读熟一篇课文很快,有些孩子却老是忘记和错漏,大多数背不出来的孩子都要挨罚,即使是他的儿子或他的亲戚也不例外。我每次都顺利过关,从未挨过罚。

学写毛笔字是必须的,时间在中午。吃完午饭回校,先生已坐在他的大办公桌跟前,桌子上有一个大盘子,里面是已经研磨好的红汁。据说是用起龙岭上一种红石头磨成的。先生在我的方纸上写16个红字:上大人孔乙己……我自己再用黑墨照笔画描,使红字变成黑字,这叫描红。学会描红了,就用薄纸蒙在柳公权字帖上,照底样一笔一划写出来,这叫临帖。最后,习惯成自然,就开始自己写了。每天所写的字要交给先生打分,特别漂亮的字先生就用红汁圈一圈。如果谁写的字得圈特别多,就被拿去贴在墙壁上,让大家欣赏。

每到期终,总结分数对先生来说是一个大工程。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课程有国文、算术、图画、唱歌和体育,国文科又有作文和默写;一个学期的考试有平时测验、段考和期考,到期终要把这些分数用算盘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再根据总分决定全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所以说,每到期末是先生最忙的时候。

先生虽然只读到高小,但他各科功课都学得很好,并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故执教初小绰绰有余。在先生的教导下,我们滨滩村有了浓浓的读书风气,孩子们也在初小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韩镇光班主任

1951年秋,我不满十二周岁,考进乐会第二中学(后改为乐会温泉中学)。在家养病一个学期后,我于1952年秋返校,进入春季班,正是韩镇光老师当班主任,韩老师一直把这个春季班带到毕业。

韩老师是文昌人,身材敦实嗓音洪亮。他在课余时间爱和学生打交道,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学生们也喜欢到他的住处串门,和他的几岁的女儿阿兰玩得很熟。当我们跨进门槛的那当儿,阿兰总是嚷道:“我爸的学生来啦!”她把我们当成自家的亲戚了。

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韩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那时候,我们那个班不需要班主任事必躬亲,班中的许多工作都有同学主动乐意去干,诸如,有人带读英语,有人教唱歌曲,有人定期缮写绘画出黑板报,有人负责晚修前点汽灯等。班干部各司其事,班委会自然运转。

韩老师对班主任工作充满热情,且多才多艺。韩老师将我们春季班命名为“怒吼班”,又自己作词谱曲,为怒吼班创作了班歌《怒吼歌声》。我现在还记得班歌的歌词:“怒吼班的健儿……声音像海啸,脚步像怒潮……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并肩挺胸来歌唱……为了美好的理想,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练好本领……”这就是对“怒吼”很好的诠释。

有一次学校举办歌咏比赛,他再三叮嘱音乐科代表,不要在校园里教唱参赛歌曲,尽量把全班同学带到其他师生听不到歌声的偏远角落去练习。他说,无论多么悦耳的歌声,听的次数多了都会让人觉得腻烦,他要的是“一唱惊人”的效果。音乐科代表听了他的建议,果然,我们班在这次比赛中夺得了亚军。

还有一次“整洁”大评比。韩老师不仅限于言语上的指导叮嘱,还经常穿梭于教室宿舍之间,不仅严格要求我们要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水杯饭碗摆放要整齐划一,还手把手地教我们把棉被折叠得有棱有角。在他的带动下,我们班夺取了“整洁模范”奖旗。

一次拔河比赛,韩老师集领队、教练和啦啦队长于一身。如何把我方的力量发挥到最大?他的战术是:人员的站位按高矮顺序,高个子排头,矮而壮的垫后;绳子一定要保持直线,防止上下左右摆动和弯曲;用力要听指挥,要一张一驰。在他的指挥带动下,几场激烈的较量我们班都过关斩将,拿下了拔河冠军。

1954年12月29日,毕业前夕,摄影机把54位怒吼班同学和21位师长定格在大礼堂前面,凝固了这一时刻。几十年来我们都把这张毕业合影当作宝物珍藏。如今,已经经过电脑翻新放大的这张黑白照片,依然清晰如初。分三排阶梯式站立的怒吼班健儿并肩挺胸,虎虎有生气。班主任韩老师端坐在校长身旁,凝望的表情潜藏着丰收的喜悦。在他的膝下14面鲜艳的奖旗一字排开,分外醒目!

王茀周老师

王茀周老师是我在嘉积中学高三的三角课(数学科的一个分支)老师。“王茀周”这个名字,我在温泉中学读初中时就听说过,因为他就是从温泉中学调到嘉积中学高中部任教的。初见王茀周老师他还很年轻,年龄只有三十挂零,刚结婚不久。他天庭饱满,眼睛有神,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表述准确简明,板书迅速工整,常常是口说和手写同时进行,讲述结束时板书也完成了。因而,学生都爱听他的课,也很容易听懂他的课。

我们得到的教益不仅仅是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之外,王老师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我们学到教材之外的很多数学知识。那年元旦,学校举办游园晚会,活动的项目多种多样,其中有一项是拼图游戏,要求用六根长度相等的火柴棒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这道题的出题者就是王老师。

王老师爱惜人才。他在看了1955年秋考进嘉积高中这一届新生的分数一览表后,发现来自万宁的朱保和的各科成绩不错,尤其是数学科得了满分,就觉得朱保和是块学数学的料子。他对朱保和悉心培养,使朱保和进步很快。朱保和在一个暑假里竟学完了《立体几何》和《平面三角》两门课程,并解答了其中所有的习题,在新学期开学时将答题本交给王老师。朱保和被王老师称为“学习阵线上的王崇伦”(王崇伦当时是全国劳动模范,一年完成三年的生产任务,被称为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后来,朱保和在完成高中课程之外,又解答了嘉积中学图书馆收藏的《数学题典》中的许多难题,还接触了一些大学课程如《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等。他在数学上的进步和突破,都离不开王老师的爱护和帮助。

王老师还组织起数学课外学习小组,组织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另外学习。每次活动王老师都给我们讲课,有时也由有见地的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内容都是对教材的延伸。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理解接受教材的内容,又能将视野扩大到教材之外。

王老师心地善良、光明磊落。他组织的数学课外学习小组中,有不少是当时出身不好的同学,王老师因而一度被批。而王老师的回答是:我是教书育人,一视同仁。

而今,三位老师都已作古,但他们的音容笑貌还在我脑海之中。每当我在教坛上遇到挫折时,我就会想想老师会是如何应对的。当我回忆往事的时候,脑海里常常响起老师唱的歌声和拉的琴声,有朱达裕先生教唱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有韩镇光班主任教唱的“万泉之滨,蔚集我们年青的一代……”(《温泉中学校歌》),有王茀周老师拉的小提琴《思乡曲》。我想,这歌声和琴声就是他们的教魂,是他们崇高精神的象征。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