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坐动车,“走几步”坐飞机。
如今,这就是琼海人出行最生动的写照。曾经,出行不便、泥泞坑洼的泥土路成为过去。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30年来,琼海的交通发生巨变,为琼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见证了琼海的巨变。
交通巨变 见证“琼海速度”
1994年,56岁的摄影师周仕科在银海路、金海路通车现场,拍下了通车仪式。仪式现场两行醒目的标语——“让别人发财广招商,求自己发展争创辉”“琼海人民欢迎您”格外引人瞩目。由此开始,琼海迈向了发展的崭新篇章。
1997年,摄影师蒙钟德爬上了琼海市东风路附近的高楼,拍摄改造后的东风路,这条耗时仅3个月就完工的拓宽改造工程,也创造了新的“琼海速度”。
“我喜欢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不同的场景,看到不同的时代变迁。”蒙钟德说,走在琼海市城区,你会发现,曾经的风采车变成了小汽车,城市规模扩大了10倍,交通也十分便利。
2010年12月,海南首条高速铁路——东环铁路开通,琼海站、博鳌站正式投入使用。琼海从此迈入高铁时代,琼海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动车。
2014年3月,琼海人民盼望已久的潭门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至此博鳌到潭门的时间被缩短到了7分钟。
这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勾勒出了30年琼海交通变迁的辉煌历程。随着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人们的出行方式也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
30年来,琼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路网工程建设,坚持“高要求、严把关”推进主要干道和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琼海市公路总里程为2877.855公里,市域“三横四纵”干线路网基本形成,农村公路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4.38%,189个行政村通客车率100%,路网密度也位居全省前列。
如今,驾车行驶在琼海的镇村公路上,不仅道路宽敞、平坦、通畅,而且随处可见鸟语花香,驾驶过程也平稳舒适。
腾云越海 建起“海陆空”立体交通网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庄子《逍遥游》开篇中“鲲鱼化鹏怒飞冲天”的瑰丽想象。
琼海博鳌,也期待有一天能借势高飞。
2016年3月,曾经的梦想成为现实。经过短短不到10个月的奋战,博鳌机场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航。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挑战极限,体现了“琼海速度”,彰显了“海南精神”,用汗水和拼搏精神创造了世界民航机场建设史上的奇迹。
“我身后的这栋大楼,当时整个建设项目,每天施工现场有近百台机械和4000多名工人通宵奋战。”博鳌机场地面服务部经理莫玳指着博鳌机场国内航站楼说,这就是民航建设史上的新奇迹。
这个最初旨在服务论坛的机场,很快就成为普惠群众的重要民生工程。2021年,博鳌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自2017年运营以来连续第4年旅客吞吐量正增长。
博鳌机场航务与运行管理部经理刘学杰表示,目前博鳌机场开通了包含“北上广深”等在内的一线城市直达航线,累计运营航线达到90余条。后续博鳌机场将充分发挥临空产业的优势,打造一个融合高端医疗、会议会展、旅游购物、通航飞行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生态圈。
30年,腾云越海,华丽巨变。
依托龙湾港、潭门港、环岛高速、中线高速和博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琼海已经构建起“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琼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强大支撑,更为琼海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封关运作,时不我待。琼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艳红表示,作为口岸城市,琼海将稳步推进博鳌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和全岛封关运作项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项目前期审批工作,争取博鳌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于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建成投入使用;确保封关运作项目于202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带动飞机改装、航空维修等航空服务业聚集发展,博鳌机场将成为海南自贸港政策落地和琼海临空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琼海融媒)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