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繁亚
读书人大都知道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书本知识),一本是“无字之书”(自然与社会),而著名作家卢新华的经验是读“三本书”,即这两本上再加上一本“心灵之书”(自己的心灵)。他在多个场合谈读“三本书”,比如2015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名家光明讲坛”栏目以整版篇幅发表他的《读三本书 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味和读书感悟》。他还应邀在多所学校分享他的“三本书”。他的《三本书主义》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外,2017年高考浙江卷作文以他的“三本书”为命题材料。可见,他的“三本书”是别开生面的读书之道。
卢新华1977年考取复旦大学。1978年,《文汇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独家发表了这位中文系新生的小说《伤痕》。当时这个24岁年轻人的作品打动了数亿中国人的心,他也由此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增添了一个新名词——“伤痕文学”。
读“有字之书”是人类的共识,在精神成长过程中没有人绕得过。在“读万卷书”的引领下,卢新华参军入伍,开始真正爱上阅读,进入大学以后更是“恶补”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随着阅读的深入,他渐渐地体会到,“行万里路”“法乎自然”,其实也还是在读书,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用眼、用脚、用心来阅读“自然和社会”这本无字的大书。某种意义上,比起有字之书,它对我们的生命会更为重要。因为“书本知识”无非是前人或别人观照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和自然的生命体验,是别人思考的结晶,这些可以给我们的生命以启迪和借鉴,但它绝对代替不了我们的生命本身。人类的思考可以越来越深刻,人类的书籍也可以堆集成一座座高山,但一旦没有了“自然和社会”作为人类思考的对象,人类所有的书籍必定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自然和社会”才是那本最原初的书,而一切“书本知识”只能是它的摹本或拷贝。
对“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便自觉地在读“自然和社会”上下功夫。留意到自己的履历“工农兵学”唯独缺商,在文汇报工作两年多后,他毅然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嗣后,又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美国不仅蹬过三轮车,卖过废电缆,做过图书公司英文部经理,还在赌场发过牌,最终也促成他写了《财富如水》这本“有字之书”。
最值得深度思考的是他的“心灵之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鲁迅先生则说:“我时常解剖别人,但更多的是更严厉地解剖我自己。”自从写了《伤痕》成名以后,他身上汇聚了太多的荣誉光环,已然让他滋生出种种“虚骄”之气。为此他大胆剖析自己。通过反思,他认为,荣誉的光环尽管让人很受用,却也是具有重量的人生包袱,一个人只要背上它,游泳肯定游不远,登山肯定登不高。当年,他一夜成名、春风得意,“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等众多光环笼罩下,原本可以轻松步入仕途的他,却拒绝了当时很多人都羡慕的工作,把自己归零,从头做起,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由此我想到,作家本质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在读书写作过程中你的思想都会受纷扰、影响和反映,所以你要经常阅读自己的心灵,在作文做人中修身养性,不断充实提高和净化自己。相较于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我觉得读好“心灵之书”当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老实说,我对卢新华“三本书”的读书体验是深有感触的,而且在读书写作过程知而行之,暗暗地向他学习。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