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莫家宅 五代同堂 珍奇家事

发布日期:2023-07-06 20:30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海南日报特约撰稿 王裕秋


森沟岭村毗邻博鳌海湾。

从琼海博鳌迎宾大道左拐到大乐桥头再拐进莫村村委会,一路田园风光秀丽,椰风海韵沁人心脾。在万泉河畔,道路的一边是森沟岭渡口,一边是森沟岭村大门。这里的大树、渡口、乡道,富有魅力,而最让人流连忘返,要刨根究底的,是堪称稀世之家的“五代同堂”和“五代重同”(第二次出现五代同堂,且与前一次的代际有重合)的森沟岭珍奇史实。

一个家族,五代同堂已很难得,五代重同就更加罕见了。然而这罕见的现象,就发生在森沟岭村的莫家。

有莫家后人莫新泽先生的热情引导、详细讲解;有老照片、老侨宅、老物件的证实;有莫氏家族在国内外书写的文章作品记载,那丰富多样的史实材料,令到访者叹为观止。

甲. 五代同堂,不只是一次

从森沟岭莫氏“五代重同”碑文得知,“自吾氏始祖恭万公(一世)于北宋熙宁间,从福建迁琼入定安籍至元英公(十三世),于明永乐八年又自定安迁乐会博鳌山(今琼海市所辖),迄今已三十六世,时逾千年……自二十九世楠丰公始,至裔孙炳泽为首次五代同堂,尔后继履松公至裔孙拔萃为再次五代同堂,俗称‘五代荣’”。

莫楠丰生于嘉庆辛酉年(1801年),卒于光绪乙未年(1895年),享寿九十五岁。五代同堂,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升平人瑞,典遵御赐鸿恩,锦遐锭银身受,旨颁骏德,且有优奖之银两三十,休嘉盛世之部文一篇,度地竖坊,府县有志,先后流芳”。

莫履松生于咸丰丙辰年(1856年),卒于民国辛巳年(1941年),五代同堂的第三代,享寿八十五岁。至五代重同元孙拔萃,重逢五代,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省府奖“积善有征”四字,建坊流芳。

莫村“五代同堂”是清代光绪皇帝的御笔,乐会县于1894年首建五代同堂牌坊,矗立在乐会县城(现琼海市朝阳老墟)街道中心,时达38年之久。后因市政规划,拓宽街道,五代同堂牌坊于1932年移建于莫村埠头。又过了34年,在1966年那特殊年头被拆除摧毁。时至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外子孙,故国情深,为让子孙追根溯源,瞻仰先人往迹,倡议集资在原址莫村埠头重建“五代同堂”牌坊,终于在1988年8月建成。1996年8月,在海内外子孙的再次努力下,选定在莫村石角美码头建成“重同五代”纪念亭,为本土增添了一处新的历史文化景点。

森沟岭村孕育出了个“五代同堂”和“五代重同”的莫氏家族。清末民初,莫氏家族“五代同堂”中的第四代、“五代重同”中的第二代,也就是从“泰”字辈开始,便陆续有人下南洋闯印尼了。现在的森沟岭村、留客村都隶属莫村村委会。留客村赫赫有名的蔡家宅、卢家宅的前辈闯印尼,聚居地在印尼苏拉威西省的锡江(望加锡),他们下南洋的路线应该是博鳌—南海—苏拉威西海峡—锡江,最早从事的工种是码头工、杂工、然后是开咖啡店、海南鸡饭店、客栈、百货商店、运输业等等。莫家宅“五代同堂”“五代重同”的后代,他们去印尼的聚居地是苏门答腊的北干巴鲁,他们下南洋的路线应该是博鳌—南海—马来亚—马六甲海峡—北干巴鲁,最早从事的工种是种植业、割胶,开咖啡店、饭店、客栈、米行、船运业、百货商店等等。锡江是大地方,省城。北干巴鲁是相对的小地方,远离省城。莫村冯家还有人去了万鸦老,他们逐渐在印尼著名海港城市毕洞拥有私家码头、渔船、仓库、 海产加工厂等等,他们下南洋的路线应该是博鳌—南海—菲律宾海—万鸦老—毕洞。

乙. 平凡父辈磨炼非凡子女

据印尼海南总会资料记载,留客村的卢修焕、卢修泽兄弟都是锡江琼州会馆的创始人;万鸦老海南同乡会主席一职,二十多年来都是莫村的冯经汉先生担任。同是莫村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兄弟朋友。兄弟朋友在什么地方,后来者也就在什么地方,家族的稳定、发展也就在什么地方,然后再从这个地方延发出去。现在,在莫村,无论是蔡家、卢家、冯家还是莫家,生活在国内的,居住在印尼的,还有不少后代已经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数量已难以统计。

森沟岭村印尼华人莫天泽先生九十多岁从印尼苏门答腊的北干巴鲁回乡,参加五代重同纪念亭竣工仪式,莫家老一辈热爱故乡,仁慈笃厚,可亲可敬。改革开放后,为振兴乡村教育,莫村发动海外人士捐款新建莫村学校。莫天泽的儿子莫壮坚热心乡村教育事业,2004年他响应莫村召唤,向莫村华侨小学捐款五十多万元人民币。

莫壮坚还是位印尼华文作家,以“莫名妙”为笔名发表了散文集《妙谈人生》、微型小说集《莫名妙极短篇》,他的作品多发表在印度尼西亚日报上,作品收在合集《沙漠上的绿洲》。莫壮坚经商、办企业、做慈善、建学校、当作家,被人们尊称为儒商。五代重同的元孙莫拔萃毕业于暨南大学,按辈分称呼莫壮坚为堂叔父。他评价莫壮坚先生“智者不惑,仁者不忧。这与他的文化涵养,性格豁达豪爽,襟怀宽广,淡泊坦荡有关”。莫壮坚生在印尼、长在印尼、家庭在印尼、事业在印尼,但他心系故乡,对故乡感情深厚。他给堂侄莫拔萃的信中写道“要抽时间回海南乡下故园小住,看看那美丽的万泉河”,可见他对故乡的赤子情怀。

森沟岭村侨眷莫新泽出生于一个印尼华侨的家庭,他父亲莫泰浚于1928年跟随村里人去印尼苏门答腊的北干巴鲁,从打工开始到后来当了米行老板,一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养育了4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子女长大后,起初大儿子留在印尼给父亲当助手,1960年迁往新加坡,1970年回海南探亲,1980年到香港定居;二儿子和三儿子回国读书,大学毕业后都留在国内发展,退休前有当农业专家的,有当省里优秀干部的;女儿从印尼回家乡嫁人,后来随丈夫去了新加坡。小儿子莫新泽一直在家乡生长,成年后当了建筑商。莫新泽的父亲放手让子女独立成长,在家乡建造了富有特色的房子,这是他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印尼侨眷莫新泽在家乡默默地守护着森沟岭村的印尼侨宅,负责维修、建造、美化森沟岭村的侨宅建筑群,传承着森沟岭村的传统习俗、华侨精神。莫泰浚名入“五代同堂”“五代重同”,儿子莫新泽也名入“五代重同”。

莫新泽手中保存着大量的老照片,保管着来自国内外的一些物件以及古今中外的有关资料,讲起家族史滔滔不绝,是琼海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和华侨文化的传播者。

在“五代同堂”和“五代重同”中都同祖同宗的莫泰浚,是森沟岭村勇闯印尼的开拓者,他走出去谋生创业,却把子女都送回故乡。他在印尼也不留下财产,只是在故乡建了一幢房子,让妻子和儿女安贫乐道,自食其力。也许正因为如此,父辈的平凡反而磨炼出子女的非凡。

印尼北干巴鲁的莫家人无论家境如何,他们都要送子女到华文学校读书,让子女接受中华文化教育。20世纪印尼没有华文大学,想读大学的年轻人响应祖国的号召,回国继续深造,报考大学。那时候,不大的森沟岭村,从不大的北干巴鲁,回来了十几位求学的男女青年人,分散在广州、上海、济南、天津等城市的华侨补习学校或高中学习,然后参加高考,分别被暨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中山医学院、山东农学院、上海医学院等大学录取,毕业后被国家分配到各条战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

森沟岭村莫家拥有过忠孝、积善、和睦的美名,产生了清末年代的五代同堂、民国时期的五代重同的博鳌传奇,流传着印尼北干巴鲁森沟岭村后代的动人故事。

(原载《海南日报》海南周刊2023年7月3日B10版)

琼海博鳌森沟岭村莫家宅(局部)。    王裕秋 供图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