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开放示范标杆 休闲康养高地

发布日期:2023-07-20 20:47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唐晓彤


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琼海市,因地处琼州东部沿海而得名,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文明之乡”“中国温泉之乡”“红色娘子军故乡”美誉。琼海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之外,还有苗族、黎族、壮族、回族等9个少数民族。

截至2022年10月,琼海市辖12个镇,另有一个农场。截至2022年末,琼海市常住人口53.6万人。2022年,琼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79元。

潭门镇,隶属海南省琼海市,是我国闻名遐迩的渔业大镇,拥有国家一级渔港潭门中心渔港。截至2022年,潭门镇辖14个行政村。2021年,潭门镇社会总产值超过40亿元。

莫村,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下辖村,毗邻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辖留客村、森沟岭、莫村、陈李村、汀洲等5个自然村,10个村小组。目前,莫村基本农田面积为984亩,其中550亩已完成“非粮化”整治工作。

博鳌镇,隶属海南省琼海市,位于该市东部海滨、万泉河入海口处。博鳌是海南省“十大文化名镇”之一,是国际会议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永久性会址所在地。2022年,博鳌镇全镇生产总值达15.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

青天碧海,云层峨峨;鸟鸣树语,海笑渔歌。走在海南省琼海市的公路上,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一路上,又有多重植被覆盖,高低交错、层次分明,更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般的意外景致。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岛旅游公路的规划与建设,将其列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标志性项目,提出以环岛旅游公路为“线”,串起滨海景点和驿站,促进海南全域旅游发展,并计划未来将三分之一的游客吸附到环岛旅游公路上。

目前,琼海段的沿海公路主线全长46.7公里,基础设施较好,新建段已建设完成,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也相对完善,成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的典范之一。

在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琼海市亮眼的成绩不止于此。过去5年间,琼海GDP年均增长5.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3%。以医疗健康产业为核心、以全域旅游和会议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潭门镇:休闲渔业助力传统渔业转型

近年来,为全面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海南省积极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潭门镇考察时,深切关注当地渔民群众的生活,提出“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的殷切嘱托。从此,这成为潭门推动渔业转型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行动指导。

潭门镇,地处琼海市东部沿海,面积89.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8公里,是我国闻名遐迩的渔业大镇,拥有国家一级渔港潭门中心渔港。

对潭门人来说,中国南海就是“祖宗海”和“责任田”。

自古以来,潭门人以打鱼为生、以耕海为荣,主要在西、南、中、东沙群岛进行作业,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西、南沙海域的特有群体。相关记载显示,从宋元年间开始,这里每家每户的青壮男子,都会随着浩浩荡荡的渔船队伍,驶向中国南海打鱼谋生。

如今,潭门人仍沿用着传统、特殊且高危的捕鱼作业方式。“我们的作业方式是大船带小船。一个小船3个人,在礁房附近潜下去作业。”潭门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学强介绍道,“船相当于一个码头的作用。”

面对远离陆地、凶险诡谲的深海时,船成为潭门人赖以生活的第二个家,是可以“看罗盘、望星象、辨海流、斗风暴”的战斗阵地,更是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加安稳、富足的底气。

“以前我们这边比较常见的渔船在50~200吨位左右,现在基本能达到四五百吨的吨位。”黄学强向记者介绍当地渔业的变化时说道,“近些年出台了一些造船的扶持政策,根据船的马力进行补贴,我们之前造了20多艘,有30%左右的补贴。”

截至目前,潭门镇共有渔船455艘,其中达到500吨位以上的大型渔船有84艘,渔民年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

近些年,也有大批渔民选择“回归”陆地,在岸上搞起了水产养殖。“现在镇上有海水养殖户200多户。”黄学强介绍道,2022年,潭门水产养殖总产量达7045吨,总产值5.3亿元。

随着海南不断深化现代渔业发展,“回归”的不仅有渔民,还有一批曾经“在外漂泊”的潭门人。

在潭门实现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他们用新观念和新方法,不断唤醒家乡的内在魅力,并借助旅游流量,让这座千年渔港焕发生机,发展出独具一格、符合新时代气质的休闲渔业新业态,引得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产业,紧靠沙滩和码头。”吴淑显,一位“90后”的潭门“渔二代”,目前已是当地两家民宿的老板,2019年,他回家乡创业,从开民宿起步,投身休闲渔业、旅游业。

2021年,潭门无所·归止渔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建设潜捕赶海体验基地,吴淑显也是合作社成员之一。“我们希望以基地为抓手,稳固民宿的流量,做出符合我们自己的东西。”

作为现代渔业乃至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休闲渔业对转变渔业产业形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潜力巨大。

为扶持休闲渔业,2022年,海南省发布《海南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试行)》《海南省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一整套完整的休闲渔业发展政策体系,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支持休闲渔业,地方是拿了真金白银的。黄学强告诉记者:“2021年,琼海市为投资达到2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补助,潜捕赶海体验基地一家就拿近了200万元。”

如今,很多潭门人都与吴淑显一样吃起了“旅游饭”。目前,潭门镇有400多位渔民分别组织成立了5个休闲渔业合作社,发展海上垂钓、民宿、潜水等第三产业。

“接下来,我们打算把文创产品、特产超市等概念,和民宿结合,让游客走的时候,有东西买,有特产带。”对于未来发展,吴淑显早已有了想法,“民宿这个行业能串联起来很多上下游产业。”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路簿”传承人王诗桃的孙子、琼海市“更路簿”非遗传承人王振忠,被家乡巨大的变化吸引,回家走上创业之路。

“我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潭门考察后回来的。”王振忠对记者说,“当时爷爷给我打电话说,潭门的变化非常大,你回来看看。到家后,儿时的小渔村成了漂亮的城市,破旧的道路被重建了,既宽又平,街上安装了很多代表渔村特色的标识。”

在家乡创业这几年,王振忠将传统渔业文化与现代服务产业做融合,建立起“更路簿展览馆”,展出家传更路簿与渔民南海作业用品,在传承中更新独有的海洋精神。王振忠说:“我想尽我所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潭门,了解这个历史深厚的渔村。”他还深度参与潭门赶海节,这一节日融合渔民传统生活元素,通过祭海仪式、渔民技能比赛、千人赶海寻宝、海鲜盛宴、沙滩音乐会等活动,让渔村老传统焕发出新魅力。

博鳌莫村:用好华侨文化建设和美乡村

2018年4月11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海南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巩固和提升海南生态环境质量,是海南实现高水平开放最为基础的条件。

琼海市博鳌镇莫村则用实际行动上演了一出生态建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戏。

“博鳌镇政府在莫村修了4.1公里的柏油路,只用了40天。”一走进琼海市博鳌镇莫村,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可灿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家乡建设成果,“路通了之后,几个村就连在一起了,原有的生态景观也连起来了”。

莫村,博鳌镇西南部的一个行政村,毗邻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辖留客村、森沟岭、莫村、陈李村、汀洲等5个自然村,10个村小组,约188户654人。万泉河水从这里蔓延流过,远眺便可看见入海口,两岸丘陵环绕,椰影婆娑秀丽。

然而,这样一个生态美丽的地方,以前的人居环境却并不美丽。“以前汀洲村遇到台风天经常涝水排不出去,来往车辆和人员存在安全隐患。”钟可灿口中的这条路修起来后,莫村的人居环境彻底改观,这条路是莫村美丽乡村二期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2019年7月,莫村引入海南八方留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对其下辖的留客村进行美丽乡村一期建设。经过4年的不断投入,留客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初步建成,获得广泛好评。2021年11月12日,莫村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然而无产业支撑、一枝独秀的留客村,很难助力莫村实现进一步发展,村与村之间必须要“抱团取暖”。

2022年9月,博鳌镇党委、镇政府启动莫村美丽乡村二期建设项目,打造与留客村相邻的森沟岭村、莫村、陈李村3个美丽乡村,使之实现功能互补,统一提升为乡村会议中心和田园康养基地,兼顾旅游观光和商业服务,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发展,提升莫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莫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四治”整治是基础也是重点。琼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深入一线调研,并派驻村工作组按照“土、水、养、烧”四类治理要求,“路、沟、池、圈、序”五字治理方法,对水、电、污、道路、沿路景观等逐一进行修整。

“以前汀州村码头处缺乏规划,导致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美化效果低下,万泉河绿色价值无法充分展示出来。”钟可灿表示,“2022年,在琼海市相关部门的争取下,海南省给予汀洲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资金528万元支持。”

莫村美丽乡村建设吸引了村民热情参与,大家集思广益,在曾经杂草丛生的农田里,村民们用水稻勾勒出一幅月亮、太阳、星星图案,微风拂过,稻田泛起阵阵涟漪,田园风光吸引游客流连忘返;灌木密布的河道岸边,被村民们清理修剪后,又是一番水岸风景,抬眼望去,万泉河水,青翠透亮,闪着波光……

人居环境改善后,莫村迈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一步—整合土地。

“种水稻是莫村传统的三大产业之一。以前想的是单干,吃饱也吃好了;现在单打独斗,经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低。今年,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将农户土地整合,搞规模化、集体化、机械化。”钟可灿和农户一起算账,如果加入合作社,盈利至少比单干增加一倍。

“企业+合作社+农户”,不仅让莫村水稻增收,也延伸了农业加工链,让莫村农业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钟可灿说:“村里将和企业一起,合作建粮食加工厂,对水稻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厚的侨乡文化也为莫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个老莫村,半部南洋史,华侨历史是莫村的文化底色,“几乎每家都有华侨。”在莫村,流马古渡渡口、明清古驿道,是侨民文化的重要遗迹;蔡家宅、陆家宅等古宅,也是侨民海外打拼、不忘故土的见证。

目前,莫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并形成以留客“下南洋”文旅区、万泉河古渡口景观带、“莫村晚集”村民文化广场等为代表的七大主题场景。

博鳌镇:持续打造重要开放窗口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指出,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把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用足、用好。

2018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战略迎来新升级。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同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战略方向调整带来新变化新发展,但不变的是,海南持续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和高层次外交外事活动,坚持将海南打造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我国重要对外开放窗口。

琼海市博鳌镇,昔日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如今已成为风云际会的“亚洲之星”。

17年前,博鳌镇只有一条街道,人们靠种田、捕鱼维持生活。偶有下南洋“讨生活”的华侨亲戚回来探亲,便在街坊四邻间引起轰动,因为他们带来的都是新鲜的观念和稀罕的物品。

如今,这里每年都有外国政要、社会名流、500强企业巨头、著名专家学者等碰撞出“思想火花”,还有不少新奇的物品展出展览,当地居民也早已大开眼界而“镇定自若”了。

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关心和高度重视博鳌亚洲论坛发展。2010年、2013年、2015年和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总书记对论坛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博鳌亚洲论坛发挥自身优势,为亚洲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5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将博鳌东屿岛旅游度假区确定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在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一块体现旅游品质产品、品质设施和品质服务的金字招牌。它与5A级景区分别代表了中国的旅游度假产品和观光产品的最高等级。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63家,海南省占两家。博鳌东屿岛旅游度假区与此前获评的亚龙湾旅游度假区,一北一南,领跑海南旅游度假新风尚。

利用“博鳌效应”,助力海南打造对外开放窗口的还有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医疗特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拥有“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等政策优势。去年以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发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已有26个含金量高的国际医疗项目运营,超过20个在建或筹建。

“乐城充分利用特许优惠政策和产业优势资源,聚集行业领先市场主体,已经成为全球最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快速进入我国的最主要通道,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风口。”博鳌乐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目前,我们已经引进330款创新特许药品和器械产品,比预期目标提前近3年实现了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此外,目前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80多家药械企业与乐城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合作黏性、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2030年,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和医疗科技创新平台。”

聚集了国际创新药械、医疗机构和药械企业等优质医疗资源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也对国内外学者、专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前来学习研讨的行业精英络绎不绝。

“国内很多医生都愿意来这里学习交流,因为国内只有在这里才能接触使用到国际最新的药品和器械。”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每星期我们这边也都会有来自各地的医生、专家来进行研讨学习。”

(原载《民生周刊》2023年07月10日第02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