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楠
记得童年时一个春天的傍晚,下班的父亲拿了一盆植物回家,那植物就是一棵草,那么的纤弱和不起眼,瘦细的枝上有几片小羽毛般的叶子,像小扇子一样,怯生生地伸展着。父亲看我爱搭不理的样子,便用手轻轻触碰了一片叶子,小叶片立刻合拢,紧接着茎叶就垂了下来,感觉很“怕羞”的样子,就像腼腆的少女不敢抬起头一样。我顿时来了兴趣。过了一会儿,那叶片又恢复了原状。父亲告诉我这植物的名字就叫含羞草,我们随即把它栽种在院子里。
那株小小的含羞草随遇而安,移居院子后并没有水土不服,长势也不错。一个多月后,它欣欣然地长出了两枝新叶。看着它焕发盎然生机,我便在看书、写完作业后的闲暇时间去逗弄它。我用手轻轻触碰它的叶片,它的叶柄开始弯曲,叶片缓缓关闭,害羞似地垂下了头。如果用力大些,它面对突袭,合拢的速度也会加快。多次尝试后,它也慢慢适应了,防守速度减弱了,闭合起来也是慢条斯理。如果我们继续逗弄,接连不断地刺激它的叶子,它就产生“厌烦”之感,懒得理你了,不再发生任何反应。而过了一段时间,再次去触碰它,它依旧重复着前面的动作。看着它那弱不禁风的害羞样子,常令人心生怜悯,真是“顾影谁怜风拭泪,卷帘素面为君羞。”
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含羞草叶片的舒展与闭合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白天舒展叶片,阳光越猛它张得越开;天色渐晚,它就缓缓收拢叶片;阴天雨天更是闭合起来,不愿张开。如此看来,含羞草并不是无知无觉的草木,还真是一种很有灵性的植物。
那年盛夏的一个早晨,我刚起来,忽然发现含羞草居然也开花了,拇指大的一团圆圆的、绒绒的粉红色花球,或隐或现在叶片中摇曳,低调而不张扬,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恬静清秀、楚楚动人。有诗云:“脉脉含羞渡余晖,恰似西施初出闺。梨花带雨娇无那,芊芊一枝弄翠薇。”诗句把含羞草的纤姿巧巧、花儿的娇俏动人描摹得惟妙惟肖。含羞草是一边开花一边结果的,它的果实团团围在一起,外面也是布满了毛刺。扁平的荚果开始是嫩绿的,慢慢变成浅棕色,最后成熟时成了深棕色或黑色。
父亲看我喜欢含羞草,便给我讲关于含羞草的美丽传说。相传唐朝杨玉环作为秀女初入宫时,因为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一次,她和秀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间碰着了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立即闭合起来。同行的秀女们见到了,以为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于是,杨玉环能“羞花”的说辞就这样传播开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于是“羞花”就成了杨玉环的雅称了。
长大后我看了一些资料,对含羞草有了更多的了解。含羞草是豆科草本植物,1645年被荷兰人引入台湾,李调元著的《南越笔记》中写道:“叶似豆瓣相向,人以吹之,其叶自合,名知羞草。”后来的《植物名实图考》也有记载,说它“大声恫喝,实时俯伏”,是“草木中之灵异者也”。很显然,他们说的就是现在的含羞草,也被称为感应草、知羞草。
含羞草也深得文人的喜欢,童心未泯的文坛老顽童汪曾祺喜欢在闲暇之余逗弄含羞草,他在《花园》中写道:“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他们都说这是不好的,有甚么不好呢。”读来让人捧腹,他真是一个有趣又可爱的老头。
人们欣赏含羞草,赋予含羞草的情感美感,主要源于它的含羞表现,能给人一种知廉耻的道德启示。清代有诗云:“萱花自惜可忘忧,小草如何却解愁。为语世人休怪诧,风情太甚要含羞。”花草亦有情,明事理,知自尊。梁实秋说:“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懒而不觉’,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陈毅元帅的《冬夜杂咏》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鲁连不帝秦,田横刎颈死。”草木亦知羞,那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能发人自省,能催人奋进。做人就要像含羞草那样,不张扬、知廉耻,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小小一株含羞草,自开自落自清高,她不是存心骄傲,只为了,只为了美丽情操……”娇羞的含羞草轻摇着妩媚动人的身姿,从我的记忆深处款款走来。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