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艰苦岁月》雕塑创作灵感

发布日期:2024-01-11 20:57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欧大军


纵览新中国雕塑美术史,以中国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红色文化雕塑作品,永远是文艺创作的主题。我国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潘鹤精心打造的红色雕塑作品《艰苦岁月》,就是这一类题材中的经典之作。笔者在撰写冯白驹将军传记文学系列丛书过程中,发现了这一作品,并为之感到疑惑:“作者是怎么样构思、提炼出这一主题的?作者歌颂谁?”带着疑惑,1992年8月25日,笔者专门采访了潘鹤教授,他给笔者提供了大批珍贵史料,笔者脑海中多年的谜团才终于揭开。

一、雕塑艺术创作初衷的闪烁

1956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办“建军30周年美术展”,总政治部组织向全国各省美术界征集作品,广东省负责30件作品。主要表现的主题:一是用油画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表现解放军第四野部队用木船打败国民党军舰渡海解放海南岛的雕塑作品,这个创作任务直接下达给潘鹤。二是解放万山群岛。三是广西百色起义等等。这些主题一个都不能少,要求按时完成,不能延误。

潘鹤愉快接受了创作任务。从过去的创作中,潘鹤体会到,创作的直接起因有时是因为从理性上认识到某一主题值得表现,然后才开始寻求具体的题材;有时呢,却为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所触动,然后才开始研究如何突出主题。但不论何种起因,创作的出发点总是离不开自己有些情感要吐露,或有些意见要表达。

这一创作理念促使潘鹤不惧艰辛奔赴海南岛进行实地考察,接触采访当年琼崖红军的领导人和红军战士,探究琼崖红军的历史,寻找雕塑艺术创作的灵感。

7月的海南岛,骄阳似火。潘鹤冒着炎热的天气,访问了居住在海南军区司令部宿舍区的马白山将军。马白山时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少将。马将军回忆了琼崖区党委、琼崖纵队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接应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的传奇故事。冯白驹领导琼崖军民迅速组织各级支前委员会和支前队伍,筹集粮款,征集船只,动员船工水手,建立情报站,组成秘密接应小组,派出随渡党政军干部,等等。

在四野部队渡海登陆之前,冯白驹已命令琼纵部队占据了滩头阵地,在琼纵的配合下,四野部队凭借小帆船击退国民党的大军舰,突破了固若金汤的“伯陵立体防线”,胜利解放了海南岛。马将军还向潘鹤提供了大量解放海南岛的内部宣传资料,为潘鹤的创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雕塑艺术的创作灵感,也来源于对革命斗争历史档案的利用。在海南深入考察期间,潘鹤蹲坐档案馆查阅档案。档案记录了历史的经历和变革,是文艺创作的珍贵资料来源,不同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利用革命历史档案,从中选择素材或吸取创作素养,创作出流芳百世的文艺作品,使得作品经久不衰。

潘鹤采访完马白山后又持着中央军委开具的介绍信,马不停蹄地到海南军区档案馆、海南行政区档案馆等查阅搜集解放军解放海南岛以及琼崖纵队23年红旗不倒的历史档案,从中大受启发。

经过这步棋,潘鹤对历史的本质认识比以前大为明亮了,对主题的认识随之也深化了一步;但创作历史画,不能只是把历史学家对于历史所做的结论表现出来,还要进一步把结论化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之中,让观众从具体现象的描写中去认识历史,把作者的观点通过具体的形象注入观众的脏腑中开花结果。

在艺术创作上存在于作者心中的思想感情及抽象的主题思想,也同样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题材来体现。

当时采访马白山及查阅档案馆后,潘鹤算是找到了创作的主题,出现在潘鹤脑海里只是所谓的“坚毅不屈”的具体形象。但这种形象并不能特别感动潘鹤。

刚开始查阅海南档案时,潘鹤只着眼于琼崖游击队的事迹上,根据记载列出海南游击队的一些历史环节的清单,像游击队建立时召开大会、誓师抗日大会、黎族劳动人民参队、撤退母瑞山、海南解放等等,并很快就选上了海南解放胜利会师这一环节,认为其他的都不能全面典型地反映海南游击队的面貌。

这一次的海南之行,潘鹤通过采访、查阅档案和观察,并记录下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这些记录成为创作的宝贵素材,为发现创作灵感迈出了第一步。但这一步的选择只是创作初衷的闪烁,是笼统的,空洞的,不具体的,也并非潘鹤所熟悉的题材。

从艺术创作实践中,潘鹤感悟到,要产生创作灵感,得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具体的题材,而具体题材的获得,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生活或对社会实践的深刻体验,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虽然潘鹤并非琼崖游击战的亲身经历者,但也可以通过对参加革命战争实践者进行调查研究中得到真知,而要做到这一点,不宜太主观急躁,不应对历史只看了一眼就急于动手,而要多看几眼,要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具体的事,具体的人的特点,并对社会生活进行细心观察和记录,从而帮助自己更全面洞察事件的内部联系,才便于在具体、局部事件的描写中得到概括的基础,获取灵感。

在这过程中,唤起了潘鹤自童年以来一直萦回在脑中的红军形象,那是一种对红军精神的概念:充满信念和意志力、坚毅不屈的性格。这种精神是长期以来潘鹤所敬仰的,是他一个时期在创作上非常热爱的基本主题思想之一。特别是解放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大量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者。在实践中,潘鹤就接触到士改中的英雄人物;工厂中艰苦奋斗、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又满怀远大理想的干部。

现实生活提高了潘鹤的认识:革命者能够坚毅不屈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未来,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非革命的乐观主义之分,革命者安贫乐道与非革命者的安贫乐道的不同。潘鹤按照这一个新的领悟来表现我们的革命者。他觉得把表现革命者的信念、意志力作为历史画创作的追求目的和“魂”,使它既能体现历史的真实,又突破止于历史事实记录的范围,而给予人民以精神的鼓舞。为达到此目的,潘鹤决意深入采访琼崖红军的幸存者。

二、感受母瑞山“野人生活”

从海南回到广州后,潘鹤决定采访冯白驹,深入挖掘更加具体形象的创作题材。

冯白驹当时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他住在美华北路22号省委住宅大院,住宅是一幢灰色两层楼房。事先已经跟省委办公厅联系,潘鹤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冯白驹热烈欢迎他的来访。

潘鹤久仰冯白驹大名,在稍为紧张的氛围中,潘鹤简单介绍了来意。还没有进入正题,客厅中一座精致的白珊瑚浮雕分散了潘鹤的一些注意力,让细心的冯白驹观察到,心想毕竟是艺术家啊。于是,主动跟他介绍,那是海南特产——天然白珊瑚,是老乡百姓所赠。其它的家中装饰,就是一张陈旧的沙发。简朴的客厅摆设,令潘鹤知道什么叫人民公仆。

接着,冯白驹讲述琼崖纵队孤身宝岛,坚守母瑞山斗争的传奇故事。

1932年7月,广东军阀陈济棠派其警卫旅长陈汉光,率部3000多人急速渡海,8月向琼崖著名苏区——母瑞山进行“围剿”,采取“军事政治、剿抚兼施”的策略,运用“先攻要点”“重层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在母瑞山下层层构筑碉堡,步步进逼,扬言要把冯白驹部困死、饿死。

母瑞山,是五指山向东北伸延的一支山脉。它东瞰琼海的嘉积镇,西连着五指山山脉,南临琼海的中原镇,北视定安县城,山林遮天蔽日,显得阴沉沉的。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群峰起伏,山陡林密,地势险要,陈汉光部兵力显然不足,就利诱和威迫当地的败类分子,当时有一个叫朱日明的中共党员,叛变革命投靠国民党军,陈汉光委任他为定安县加冬图团董,双方协同共同“围剿”琼崖苏区。他们带200多条猎狗入山,狗嗅到人体气味就吠,他们随即赶到,擒捉红军战士。朱日明将打死的红军斩首或割耳,再拿到石壁墟向陈汉光领赏。敌军的“围剿”和极端恶劣环境双重打击下,许多红军战士因烂脚、拉痢而牺牲,在岭岩、棺材沟、塘村岭、梅村园一带深山里就有近百具红军尸体。在塘村岭的一棵大树下就饿死10多人。冯白驹率领的100多名红军,被围困在母瑞山八个多月时间,最后几乎弹尽粮绝,只剩下26名官兵。

冯白驹等26名红军官兵,一边英勇地还击敌人,一边向母瑞山深处撤退。远离敌人的追击后,他们停顿下来休整,无意中发现一个岩洞,洞的顶上长满古榕树、过山藤树,几乎把洞口都遮没了。洞口仅能进一个人,冯白驹派一个红军战士进去洞里侦察情况,发现洞里阴暗潮湿,密密麻麻的蚊虫,还惊醒了熟睡的蝙蝠,成群结队“吱吱”,在洞里飞来飞去,令人毛骨悚然。

经过反复观察比较,冯白驹意外地发现,洞里经过简单整治,合理设置警戒哨,能确保安全后,就是理想的的落脚点。天无绝人之路啊。

白天,红军官兵睡在石洞里,太阳落山后方出来活动。夜间没有灯,领导开会、办公,就捉萤火虫照明;砍伐树木,割茅草、砍竹子,搭建茅草屋;走路不方便,就用藤子系为一串,一个挨着一个地摸索前进。搭成一间茅草屋,就是一次战斗啊。还要清除脚印和痕迹,避免敌人搜山时发现。三天后,一个简陋的栖身之地终于形成。

家是安顿好了,吃饭问题来了。刚开始的日子里,每天每人可以分一个小巧玲珑的饭团,但没过几天,饭团变成了一椰壳软嫩的稀饭,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能照见一张张瘦削面孔的米汤,最后连一粒米都没有了。

冯白驹领队在山林中找食物,发现在半山腰有一块番薯地,番薯蔓几乎被野草淹没了,应该是很久没有人来料理,也许苗族同胞已经被白匪杀害。大家挖番薯充饥,久违地饱吃了一顿。冯白驹告诉大家,待革命胜利后,一定要重谢主人!全国解放后,冯白驹曾几次亲自再上母瑞山,寻找番薯地主人,终因兵荒马乱而又时隔太久,没有打听到番薯地主人的下落,留下了一件遗憾的事。

番薯吃完了,寻找新的食物又摆在眼前。此次,他们找的是野菜。

很快,他们发现半尺多高,极象蚕豆苗的野菜,一尝,叶嫩茎软,味道也不错,就经常摘来充饥。大伙七嘴八舌争先为野菜起名字,有人叫“饱肚菜”,有人叫“山中宝”,有人叫“长命菜”。冯白驹最后一锤定音:革命在最困难的时候,这种野菜帮助了我们,就叫“革命菜”吧!

母瑞山的冬天,尽管无雪无冰,但在深山野岭里,沉浸在混浊的浓雾里,依然是寒气袭人。红军官兵住在潮湿的石洞里,衣服早被岩石、树枝、棘条撕成了破布条,部分人肩膀露在外面,有的甚至光着屁股,冻得浑身发紫,脸黄嘴尖,满身长虱,头发披肩,像一群深山密林中的“野人”。

作为领导的冯白驹,决定解决这个穿衣问题。于是,他领着大家剥树皮、摘树叶,将树皮和树叶用山藤连在一起,披在身上遮羞御寒。男的披的树皮像古代骑士的盔甲,女的穿起了母瑞山这位母亲馈赠的“百叶裙”。

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他们长期忍受没有食用油、没有盐、生病不能看等难以想像的困难,王惠周和李月凤两个女同志都患了月经病。但这些困难都没有吓倒他们,他们还要进行反“围剿”斗争。

经过长时间的围剿,敌人发现了母瑞山的异常,判定冯白驹率领部队就在山上。于是,开始了围追堵截。隐蔽在石洞里的战士们,能清晰可辨敌人的脚步声。冯白驹带领大家穿过密林,跳过山涧,来了个“金蝉脱壳”,甩开敌人,隐没在林丛之中,终于摆脱了敌人,26人无一伤亡。

从采访冯白驹口述母瑞山的艰苦岁月中,潘鹤了解到冯白驹率领的100多名红军,只剩下26名官兵。王业熹、三爹、王惠周和李月凤等都是活生生的红军指战员,他们住山洞,吃野菜野果,穿树叶树皮,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坚持了八个多月。这一切都是具体的题材。

具体题材在艺术创作中不仅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更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通过对具体题材的选择和表现,艺术家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具体题材可以是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生活场景等等,这些都能够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

具体题材则还能够引导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帮助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示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最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激发艺术家的兴趣。如果艺术家对某一特定的题材非常感兴趣,并且拥有相应的技能,那么这个题材就是很好的选择。

经过一段研究后,潘鹤的兴趣开始落实在冯白驹率部退守母瑞山一段。被困母瑞山后琼崖游击队牺牲很大,仅剩下26人,但红旗不倒,这一段情节最激动潘鹤了,他铁心铁意要表现它。

三、灵感的闪现

冯白驹给潘鹤讲了很多战斗故事,上述故事情节给他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特别是琼崖游击队仅剩下26人红旗不倒这一段情节。这虽然是具体题材,但并非个性化题材。

在艺术创作中,个性化题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可以让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个性化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个性的艺术作品,使作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而要达到这种艺术效果,潘鹤决意进一步了解26位红军指战员的个性。

当时潘鹤访问了26人中仅存的冯白驹,请他一一介绍其他红军战士的性格特征。这样一来,潘鹤的脑子里不单有这么回事,而且有这些红军战士了,不单知道这26个坚强不屈的红军战士的共性,而且也知道这26人各自不同个性。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冯白驹根据各人的性格、特长,安排丰富的政治学习和文娱活动。上午是政治学习,由冯白驹负责。他给大家讲中国革命和琼崖革命斗争的前途问题,冯白驹心态乐观地开导大家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困难,我们决不能动摇信念,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冯白驹用幽默形象的比喻启发大家:敌人把我们关进了炼丹炉里,我们都像孙大圣一样,炼就金睛火眼、钢筋铁骨,待日后冲破炼丹炉,我们就神通广大了。

冯白驹还认为老坚持在这个山上不是好办法,一定要下山去,寻找失联的同志,依靠党组织,迎接新的斗争的到来!这些通俗易懂的革命道理,深深印记在同志们的心田里。

下午,有时采野菜,有时讲革命故事,由符明经负责。他读过大学,学问渊博,熟读古代四大名著,各种传奇故事随手拈来,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高老庄招亲;什么诸葛亮三气周瑜,七擒孟获;什么草船借箭、煮酒论英雄;什么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同志们听得津津有味。他越讲越多,越讲越来劲。

夕阳西下,夜幕笼罩后,冯白驹便组织大家唱海南戏。每次演出前,大家把破被子用树枝挂起来做戏幕,破旧不堪的面盆当锣鼓。符明经不会唱戏,就用椰壳碗当小鼓,用竹棒敲打起来。大伙拉他上台表演,他南腔北调地唱起来,逗得大家开心大笑。

王业熹从上山那天,一直带着一根笛子。他往地上一坐,背靠着大树,便吹起清脆悠扬的曲子。笛声在岩壁间发出回响,母瑞山似乎一下子勃发了盎然生机。

冯白驹和妻子王惠周、小战士嬛忠等围过来。冯白驹和妻子王惠周伴随着笛音,唱起了冯白驹自编的琼剧《双朵红》。这时,26位干部战士都来到了树下的小草坪,围成个小圈子,就像开文艺晚会似的。

冯白驹带头演唱琼剧,博得大家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使得冯白驹夫妇演唱更加卖力,其他同志也跟着唱起来。不会唱琼剧的就唱革命歌曲,一个唱完又一个唱,革命的歌声响彻母瑞山的山山水水,震荡着椰林山峦。大家唱着跳着,帮腔和唱,载歌载舞,尽情欢乐,直到天明。

崇高的革命理想,高尚的革命友爱,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这26个革命英雄。在母瑞山度过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终于迎来了1933年的春天。

一日,横扫南海的台风猛烈袭击了山头,暴风骤雨后,天渐渐亮了,借以藏身的整个树林都被摧毁,整个山坡上断枝残干,花草凋零,横七竖八。这时,冯白驹独自在山林中徘徊遐思,忽然,他发现一只只蜘蛛从乱叶杂草中爬了出来,走向被风雨吹倒、斜立着的残枝上,结起了网。

冯白驹此时很受鼓舞,思路大开,小小的蜘蛛尚能重新织网,重建家园,我,共产党人冯白驹,还有25条好汉,难道就不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吗?我们琼崖特委整个组织虽然被破坏了,但为什么不能重新组织起来呢?他立即把大家召集起来,以蜘蛛结网来振奋起大家的精神,策划下山寻找失散的同志。他坚信,一百人绝不会无影无踪消失掉。

1933年春,冯白驹决定突围,他带领25位虚弱不堪的红军战士,望着北斗星,日伏夜行,绕过敌人的层层封锁,钻出了敌人的合围,除中途牺牲一人,25位红军战士终于突围到了琼山。秘密坚持斗争的琼文县委负责同志马上联络、串连,几百、上千的同志又很快聚集起来,星星之火又燃烧起来,全琼各级党组织,又重新健全、壮大起来了。

在了解26位红军战士各人的性格特征之后,潘鹤的脑筋就活了,他的心灵受到了震动,心中闪现出了艺术创作的灵感:琼崖游击队在困难到了极限的斗争环境中,还保持着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愈是艰苦,愈是磨砺前行,这不就是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琼崖精神么?不就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原因吗?不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冯白驹描述的母瑞山传奇使潘鹤大开眼界,拓宽了艺术创作的空间。他还走访过其他幸存下来的游击队员,听了更多的生动传说,这个情节也得到了证实。20多年的历史太丰富太生动了,潘鹤为母瑞山战斗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特别是在冯白驹的坚强领导下,一个老游击队员,很乐观,是个乐观派,整天唱海南戏给大家听,让大家忘掉困难和痛苦。这个题材深深地定格在潘鹤的脑海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创作灵感。

在了解26位红军战士各人的性格特征之后,潘鹤的脑筋就活了,不再在那些历史事件细节的真与假上兜圈子,而是以人的性格为中心去安排他们可能发生、或应该发生的事,而不管历史上有无这些细节。

最初潘鹤还较老实地根据实况在油画中描写26个人在森林里,又突出描写领导人在一夜风雨后的春晨,在战士饥寒交迫疲累得熟睡的背景下,独个儿对着树上长出的嫩芽及重织旧网的蜘蛛若有所悟的情景。

潘鹤的构思又转向另一面。根据材料,根据当时了解,26位指战员中有一位领导同志很喜欢讲故事、爱说笑,他想,在那种环境里仍谈笑自若实不简单。这位人物的性格提供了他构思的线索,这样慢慢由讲故事虚构成吹笛,二十多人变成两个人,由油画改成雕塑,完成了《艰苦岁月》。

在寻觅雕塑艺术创作灵感过程中,潘鹤始终保持对创作的热情和好奇心。


参考文献:

1.《红旗飘飘》第3期,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1957年8月1日。

2.口述史:潘鹤谈《红色雕塑〈艰苦岁月〉的创作及其真况》,欧大军,1992年8月25日。

3.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1961年第2期。

4.潘鹤教授提供档案资料和报刊、书籍、相片等史料,1992年8月25日。

5.笔者参观广州潘鹤艺术园笔记,2023年10月1日。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社联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历史学、经济学),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