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的藤丝宅

发布日期:2024-03-08 09:38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陈德才


在六连岭山脚下,龙滚河北畔的山坎上,有两间藤丝宅。用红藤叶盖顶,稻草拌泥巴抹成的墙。这是姑母一家居住的地方。宅子低矮陈旧,很不显眼,然而却是我童年记忆中非常温馨的地方。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姑父姑母便到此搭藤丝宅居住、开荒种橡胶了。当时我八九岁,奶奶常带我到这山里来,一住就是四五天。日间奶奶和姑父姑母上山在橡胶平台上砍杂树、锄杂草,我和表姐表弟们便在藤丝宅周边玩耍。从藤丝宅下去不到50米,便是龙滚溪。这小山溪仅10多米宽,溪水清亮,有深渊有浅滩,我们便在此游泳戏水。最快乐的是到“鱼床”上去逮鱼。“鱼床”是姑父姑母建造的。在溪上游有一处溪面很窄,仅五六米宽,河底断层有两三米高的落差,形成一个小瀑布。姑父用木板钉成一片10多平方米的板块,斜放在瀑布下,坡度约40度,水便从板面上快速滑下去。木板的下端用贡藤的藤条密密地扎成一片,周围用木板钉成一米多高的栏杆。这便是“鱼床”。水从斜板滑到“鱼床”上,便从“鱼床”的密缝中漏下去。水的压力使这“鱼床”产生了吸力,人的脚踩上去便被吸住,须用好大力气才能拔脚前行。鱼从上游顺水而下,掉到这“鱼床”上就上不去也下不来,只能乖乖地躺在“鱼床”上了。我们提着水桶到了“鱼床”上,把手掌、脚板般大的鱼逮进桶中,那蹦跳的鱼伴着我们蹦跳的心,那种乐趣是没法形容的。有一次我们到了那里,竟然看到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鲤鱼躺在“鱼床”上。我们用山藤从鱼鳃穿过鱼嘴,绑好抬了回来,欢笑声溢满溪谷间。我曾经问姑父:“你夜间不去看守,如果有人来偷鱼怎么办?”姑父笑笑说:“我从来不去看守。这里的人很善良,很少有人偷鱼的。再说鱼本来是大家的,有人到这鱼床上逮点鱼回去吃,那也没关系的。”

姑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读乐城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在乡间师塾当塾师。但当时的小师塾待遇很低,他有四个儿女,全家六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于是他辞別师塾,来此开荒种橡胶,同时在山上种木薯、番薯、山兰稻,在山坳中开辟出山埇田种水稻,维持一家生计。在我的印象中,姑父沉着、寡言。听奶奶说,姑父自有他的“心结”。那些坚持当塾师的,后来都转正为公办教师,享受公办工资待遇,而姑父却失去了这个大好机会,被一些人讥笑为“读书沤粪池”。姑父是非常喜欢看书和教子读书的,他的书桌上有好多他亲手装订的“手抄本”,我也曾翻开来看,都是他用毛笔抄写得很漂亮的小楷书。他有时看书看到半夜,姑母常笑着对他说,你还想读书去考状元吗?他没笑,脸上的神情恐怕没人能猜透。我记得最深刻的是姑父贴在泥墙壁上的一首诗:“山鸡挠脚筋,野猪嘴拱前。谋生法千万,良善作本钱。”人的一生不会事事如意,姑父能随遇而安,足见他的德性非凡。

姑母是天生的“善星”,平日待人总是笑吟吟的,即使没在笑脸上也写满了笑意。她为人厚道,常帮助人。她在胶园里种番薯、木薯,有人需要薯苗时,她会很慷慨地给予。有时从“鱼床”上带回鱼时,路上遇到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她总是笑着送给人家一两条。上山砍柴、剥藤、割蒌的人,经过她的藤丝宅总会停下歇歇脚,喝口水。有时锅里蒸有番薯、木薯或别的吃的,她总是热情地拿出来请人吃。人们称她的藤丝宅为“老地方”,管她叫“旧地姆”。知道她名字的人不多,但若讲起“旧地姆”,那十里八乡无人不晓。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她一回到家,那藤丝宅里便充满了笑声,其乐融融。她脚轻手快,最喜欢“做食”(制作食物)也最会“做食”。制作椰子粿、木薯粿、蚕蛾薏夹粑,她是轻车熟路,笑语连连中手动粿成。我最喜欢吃她制作的干萝卜丝。她也总是记着我的馋嘴,常晒制好放到三个小坛里保存着。她制作的干萝卜丝有咸、甜、微辣三种口味。她是将萝卜竖着切的,所以那干萝卜丝有三五寸长。每次我去她家,都会从坛里抓出一大把,和表姐表弟们一起吃。摄起一根,你咬这头,他咬那头,当萝卜丝拔河比赛呢!我曾经看着姑妈制微辣干萝卜丝。她先将萝卜切丝,拌少许盐,晒八成干后,再用姜砸烂挤出的汁来搅拌均匀,接着晒干就成。这种微辣干萝卜丝生吃味香,如果用五花肉或大鲜鱼头煲熟,那味儿更美,引人吃欲大增。我每次到姑母家,那是必尝的佳肴。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时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逝去。姑父姑母种的橡胶开割了。不久他们的橡胶园和全家人都按政策转入了国营东岭农场。姑父姑母成了农场工人,被安置到东岭农场红园队的居住点,住上了新瓦房。表姐表弟们长大成人,奔赴各地工作、成家立业了。到后来,我奶奶过世了,姑父姑母也都驾鹤西归。那两间藤丝宅没人居住,逐渐崩塌,最后消亡了。

清代文人周寿昌《晒旧衣》诗曰:“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重逢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姑母虽然不在了,那两间藤丝宅也已不复存在,然而年逾古稀的我,常会想起六连岭、龙滚溪,仍想去看看那“老地方”。那久远的藤丝宅里的温馨啊,为什么仍时时回荡心头?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