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的记忆与历史

发布日期:2024-10-17 21:16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 杨卫平


自从嫦娥奔月之后,头顶的月亮就不断地勾起了华夏民族的想象和探索的兴趣。那若隐若现的阴影中,是否真有嫦娥的广寒宫?那里是否真的还住着吴刚?还有玉兔和蟾蜍?今日的科学,已让人们清楚那是神话。我国嫦娥六号飞船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完成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标志着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让我们的旅月想象又进了一步。当你看到以下近百年前的杂志刊物刊登的画面时,你不由得惊呼,国人早在上世纪初就在科学的导引下,开始了探月旅月之梦想。

看,图一是我们用戏剧的艺术形式在演绎嫦娥奔月的故事,图二中一位男孩正在用望远镜瞭望月亮,想看月亮上是有仙女还是玉兔。上世纪初,也许是更早,自西学东渐,科学启蒙已如火如荼。据记载,晚清时期,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及其续集《环游月球》就传入中国。1903年,还在东京留学的鲁迅就将之译成了中文出版,名为《月界旅行》,引起了更多人对月球旅行的想象。

然而,也不仅仅是想象了,已有人们开始了实验,想着怎么去了。你看看图三,人们已开始想着造火箭上月球去了。我曾经见过《点石斋画报》有一幅关于火箭试验发射的趣闻,在现场围观的人群人山人海。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在回忆录中写到他的父亲郁雋操,他父亲1934年离开南京市土地局之后,也开始想着关于移民去月球的事情。他在文中写道:“他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到月球去移民,怎么去法?如果他想到火箭就好了……”

有了想象就好。我记得上中学时,经常看着满天星斗的夜空浮想联翩。有一次,一位年轻的物理老师组建天文兴趣小组,我立即报名参加,从此经常在下晚修后在学校教学楼的楼顶架起天文望远镜,与同学一起观察星斗。《中学生科技》也成为了我们最喜欢的刊物。那一年哈雷慧星重返地球,我竟有幸成为了海南最先发现的业余观察者之一,得以参加了全国青少年天文春令营,有机会第一次离开家乡出远门,结交了各地的朋友,也见识了许多自己未曾见识过的东西,这让自己的中学物理成绩一度突飞猛进。不过,也是阴差阳错,后来自己的大学专业,竟是最文科的文科。

图一:梅兰芳之嫦娥奔月·二(《小说画报》1917年第一期)

图二:月亮里有什么东西(《儿童杂志》1933年第22期)

图三:向月球出发的火箭式的航空器(《初中学生文库:最近之新发明》1936年)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