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发珠
我的故乡中和镇位于儋州市的北部,是一座古城。中和镇是古儋州州城所在地,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名胜古迹多,有东坡书院、古城墙、丽泽书院遗址等。
中和镇的东北面,一条宽阔而美丽的北门江缓缓流过。此江至北门江大桥下分大江小江,把江心岛围住,一直延伸至北部湾,为中和镇增添不少韵味。前几年,墟镇的西北面铺设了一条石砖绕城路,与东南面的西环高速公路东坡书院延长路一起,把中和墟镇围成一个圆圈,从空中航拍中和古镇就像一个巨大的圆形。
中和镇人口近3万人,总共有8个片,每个片相当一个小社区。镇上人讲的方言很特殊,是“军话”。“军话”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方言,它的出现与历史上军队的驻防与屯垦具有密切的联系。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汉朝伏波将军统率军队在海南作战时流传到民间的;有的说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传播过来的;有的说是明洪武年间的广西苗族兵士迁徙入琼所带来的。“军话”跟周边区域的村庄语言大相径庭,周边大多讲的是纯儋州方言。儋州市的方言有七八种之多,可以说是海南的语言“联合国”。在儋州市,讲“军话”的有长坡镇、王五镇、那大镇。
近年来,经过儋州市政府的改建和装饰,中和镇古色古香的街道变得更加有韵味。尤其中和镇卫生院直对面的一条古街,仍然保留颇具特色的各式骑楼,令人叹为观止。墟镇上的人春节所贴的对联大都是9个字至11个字,很长,跟一般农村里贴7个字的有所区别。
镇上少部分人以农耕为业,大部分居民靠做一些手工艺或做小生意谋生,比如打金银首饰、镶牙等。中和的镶牙技艺远近闻名,不少市县的百姓不辞老远慕名而来镶牙。这里的小商贩会创制各种小吃,如锅边馍、发糕、煎堆、地瓜粉腌、米烂等等,可谓琳琅满目,风味独到。每到集市日(跟邻近的木棠镇单双日错开),附近的新州镇、王五镇、木棠镇、东城镇、三都镇的生意人或自产自销的农人,都带着各自的特产来汇市交易,实乃儋州市中北部地区的商品集贸中心。
中和镇最独特的景致莫过于每年的元宵节。节前镇上要求每个片区都要编制龙、狮子、犀牛、凤凰、马转亭和迎台角等节庆工艺品,中和编制这些手工艺品的技艺在儋州市各乡镇中是首屈一指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时节,各个片区都拿出他们的拿手技艺,男女老少敲着锣、打着鼓、燃放鞭炮,喜闹元宵佳节。中和镇元宵节舞龙、醒狮在整个儋州市堪称一绝。有的片区编制的马转亭和迎台角特别引人入胜,几个童男玉女穿着古代服饰,坐在转动的迎台角里,马转亭上上下下翻转着煞是好看。附近乡镇的人们都蜂拥而至观看,热闹非凡。旅游名胜东坡书院此时更是游客络绎不绝。的确,“东坡贬儋有三年,携家带口垦荒辛。不畏瘴疟药治难,为儋兴教育人忙。”苏东坡到儋州,为传播先进中原文化、教化培养本地人才做出不朽贡献,自然备受当地人爱戴和追忆怀念。
近年来,中和镇实施构建和谐镇、培育旅游产业、打造全国历史文化旅游名镇的发展战略,加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中和镇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