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重点保护鱼类尖鳍鲤首次增殖放流活动 22697尾尖鳍鲤鱼苗放流万泉河

发布日期:2024-12-09 21:32 来源: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琼海融媒 林精 郑伟 实习生 林亚玲 12月9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万泉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站联合开展“万泉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保护鱼类尖鳍鲤首次增殖放流”活动,22697尾尖鳍鲤鱼苗放流万泉河,有效补充和恢复万泉河保护区的尖鳍鲤资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生态平衡。

在万泉河水上人家码头,在公证人员的全程监督下,专家组对放流前的苗种进行抽样“体检”,对规格、成活率和数量进行检查确认,确保程序符合放流要求。随后,工作人员采取人工运输放流的方式,让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欢快地游向万泉河。据悉,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的鱼苗中,部分鱼苗做了荧光标记,这也是我市首次在增殖放流苗种中使用荧光标记,以便后续更好地开展增殖放流的科研监测及效果评估。

尖鳍鲤俗称“海鲤”,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鲤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及广西钦州的局部狭小水域。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尖鳍鲤的生存面临挑战,其种群规模出现下滑趋势,现仅在万泉河博鳌河口段保存有极小的种群,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2018年起,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系统地开展了海南淡水土著鱼种质资源调查和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24年,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联合海南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尖鳍鲤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并顺利繁育出苗种,为本次增殖放流提供良好的苗种。

“放流完以后,我们会长期监测它的整个种群的恢复情况。”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副所长蔡杏伟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成功突破了尖鳍鲤的人工繁育技术,这一次采用公益性的方式来放流尖鳍鲤,恢复尖鳍鲤的种群,有利于保护整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结构和功能,促进万泉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鱼类增殖放流是鱼类资源有效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能使保护区内的食物链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也将进一步增强,从而实现对保护区结构和功能的维护与修复。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832261

联系邮箱:qhszfxx@163.com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1